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及洞察

The longest government shutdown in US history has finally ended after 42 long days.
After a month and a half of political theatre, seven Democrats and one independent broke ranks and voted with Republicans to pass a stopgap measure. The Senate went 60-40, the House followed 222-209, and Trump signed it hours later.
The legislation includes three-year appropriations for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FDA, military construction, veterans affairs, and congressional operations, along with restoration of pay for federal workers and reversal of Trump administration layoffs through January.
However, the most contentious issue, healthcare subsidies, has been kicked down the road to a December Senate vote.

COVID-era ACA subsidies expire at year-end. When they do, premiums for the average subsidised household will more than double from $888 to $1,904 per year, with an estimated 3.8 million people losing coverage entirely.
If the December vote fails, which is likely considering how far apart the two parties are on the topic, we could see a new shutdown begin in January.

What Happens Next?
This Week:
- Federal employees return to work.
- Paychecks start flowing again.
- SNAP benefits get restored for 42 million people, though heating assistance won't come back for weeks.
- National parks reopen.
- Airports start to go back to normal.
December:
- Senate votes on healthcare subsidies. It will probably fail.
- Premium notices continue to be sent showing 2026 costs doubling.
January 30:
- Government funding expires.
- We do this whole thing over, except now the healthcare subsidies have already expired.
- If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remain divided on budget priorities, another shutdown will likely begin.
By the Numbers:
Over the past 42 days, approximately 750,000 federal workers have been furloughed. Another two million worked without pay. Over 42 million had their food assistance delayed. And the FAA cut flights by 10% because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stopped showing up to work.

Further concern is the "data blackout" that has hampered Federal Reserve decision-making. Key economic indicators, including jobs reports, were suspended, leaving the Fed blind during an active rate-cutting cycle.
Meanwhile, separate analyses from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showed layoffs surged 183% in October, which would make it the worst October for jobs since 2003.
The Bottom Line
Today’s deal ended the shutdown, but it didn’t actually solve anything. The deal essentially kicks the can down the road to January while leaving the healthcare crisis unresolved.
With both parties divided on healthcare and spending priorities, and Trump lac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to address rising premiums and high deductibles, a resolution in the December vote seems unlikely.
If no compromise is accepted by the time Government funding expires on January 30, another shutdown is almost inevitable.
Impact of Australian Jobs Reports and U.S. Shutdown End on the Aussie


热门话题2023年4月26日,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11:30数据2023年1季度CPI年率重磅出炉,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通胀可能已经见顶后拐头放缓,市场对澳联储5月继续按兵不动维持3.6%利率的预期大幅提高。具体数据来看,本次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CPI年率为7%,预期6.9%,前值7.8%,低于2022年四季度的30年高位7.8%。此外,季度CPI不仅终于如期待的见顶出现拐头,更是低于2022年Q3的7.3%。

澳联储更为关心的澳大利亚季度核心通胀也如期由前值6.9%下降至6.6%,且低于预期6.7%。

服务业通胀不容小觑,警惕薪资螺旋效应本次由于家具、电器和服装在2023Q1打折以及汽车燃油价格下降,商品年度通胀率在连续两年稳步上升后有所缓和,从 9.5% 降至 7.6%。但是受假日旅游、医疗服务、租金和餐厅用餐价格上涨的推动,服务业年度通胀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6.1%。上个月服务业通胀已经达到5.5%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当时主要认为是受12月圣诞假日旅行和外出就餐推动,而本次再创新高。

澳洲的人力成本昂贵,最低薪资的逐年上调在之前就已经引发过对于加剧通胀的担忧。而澳联储也在上月讲话中不止一次强调警惕物价工资物价螺旋效应。*工资物价螺旋是指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而引发的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运动。所以,尽管本次CPI数据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仍应关注对后续劳动力市场数据保持警惕。深挖月度CPI细分数据回顾澳大利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率7.8%的年度CPI涨幅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22年强劲的CPI上涨,主要是由食品、汽车燃料和新住宅建设价格上涨而推动的。随着本次季度CPI的数据公布,月度CPI也已经公布,比较有意思的是,笔者发现本次月度CPI的公布有所改良,更加细化了原本11个CPI分类项下的子组别。因此,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下前期通胀较高的板块是否有所回落,以及目前通胀情况的显著变化。整体数据来看,3月份CPI月度指标年度变动上升6.3%,低于2月份的6.8%。不包括波动性项目的月度CPI的年度变动上升了6.9%,高于2月份的6.8%。该系列不包括水果和蔬菜以及汽车燃料,这主要是由于本月度CPI的下降很多程度上是由燃料下降贡献的。

前期CPI推手 食品、汽车燃料和住宅先看最好的消息,就是运输CPI下降86%,其中汽车燃料降幅达246%。除运输CPI大幅下降外,服装和鞋类通胀下降14%,文娱、教育板块均实现小幅下降。烟酒、保险金融服务月度通胀涨幅居前,分别为14%,18%。

食品通胀一直引发关注,本月月度CPI子类别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项下的肉类和海鲜,录得30%,使得食品通胀录得8.1%较2月有1%上升。但是和2022年11及12月的9.4%及9.5%比较,我们认为食品物价确实有通胀缓和及稳定的迹象。住房项目数据是本次最有意思的。整体看住房通胀环比回落2%,本次数据改良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观察租金、新住宅价格以及电费支出。尽管新住宅价格大幅回落15%。但是租金上涨10%,电力上涨1%。租赁市场仍然吃紧,后续移民的涌入可能会引发继续加剧租金通胀的担忧,大部分人的生活成本因此上升可能引发需求更高的工资,这就又回到了前面提示的薪资螺旋。此外,4月中旬,房地产分析公司SQM Research发布大胆分析表示空置率已经见底,3月空置率1.1%,前值2月1%,房屋空置率已经开始见底回升。沿着这个思路,租房市场的松解会使得租金通胀下降,这反映到澳大利亚通胀数据上仍需要一段时间。总结来说,本次CPI数据反映出前期通胀三大推手中的两个:食品、汽车燃料目前令人没那么担心,最需要关注的还是租金通胀,建议后续密切关注市场房屋空置率、移民潮对租房市场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数据。消息当日,ASX利率观察工具显示市场对于澳联储不加息的概率为100%,而前一个交易日为83%。因此,澳联储五月大概率继续按兵不动,利率3.6%。

市场及相关投资产品表现消息公布后,受市场对澳联储不加息预期,澳元对美元1分钟下跌0.16%,截至澳股收盘时间下午4点,澳元对美元下挫0.3%。

澳股方面,由于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均下跌超1%,当日ASX200指数开盘后下跌31.2,1分钟跌幅0.43%,消息前累计当日跌幅0.29%。而CPI数据公布后,ASX200一分钟涨7.3,涨幅0.1%,此后涨0.26%基本收复早盘的下跌,最终微跌0.03%,收于7320澳元。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ecilia Chen | GO Markets 分析师


热门话题上月美股科技板块突破了大盘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是自2009年以来,信息科技板块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最强劲的一年。标普500信息技术板块在2023年上涨了19%,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只有7.7%的涨幅。

美国科技股为何涨幅如此之猛?这离不开当时银行股的暴雷。美国当地时间3月9日,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发生重大经营不利事件,导致当天该银行股价暴跌60%。这一事件直接引发美国股市银行股的大幅下跌,美股基准KBW银行指数下跌8.1%。就连著名的华尔街投行也未能幸免,美国银行股价下跌了6.20%,富国银行股价下跌了6.18%,摩根大通股价下跌了5.41%。随后,签名银行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由于市场担心银行危机会扩散到金融业,交易员们开始涌向现金充裕的科技巨头,以保护自己的资产。当时,微软公司股价上涨超过12%,创下自2015年4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和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价也上涨了12%,创下自2021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同时,亚马逊公司股价上涨9.1%,苹果公司股价上涨4.4%。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当周上涨了5.8%,创下自去年11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远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4%的涨幅。这是自2008年10月金融危机以来,纳斯达克100指数涨幅超过标普500指数的最大一周。

然而,彭博社周六报道指出,近期美股中备受投资者追捧的大型科技股和高评级公司债的估值已经大幅超出历史水平,其涨势可能出现痛苦逆转。标普500指数中所有科技股的预期市盈率接近25倍,达到历史上的高峰。要证明这样的倍数是合理的,美联储将需要至少降息300个基点。最近,美国进入财报高峰发布期,银行股的业绩表现如何呢?美国三大银行在盘前公布的财报表现优于预期,为财报季开了一个好头。按资产计算,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上季度营收达到了3934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25%。净利润同比增长52%,达到了1262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利率上涨。花旗收高4.8%,该行一季度营收为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为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富国银行上季营收达到207.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净利润约为5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总结来说,已经发布的这些银行来看业绩还是不错的,那这也就意味着此前对于银行也暴雷引发的一系列担忧似乎在减轻,是否也意味着彼时因银行暴雷事件流入科技股的资金要重回银行股?这不免会引发市场的猜测,如同上文所说,当前美国科技股的估值很可能已经过高。如果科技股当前的估值过高,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的两个指数的组成。今年,被广泛定义为大盘股的苹果、微软、英伟达、Meta和亚马逊这五只股票,对标普500指数的涨幅贡献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科技股的涨跌也决定了标普500的走向。此外,纳斯达克指数,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和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主要由美国的数百家发展最快的先进技术、电信和生物公司组成,包括微软、英特尔、美国在线、雅虎等。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Yiduo Wang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热门话题
生活在澳洲的朋友们一定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改变。从路边摊到奶茶,从超市的牛奶到外卖的送餐费,可以说澳洲的物价在过去1年如同火箭般的上涨。当然,澳洲央行和美联储一样,为了控制物价,不得不连续加息,把澳元的利息从2022年初的0.1%,加到了现在的接近4%,应该说直接把很多购房者逼上了还贷噩梦。

这按理说,因为美国加息,西方其他国家也都会跟着加,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上周澳洲财长宣布要改革澳洲央行,同时剥夺目前澳洲央行董事会的利率决定权呢?说白了,就是因为澳洲央行罗行长的一句话。罗行长在2021年多个时间点,以及多个场合中反复强调:澳洲央行在2024年之前不会加息。正是因为他反复强调,使得无数澳洲普通人放心的去银行申请贷款买房,买车,以及很多澳洲公司和银行签订很多贷款协议。

但是随着美国在2022年开始加息,澳洲绝无可能可以独善其身。虽然经济学家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普通百姓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大家都对于之前央行行长信誓旦旦的发言深感愤怒:澳洲媒体街头采访,很多人都抱怨:“就是他,当时承诺2年不加息,现在害得我们月供几乎要翻倍了。”随着澳洲在2022年5月第一次加息,澳洲自由党毫无意外的也输掉了当年的大选。而新当选的工党政府为了平息之后越来越严重的反对声音,不得不宣布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对澳洲央行的利率决定机制是否合适进行调查。在随后发布的调查报告一共提出了51项建议,真不给央行面子啊,51个建议。我重点说一下里面最重要的两点:1. 澳洲央行需要设置独立的利率制定委员会,有别于现有的董事会,由经济领域的专家决定利率走势。给出的理由是:目前央行董事会中的大部分有投票权的委员们都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来挑战央行的决定,因此无法形成独立公平的制衡机制。本来大家也不关心董事会里成员是谁,媒体这么一说,我专门去看了一下,在目前澳洲央行的10名董事会成员中,真正的经济学家只有3名,剩下的7人中,其中有4人是澳洲知名上市公司的董事,1名女性慈善家,和2名澳洲工会成员代表。不看不知道,一下吓一跳。毫无疑问,在非经济领域的那7人里,都在某些方面有着过人的能力。但是你让一个慈善家,两个工会的人,去投票参与制定澳元利率走势,影响千万人的生活,这还真的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按照咱们开玩笑的话来说,剩下这7人,就是给澳洲央行行长制定政策时陪跑凑人数的。你说要指望他们会提出尖锐意见来反对行长的决定?反正我是不相信。

根据财长公布的决定,澳洲央行将会增加一个利率制定委员会,由央行的正副行长+联邦政府财长+货币或宏观经济领域内的专家来组成。肯定不能用工会或慈善家了。但是原来的央行董事会依然保留,但是具体负责政策的执行和一些其他非利率决议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把利率决定权这个澳洲央行最重要且关键的权力分割了出来。另外还把之前沿用了几十年的澳洲央行每月一次的利率调整会议,改成了1年8次,也就是1.5个月1次。以给与更多时间来观察政策调整以后的影响和改变。这个1年8次的数量,也和美联储,英国央行一致了。

有朋友可能回问,那如果澳洲改变了这个执行利率的投票人选,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可以不加息或者不看美国眼色,自己决定了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也许增加了专业领域的经济学家会更好的平衡在投票过程中央行行长过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大方向上,澳洲无可避免的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其原因并非两国外交上的关系,更多的是来自于目前全球领域,尤其是经济和贸易领域美元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么说吧,美国经济好,全球经济好,美国经济不好,全球跟着不好。为啥呢?因为全世界的主要国际贸易和结算货币依然有65%以上使用美元结算,尤其在关键产品,例如石油,铁矿石,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以及农产品贸易上,都是使用美元作为结算。因此美元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全球产品定价的高低。作为美元结算体系中的一员,澳洲自然也无法摆脱美元自己独立运行。因此直到澳洲的进出口可以50%以上不依靠美元结算之前,澳洲的货币政策在大方向上依然将会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换句话,美国开始加息周期,澳洲肯定也会进入。美国结束加息周期,澳洲也就自动停止。也许会早,会晚几个月,但是在大方向上,澳元和美元在利率政策和周期上有着超过80%以上的共通点。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XAUUSD Analysis 24 – 28 April 2023 The gold price outlook is positive in the medium term. Although the close of last week's sell pressure bar indicates a loss of buying momentum. But the price is still above the 1960 support or the last high of the price in the Weekly time frame, which is very likely that the price will continue to swing or settle down between the 1960 support and the 2000 resistance, which can be adjusted.
It can rise further to test the 2070 resistance, which is a key resistance at the weekly timeframe level and is the highest price that gold has ever reached in history. Predicting the price of gold, the price will swing between the 1960 support and the 2000 resistance to either sideways or consolidate at the above price range. If there is an adjustment to the resistance that is worth watching, 2000 and 2012, respectively, but if there is an adjustment to the 1976 and 1960 support levels, it is the support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and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is April Gold price direction will be clearer.
AUDUSD Analysis 24 – 28 April 2023 The AUDUSD is sideways and swings within the 0.67750 resistance and 0.6560 support levels as seen on the H4 timeframe and the Daily timeframe. It is a pin bar that clearly indicates selling momentum. The buying momentum of the price is not yet clearly seen compared to the selling momentum.
Forecasting that price may have a more negative direction. As the price of AUDUSD continues to be in a downtrend in both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Therefore, a correction to continue downwards is very worth watching, especially the support 0.6560 on the H4 timeframe and the Daily timeframe,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the next target for the AUDUSD price in the event of a correction down, and in case of a rally,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rice may rise slightly at the resistance area of 0.67750.
GBPUSD Analysis 24 – 28 April 2023 The GBPUSD trend is currently rebounding and correcting sideways above the key resistance at 1.24470 with continued buying momentum as seen from the weekly timeframe buying candlestick. There is still no clear sell candlestick in the Weekly timeframe, indicating the clarity of the uptrend in both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Forecasting that the price will likely go sideways correction above the 1.24470 resistance area before rallying to create a new higher high to test the 1.26660 resistance, the next resistance on the daily timeframe level, where the key support is 1.22700. which is a support level at the H4 time frame, which is expected that the price may fall down to test If the price is unable to stand on the resistance 1.24470 and continue to rise.


热门话题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正持续引发市场担忧,市场正在定价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主权信用违约的可能性。根据彭博数据,一年期美国主权CDS的价格已从今年初的十多个基点飙升至一百多个基点,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甚至要高于2011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时候的数据。当时的状况与今天十分类似,两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国政府濒临违约,因此当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三A下调至AA+,一年期CDS一周内跳升到80基点上方。关于CDS这一衍生品,它的作用类似于保险,如果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在未来一年内无法偿还借款,CDS的持有者就能得到赔偿,因此它可用来衡量市场对债务发行者违约的预期,CDS越高,就表明相应的违约风险在不断增加。尽管市场普遍预计美国政府不会真的违约,但刚刚目睹了银行危机潮的投资者们显然还是十分恐慌。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一年期CDS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流动性不足,因此很难说它一定体现了美国政府违约的概率,但市场确实在定价美国债务违约,只是幅度可能没有那么夸张,比如4月份流动性最好且交易量最大的五年期美国主权CDS的价格就达到了十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50个基点。在当前两党拉锯之下,美国显然被认为比大多数国家的违约风险要高得多,不过真正有违约风险国家的主权CDS交易价格通常高达几千个基点,但对于美债这样全世界最安全的标的,增加几十个基点已经是非常离谱了。
目前看来导致美国主权CDS价格飙升的主因是税收低于预期,这意味着债务上限可能会提前达到。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本月至今的政府收入同比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如果4月和5月非预扣税收入下降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其产生的后果可能非常危险,那样财政部更有可能更早宣布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这将迫使国会和拜登政府在未来几周内务必采取行动。
如果非预扣税收收入降幅低于百分之三十,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可能将拖到7月份才能解决。总的来说5月份将会是两党为债务上限大战的关键月份,也将令市场出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热门话题
故事要从30年前讲起,那时台湾人黄仁勋已经在芯片行业工作了10年。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AMD担任了两年的CPU设计师,随后加入LSI Logic公司,主要做芯片的图形处理,一待就是八年,期间还从事销售管理工作。
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未意识到创业艰辛的黄在1993年初,与克里斯·马莱特和卡特·凯尔斯滕三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公司,担任总裁与CEO。这家公司就是现在如日中天的芯片龙头英伟达(股票代码:NVDA)。

90年代中期,全球大概有三十家显卡设计大公司,当NVDA开启进入该领域的时候,面对的就是饱和行业里的残酷竞争。多年以后,黄还用不堪回首来形容最初的那几年。1999年10月,英伟达推出GeForce 256,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款GPU”,终结了显卡业的战国群雄割据,进入只剩下英特尔、AMD和英伟达三家的寡头时代。
英特尔长期专注CPU市场,对显卡市场只是凑数,现在真正的GPU市场竞争就是在英伟达和AMD之间。前者目前占据了市场的80%左右份额,而且主打的是高端芯片,AMD是中端定位,高下立分。

在20世纪的末尾,没人知道那场竞逐的结果,会决定之后由谁主宰世界算力的供应。随着ChatGPT问世,人类进入AI时代,背后需要GPU提供算力和基础设施,其正犹如原油之于汽车。黄教主在今年3月21日说: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 时刻”,显然英伟达已经扼住了时代的命脉。
在这场AI模型战局里,OpenAI、微软、谷歌,亚马逊、阿里都纷纷加入,谁将胜出,局势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需要非常优秀的GPU,英伟达很快成为了“战争”最大的受益者。最近几个季度,微软、甲骨文为其人工智能和云服务购买了数万个英伟达的A100和H100 GPU,马斯克的推特也采购了1万张。

其产品A100、H100,是当前为AI大模型提供算力的“主力”,只能用供不应求和水涨船高来形容。最近H100在eBay上售价为 4.5万美元左右,最高达到5万,而过去售价大概约为3.6万美元;A100在三个月时间的涨幅甚至达到了50%。
如今的NVDA,早已不仅仅是一家PC显卡厂商,它的触角已经延展至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新兴前沿领域,志在为人类提供领先的视觉计算服务。
本周二,汇丰银行将该股评级从减持上调至买入,称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同时将该股目标价上调至355美元。汇丰银行(HSBC)技术主管弗兰克•李(Frank Lee)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他对英伟达过去两个季度数据中心收入下降以及库存上升感到担忧。但他认为,人工智能芯片的定价抵消了这些不利因素,并改变了英伟达的收入模式。

汇丰银行的分析显示,人工智能芯片的售价将比标准游戏芯片高出10到20倍,这意味着英伟达不需要像之前预期的那样增加销量。HSBC预计,到2024财年,英伟达将以90%的市场份额主导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远远领先于AMD、英特尔和美光(Micron)等常规竞争对手。
英伟达的股价也紧随人工智能的火爆,今年飙升了约85%。这一涨幅是竞争对手AMD股价涨幅的两倍多。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 Lin | GO Markets 新锐分析师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