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News & Insights
Market News & Insights

关税阴影下的苹果:“特赦”还能再来一次吗?

Yori Yu
16/4/2025
0 min read
Share this post
Copy URL

在全球科技巨头中,苹果(AAPL.)无疑是对国际政策环境变动最为敏感的一员。2025年4月初,美方再度释放对华经贸立场趋紧的信号,提出可能对部分中国产品加征更高关税。这一表态不仅震荡了资本市场,也再次将苹果推向了聚光灯下。关税冲击下的剧烈波动相关言论发布后,苹果股价自4月3日起出现剧烈震荡:连续下跌:在随后的四个交易日中,苹果股价累计下跌近23%,市值蒸发超6400亿美元,成为科技股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公司之一。4月9日反弹:随着美方宣布对部分经济体实施90天的关税暂缓措施,市场一度重新燃起对苹果“豁免”的预期,苹果股价当天上涨15.33%,创下自1998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随后回落:仅过了一天,4月10日苹果股价又下跌了6%,显示市场情绪依然动荡,担忧情绪未能根本缓解。4月15日再度回升:苹果股价上涨至202.52美元,单日涨幅2.24%,主要由于市场传出“智能手机类商品可能获得临时豁免”的政策缓和信号。这种剧烈波动反映出当前市场存在两种交织的情绪:一方面是对政策周期重演的高度警觉,另一方面是对“再次豁免”的隐含期待。印度:拯救苹果的新方案?据《华尔街日报》4月7日报道,苹果正计划大幅提高从印度出口到美国的iPhone数量,以规避新一轮关税的冲击。当前从印度出口至美的关税远低于中国,若将当地产能充分释放,理论上可满足美国市场近50%的iPhone需求。这被视为苹果“全球产能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但印度的制造基础设施与整体效率仍难在短期内全面替代中国,苹果仍面临较高的过渡与调整成本。

“搬回美国”?梦想尚远将制造环节迁回本土虽有政策层面支持,但现实中障碍重重。彭博社4月6日指出,美国本土的高劳动力成本使制造业大规模回归面临挑战。更关键的是,新建产能通常需时4至5年,远水难解近渴。在可预见的未来,苹果大致面临三种应对路径:自行吸收关税成本,影响利润率;将成本部分转嫁至消费者,提高售价;加快全球产能多元化布局,重构供应链体系。“特赦幻想”:市场在赌什么?回顾2018年,美方对中方加征关税期间,苹果曾获得部分产品(如Mac Pro组件)的豁免权。这段历史如今被市场重新提起。不少分析师指出,苹果近期股价反弹背后的一个关键逻辑,就是投资者在押注其有望再次获得类似“特别通道”待遇。而苹果近年来在美本土的投资承诺,以及在当地就业带动方面的权重,也为这一设想提供了现实依据。尽管目前暂无任何正式公告确认豁免安排,但市场对潜在利好已有较强预期。不过,也需警惕:一旦豁免落空,短期波动恐进一步加剧。

风口上的苹果苹果如今既是全球化进程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其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核心焦点。近期的关税相关言论,再次提醒市场参与者:全球产业链的演变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涉及多元因素的综合博弈。笔者认为,“特赦”当然存在可能,但更多是一种短期缓冲机制。中长期看,苹果仍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供应链架构的深层次重构。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Yori Yu | GO Markets 悉尼中文部

Related Articles

Recen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