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AI耗能引发能源危机,进而加速全球变暖,生物灭绝

10 April 2024 By Jacky Wang

股票

热门话题

人类未来面临新的,未知的病毒的概率升高

全球变暖导致物种灭绝,进而影响生态系统

上面两件事情,是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在加速发生

人工智能,人类还没享受到什么成果,就可能被反噬

考虑到AI计算需求的增长趋势,以及对大型模型训练和运行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保守估计AI的能源需求可能每年增长约10%到20%(实际上可能超过100%,从英伟达财报和资本对芯片和AI的推崇就可以看出,所以我们取传统行业最保守的增长率)。基于这个范围,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从2023年到2050年的增长倍数。

假设最低年增长率为10%,那么27年的增长倍数大约是:

(1+0.10)27≈8.87(1+0.10)27≈8.87

如果按照最高估计20%的年增长率,那么增长倍数为:

(1+0.20)27≈23.73(1+0.20)27≈23.73

因此,根据这个非常粗略的估计,到2050年,AI的能源消耗可能是2023年的大约9到24倍。

这是线性增长,如果按照互联网和AI算力目前的经验:上述图实际情况中,指数增长来看,2050年对能源的需求是2023年的137倍。而目前人类在AI算力领域电力损耗,占全人类电力损耗的3%左右,所以,假设传统能源消耗,比如咱们正常的空调、充电等家庭用电增长基本停滞(人口减少,新的电子设备和智能设备能量使用率增加)。也就意味着2050年,对AI算力所耗费的电力,是全人类社会目前总用电量的3倍左右。

我们人类在进入蒸汽时代之后,用了300年,成功将全球气候提高了1.5度,而未来再提高1.5度,就意味着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彻底消失,意味着冰川和永久冻土层中储存着的古老的微生物和病毒,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可能会释放出来。

直观的表述,为什么AI会有这么大影响?训练一个大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如GPT-3,可能需要数千个GPU或TPU核心连续工作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消耗的电力可以达到数十万千瓦时(kWh)。而目前AI短短几个月,就跨越到了GPT-4,进入2024年之后,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ChatGPT2023年耗电2亿元,每天耗电量相当于2万个家庭的正常用电。而目前还有微软、谷歌,Facebook、Meta,Apple,NVDA、马斯克等等公司或个人掏腰包,进行人工智能的开发或研发。未来GPT级别的AI就会有至少数百个,那就相当于几千万个家庭的用电量。所以,预计在10年内,AI算力占用的能源,就相当于世界居民用电总量。而用电耗能,无论是煤炭,还是锂电池,最终化学能转化的时候,都会释放热能到周边环境中,水力发电的时候,动能是转化成为电能,但是电机转动过程中摩擦的动能转化成热能,电能在线圈里面的发热,以及水推动电机扇叶摩擦的发热,甚至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电脑也发热,这些热能继续释放到环境中,增加碳排放量。

新型能源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或者说,现在更加严峻,传统能源加上新能源都不能追上AI对于能源的消耗水平,所以,中国在建26座核电站,欧洲推迟核电站关闭,继续运营10年,美国考虑重新启动核电站项目。

人类在危险能源的道路上,重新走了上去。而日本排放核污水的事情,刚刚过去不久。没有国家会放弃AI的研发,AI就好比军备竞赛,国家和企业级都会注入重大资金,所以,能源电力一定会补齐,而不会考虑后果。所以,大家争先恐后的将各类化学反应变成电能,风险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就不会考虑了。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抢占AI高地。所以,我们的未来堪忧。

我建议大家投资一些清洁能源,支持新能源革命。如果继续加大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加速核电站的建设,我不认为对全人类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或高危型能源,需要慢一点,稳一点,但是我们的国家,在AI面前,慢不下来。所以,新能源,大家有能力,就支持一下,无论是太阳能,还是氢能,无论是买新能源股票,还是家里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都是我们为人类做的一点点贡献。希望世界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Jacky Wang | GO Markets 亚洲投研部主管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