新闻 & 分析

2022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 比亚迪,优势和投资价值解析

12 January 2023 By Austin Cheng

股票

热门话题

就在上周,比亚迪百万级新车仰望U8,以横着出场的方式首发亮相,代表者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全面重构,这个公司从第1 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 年;从第100万到第200万辆用时一年;从第200万辆到第300万辆仅用时半年。2022年,比亚迪击败特斯拉夺回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稳坐三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宝座。这样的实力让我们不得不来再看看比亚迪。

Image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的重点支持的赛道,那比亚迪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从下图的中国自主电动车销量图我们就能看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市场的其品牌销量的总和还要多,即使是面对全球电车龙头的Tesla,在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85.74万辆(其中纯电动车91.11万辆,)总数上超越了特斯拉2022年全球总销量131.39万辆(中国销量43.9215万辆)。

Image

 

Image

比亚迪深耕新能源产业十余载,实现当今主要优势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竞品力和精准定位

在纯电产品方面,比亚迪形成王朝、海洋、腾势品牌、仰望品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通过高性价比,定位10 万元以下、20万元以上的增换购用户群体。在插混新能源车方面,通过燃油经济性+智能化升级,定位于10-20万元的首购用户群体。依托纯电/插混平台技术迭代+电池性能/结构升级,带动公司向高端智能化品牌形象转变。

Image

2,全产业链布局

比亚迪1995 年1995年成立于深圳是靠生产电池起家,早期电池产品拿下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订单后实力不断提升,为其在电池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03 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开始进军汽车行业,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比亚迪深度整合锂矿资源保证核心电池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并深度自研电池实现刀片电池规模化量产搭载,产品具备安全稳定以及产能充足优势,保证了其产能持续扩张和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优势,所以它的产能和成本都是行业翘楚。现如今的比亚迪的电池一体化车身技术CBT方案也是中国对标特斯拉的CTC方案的中国的首家。技术领先体现在产品上就是:1)车身刚度与安全性提升:2)保证内部空间性和乘坐舒适性。3)有效降低成本,车身底盘一体化约可以降低约7%-10%的电池成本,比亚迪CTB 技术与特斯拉CTC 技术接近。以电池成本占整车35%成本推算,均价20万元的纯电汽车通过CTC 技术可以降低约5000-7000元电池成本。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电动车由于新增电驱电控、OBC、DCDC 等模块,因此对于功率半导体的需求量提升;车规级半导体作为汽车电子的核心元器件也是比亚迪不断积累的优势,自2005 年搭建IGBT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具备IGBT相关产品的IDM 能力。车规级半导体的技术迭代周期长,海外厂商与中国厂商技术差异有限:随着芯片国产替代化,比亚迪市场份额有望保持领先。2022 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国内厂商中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居首位占比约19.5%。当前中国厂商车载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已达到40%+,比亚迪与斯达半导、中车时代保持市场出货量领先地位。随着以上三家厂商产能爬坡提速、以及士兰微功率半导体开启大规模车规功率半导体量产,我们预计2023-2024国内出货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占全国市场份额将至50%+。

3,销售渠道广泛布局

截至2022/11比亚迪累计经销门店超过2,200家远高于tesla和其他新势力<450家 ,更多的实体销售场景和产品覆盖,创造了更多的客户接触机会,为销量奠定较强的渠道基础。2022年比亚迪累计出口销量是5.6万辆,与特斯拉相比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盈利增长点,通过海外经销布局和上市车型完善布局将驱动销售和出口提速,预计2023年比亚迪销量会达到290万辆,出口销量25万+辆。

比亚迪的投资价值

依托DMi及E3.0两大先进技术平台,技术驱动产品量价齐升,高端化路径清晰。同时公司垂直一体化供应链优势最大化抵御行业不可抗力影响。我们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综合考虑公司 1)国内市占率领先;2)海外布局顺利推进;3)成熟整车平台/核心零部件技术;4)领先行业的盈利能力;以及 5)高端品牌形象树立,我们结合相对估值以及绝对估值两种方法,比亚迪股份H股目标价296.93 港币(对应26x 2023E PE),给予“买入”评级。

技术分析图表:

Image

TSLA和1211.hk的股价对比

Image

如果您有更多想要了解和沟通的需求,请添加小助手微信与我们沟通。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Austin Cheng | GO Markets 悉尼分部总经理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