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银行利息回到2%需要多少年?

12 March 2024 By Mike Huang

股票

热门话题

2023年年底开始,随着美联储宣布美元利息已经达到峰值之后,从投资者到银行,所有人都开始准备2024年的降息之路。不论是金融业还是地产行业,在经历了2023年的加息后,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降息后大干一场。而全球股市已经提前开始了狂欢。不论是美股连续创新高,还是AI芯片行业的疯狂上涨,其实都是提前默认已经把降息这个利好因素计算在内。换句话说,现在所有的上涨,都属于“提前折现”,把未来还没有发生的先透支了。

等于,在考试成绩还没有出来之前,和爸妈说,我这次肯定考的特别好,肯定95分以上,所以原来要等成绩出来才能买的玩具,现在就提前可以买了。但是,如果成绩出来,只有60分,怎么办?

今天我们要说的话题,就是大家都预期中的通胀快速降低,很有可能,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之后的结果并不会与我们想的这么快。依然紧张的全球供应链,欧洲和亚洲地缘政治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澳洲老龄化的加速,都成为了未来澳洲通胀率难以下降的阻碍。

在上周末,在悉尼的一个重量级经济论坛里,曾经澳洲最强财长(个人观点),前霍华德时代的财长Peter Castello,以及美国政策研究中心CEO Michael Green以及黑石Blackrock的首席投资策略员发表了一致的观点:未来澳洲的通货膨胀几年内都很难降低到曾经2%的时代了。

我先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以上几位嘉宾的观点:

曾经的财长,现在9号台主席卡斯特罗说,目前股市的疯狂上涨,主要是来自于市场认为当西方各国央行认为通胀已经接近他们设定的目标后,就会迅速,坚决的降低本国货币的利息,因为市场预计会很快,因此会极大的利好股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美股还是澳洲,都已经创出新高。因为市场认为通胀已经到顶点,未来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但是,如果各国央行2024年的实际降息过程,没有那么快,没有那么坚决呢?就像我在开头举例一样,如果最后考试结果不是预计的95分,而只有60分,会怎么办呢?最先反应的,一定是股市。

现在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甚至连巴菲特也表示了对美股上涨过快的担忧。首先要说,美股目前美股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实际降息以后所能带来的正面帮助所带来利好。

老财长说一句话挺对的,他说:“现在澳洲联邦政府面临的很多问题其实非常困难,复杂,并且需要大量资金来处理。但是目前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因为到时候一降息,什么都会变好的。” 但是老财长却认为,货币政策(降息)很有可能速度会不够快,没有达到目前市场对其的期待。

来自黑石的专业人士则认为,老龄化是另一个可能会导致澳洲通胀未来还会比较高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人口老龄化虽然会创造一些与养老有关的产业和投资机会,但是也会导致一个储蓄率提高的情况。而另一方面,通常随着年龄的老化,所需要的福利和社会成本也会逐步提高,也意味着政府花费在养老方面的资金和投资也会不断提高。而政府投资,就是拉动经济中三驾马车的其中一驾。

而美国政策研究重心的专业人士则认为地缘政治和事件将会是除了上面两个因素以外的另一个影响澳洲通胀下不去的原因。他说到,不论是红海目前的胡塞武装打击商船,还是俄乌战争的迟迟无法结束,又或是东亚台海的局势,都是未来影响国际贸易以及潜在市场风险的主要考虑因素。而这些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都没有马上可以解决的征兆。而这些问题拖得越久,其实对于全球物流以及贸易体系的伤害就越大,那最终消费者买单的成本也会越高,这就会影响到物价和通胀。

其实上述观点,在我看来都属于相对较为理智和清醒的,对比目前市场里那些盲目觉得利息马上要下降,通胀已经完美控制住的观点来说更为客观和冷静。咱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做: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如今股市涨的这么高,正说明了大家都对降息有着极高的期待。那这要是最后降息推迟,或者降得没有这么多,这些失望也将会同样深刻的打击到股市的信心。

我们要知道一点,在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是经济利益决定地缘政治。可如今,规则发生了变化,俄乌战争之后更为明显,这时已经不是经济决定政治,而是政治,来决定地缘经济和发展了。

所以,通胀要回到2%,我看3年内很难了。也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货膨胀每年3%,将会成为一个常见的范围,甚至于,最终各大央行也会改变对于通货膨胀的目标界定范围,从原来的2-2.5%提高到3%。

如果未来长期标准利息是3%,那么银行的房贷标准利息就会是3+2.5=5.5%,而在疫情时期那曾经2%的贷款利息,估计是很难再见了。

而长期通胀维持在较高位置,又会对那些行业和板块有利?澳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是否也会随着改变?各位如果希望了解更多信息,可以联系各自的客户经理,讨论受到高利息获利最大的板块。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