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

市场资讯及洞察

Shares and Indices
Coca-Cola tops Wall Street Q3 estimates

Coca-Cola tops Wall Street Q3 estimates The Coca-Cola Company (NYSE:KO) reported Q3 financial results before the market open on Tuesday. The US beverage company posted solid results for the quarter, beating Wall Street analyst estimates for both revenue and earnings per share (EPS). Revenue reported at $11.063 billion (up by 10% year-over-year) vs. $10.52 billion expected.

EPS at $0.69 per share (up by 7% year-over-year) vs. $0.637 per share estimate. ''Our strong capabilities and consumer insights continue to help us win in the marketplace,'' Coca-Cola CEO, James Quincey said in a press release. ''Our business is resilient amidst a dynamic operating and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We are investing in our strong portfolio of brands, which is a cornerstone of our ability to deliver long-term value for our stakeholders,'' Quincey added. Shares of Coca-Cola were up by around 1% on Tuesday, trading at $58.49 a share.

Stock performance 1 month: +3.39% 3 months: -7.78% Year-to-date: -1.55% 1 year: +7.01% Coca-Cola price targets Deutsche Bank: $59 Wedbush: $63 Morgan Stanley: $68 Credit Suisse: $64 Wells Fargo: $66 HSBC: $76 UBS: $72 JP Morgan: $70 Coca-Cola is the 30 th largest company in the world with a market cap of $251.88 billion. You can trade The Coca-Cola Company (NYSE:KO) and many other stocks from the NYSE, NASDAQ, HKEX, ASX, LSE and DE with GO Markets as a Share CFD. Sources: The Coca-Cola Company, TradingView, MetaTrader 5, Benzinga, CompaniesMarketCap

Klavs Valters
October 25, 2022
股票和指数
世界股市的宠儿——澳洲,澳洲股市的宠儿——新矿业板

热门话题

大家都知道,从今年初美国正式开始加息之后,世界股市就几乎进入了下跌——轻微反弹——再下跌的循环。不但美国如此,澳洲也是一样。而在一众下跌板块中,科技股和某些创业初期,现金流依然是负数,依靠借债的股票下跌尤为严重。即便是美国科技板块龙头特斯拉,也从曾经高点下跌超过一半,而其他的一些依然没有实现盈利的电动车企业的下跌更为明显。

对于整个投资界来说,似乎去年还在到处鼓吹的电动车时代,新能源时代一下子又变成了市场嫌弃的臭棋,就连去年名震一时的“木头姐”也在今年黯然被迫辞去了基金经理一职。当年的年华400%的收益率,如今也变成了一年跌40%的悲剧收场。一切似乎都是坏消息,一切似乎都不好听。那是不是所有的板块都是这样呢?当然不是,要不然我还写啥?就当房地产下跌,科技股下跌,银行股下跌,消费股下跌,万物下跌时,却有一个板块奇葩的在过去半年依然逆势上涨,甚至创下历史新高。也正是在这个板块的带动下,帮助澳洲指数成为了目前西方主要国家中下跌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这个板块就是目前被称为澳洲矿业里的下一个时代宠儿:新能源相关矿产企业。其实过去几年我一直在说,澳洲是地球上最幸运的国家,如果一定要谦虚一点,那就加上一个“之一”:相比于欧洲的寒冷和资源贫乏,澳洲有着温暖的气候(墨尔本不算)和极其丰富的资源储量。而如果对比同样资源丰富的美国和加拿大,澳洲也依然丝毫不落下风:澳洲没有美国糟糕的治安和差劲的医疗体系,也没有加拿大寒冷的气候和绝大部分难以挖掘的冻土。虽然澳洲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气候炎热,但是不影响挖矿的运行和开采。从2000年开始至今,澳洲依靠着中国高速的城市化建设,输出了大量的铁矿石,也帮助澳洲自己国内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目前中国房地产的停滞,未来很难再继续保持对铁矿石需求的连续增加。虽然也许总量需求依然会很大,基数很大。但是增速不在。那怎么办?其实澳洲的矿业企业比我们投资者更精明100倍。

从5年前开始,必和必拓BHP就开始其转型之路:简单来说,就是仅保留其铜,铁,煤,油四大支柱业务,将其他金属开采集中剥离,成立新的S32矿业公司。并且在过去2年继续将石油业务剥离,与Woodside合资成立新的澳洲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企业。那脱离出去的那么多业务,以后BHP和中心在哪里呢?一句话形容就是:靠铁和铜吃饱,靠新能源吃好。BHP的策略其实也反映了澳洲矿业的转型:从传统的铁矿石,煤炭,为主,向锂,镍,锌,等电池材料矿业的转型。全世界都知道,未来电动车占据新车销售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但是大家也知道,这需要时间,而在这变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能源车企诞生,也会有很多车企倒闭。可唯一稳赚不赔的,就是给电动车电池供货的原料商了——只要电动车生产的越多,那对于锂矿,对于镍矿的总需求就会越高。甭管你这电池是来自宁德时代,还是三星LG,都需要一样的原材料。所以,本周一澳洲电池板块的暴涨也很好的说明了问题:在其他板块下跌或盘整的时候,市场依然有着足够的机会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盈利空间。不论是PLS, AKE,还是WHC(当然这个是煤炭)这些我们GO Markets在过去几个月多次提到并推荐的公司,很好的给2023年的加息环境下的客户朋友一个很大的惊喜。

当然了,包括我本人在内我相信,大部分朋友们都不可能最低买入,最高卖出。其实我们做投资,做交易,不用太在意一单的盈亏多少。毕竟,多赚1万也不能改变你的命运。我们不妨把每一次的投资和交易当成是,你在人生中每一次的选择,在每一次的选择中,你为什么会选择向左,而不是向右,为什么是看涨,而不是看跌。而这之后的股价走势,其实不仅仅是在金钱上对你每一个判断的结论。更多的,在我看来,是我们对于事务,对于社会,对于未来风向,和对于自己内心的一个预判。我很享受每一次我做出判断,并且等待验证结果的这个过程。就如同是人生中每一个选择,都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小小的影响一样。每一次交易,就是在选择。每一次输赢,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今天说的有些玄乎,但是确是我有感而发。也许和实际操作没有太大关系,希望大家海涵。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October 24, 2022
Shares and Indices
Tesla Q3 revenue falls short of Wall Street expectations – price target raised by Bank of America

Tesla Inc. (NASDAQ:TSLA) reported its Q3 financial results after the closing bell on Wednesday. World’s largest automaker exceeded earnings per share (EPS) estimates for the quarter but fell short on revenue. Revenue reported at $21.454 billion (up by 56% year-over-year) vs. $21.982 billion expected.

EPS at $1.05 per share (up by 69% year-over-year) vs. $1.001 per share estimate. ''The third quarter of 2022 was another strong quarter with record revenue, operating profit and free cash flow. In the last 12 months, our free cash flow exceeded $8.9B. Our operating margin reached 17.2% in Q3.

We achieved an industry-leading operating margin' while encountering material headwinds YoY. Raw material cost inflation impacted our profitability along with ramp inefficiencies from Gigafactory Berlin- Brandenburg, Gigafactory Texas and 4680 cell production. Also, the U.S.

Dollar (USD) continued to strengthen compared to all other major currencies in our markets.'' ''We remain focused on increasing vehicle productio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y increasing our weekly build rate in Fremont and Shanghai and progressing steadily through the production ramps in Berlin and Texas. Logistics volatility and supply chain bottlenecks remain immediate challenges, although improving. We continue to believe that battery supply chain constraints will b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to EV market growth in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s.

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we expect to continue to deliver every vehicle produced while maintaining strong operating margins,'' Tesla said in a letter to shareholders. Bank of America raised its price target for Tesla from $315 to $325 on Wednesday. "In light of capital markets volatility, we would note that Tesla’s self-funding status is a notable advantage versus some start-up EV automaker competitors," the bank said in a note to investors. The stock was down by around 3% on Thursday, trading at $214.80 a share.

Stock performance 1 month: -26.10% 3 months: -21.51% Year-to-date: -39.46% 1 year: -28.44% Tesla price targets Bank of America: $325 Deutsche Bank: $355 Wedbush: $300 RBC Capital: $325 Wells Fargo: $230 Morgan Stanley: $350 Mizuho: $370 Goldman Sachs: $333 Tesla is the 6 th largest company in the world with a market cap of $668.42 billion. You can trade Tesla Inc. (NASDAQ:TSLA) and many other stocks from the NYSE, NASDAQ, HKEX and the ASX with GO Markets as a Share CFD. Sources: Tesla, TradingView, MetaTrader 5, Benzinga, CompaniesMarketCap, Twitter

Klavs Valters
October 24, 2022
股票和指数
28亿美金能否短期带动新一轮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的爆发?

热门话题

美国总统拜登于10月19日宣布拨款28亿美元,用于推动美国本土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和组件的生产,以减少对其它国家的依赖。拨款从《两党基础设施法》中通过能源部支付给12个州的公司,用以新建和扩大工厂,提取和加工锂、石墨和其他电池材料,生产零部件以及展示诸如用回收材料制造零部件的新方法。具体来看,将有20家公司瓜分这28亿美元的资金。此次拨款预计带来的效果如下:开发足够每年供应约200万辆电动汽车的锂;开发足够每年供应120万辆电动汽车的石墨;生产足够每年供应约40万辆电动汽车的镍;设立大规模、商业化的锂电解质盐(LiPF6)生产设施;设立电极粘合剂设施,能够在2030年满足美国国内45%的电动汽车电池粘合剂需求;设立商业化的氧化硅生产设施,可每年为约6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提供负极材料;设立美国第一个磷酸铁锂正极设备。

美国能源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拜登上任以来,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两倍,但是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多种关键矿物质仍然依赖外国供应。目前几乎所有的锂、石墨、电池级镍、电解质盐、电极粘合剂和磷酸铁正极材料都是在国外生产,而中国控制着多种关键材料的供应链。提高美国的制造能力一直是拜登政府的优先事项。《两党基础设施法》、《CHIPS和科学法案》以及《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加起来为电动汽车制造业拨款已经多达13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美国生产的所有新车的一半。拜登政府认为美国正在经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经济转型之一。而投资电动汽车和为这些汽车提供动力的先进电池至关重要,因为汽车的未来是电动的,而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分,目前75%的电池制造都在中国完成。事实上为了能够在未来与中国竞争才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动力。拜登认为中国控制着生产这些电池所需的一些材料的全球产量的近一半。而中国的电池技术并不比任何其他国家的电池技术更具创新性。他对媒体说:“事实上,我们的国家实验室、我们的研究型大学、我们的汽车制造商引领了这项技术在美国的发展,但中国占据了市场的很大一部分。”除了大规模拨款举动,拜登还宣布“美国电池制造倡议”,该倡议将允许政府采取全面措施,支持电动汽车从家用到国防用途的电池生产。此举也被认为将继续推动通过在美国制造更多电池和关键电池组件来提高美国竞争力。

从美国政府的政策分析,此次拨款是该战略的关键一步,用以促进美国在本土进行可持续的关键材料采购,强化美国本土供应链,加快电池生产,并确保美国的经济竞争力、能源独立和国家安全。但这总计1350多亿美金的预算大部分还没有落实,本次拨款的区区28亿美金真的能从实质上改变美国新能源电车的产业现状吗?这28亿甚至都比不上中国的天齐锂业,宁德时代和赣锋锂业几大巨头在海外购置的锂电池相关原材料的价值。美国能源部的这次拨款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希望借此提升相关板块的热度。但我们从收益公司的股价看,几大最受益的企业反而是澳本土的上市公司,除了SYR相对稳定上涨了将近20%,NVX迅速回落,PLL涨跌交替,雅宝获得的份额并不高。相关行业更多的还是被美国大盘左右,美联储才是振兴行业的节奏大师,只有周五这样的稳定行情才能建立电动车相关板块短期恢复蓬勃的基础。最近美联储的举动,更像是在为拜登中期选举拉选票,政策上看不到明确的表态。

当然,电动车改革是全世界的大趋势,是迫在眉睫的大改革,也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必走之路。市场反应的,只是改革的时效性,这一切都妥妥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对于股民而言,美国发起的新能源产业链补助,无论是为了与中国竞争,还是出于对自身能源安全性的考虑,造势越大对股价越有利好,股民肯定是喜闻乐见的。从另一面看,有分析报道称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或许也在限制电动车改革的速度。比如拜登政府今年8月份签署的《降低通胀法案》对获得税收抵免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组件和材料采购地进行了限制,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而这可能会使目前所有的电动汽车均无权享受全额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优惠。该法案还要求2024年前希望获得税收抵免优惠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关键矿物质需要有50%来自北美或者美国盟友,而2026年底前,这一数字将升至80%。这明显在实际效果上为美国电动车产业链上了一道时间的枷锁,为此多个行业的高管在路透社的一场活动上表示,美国国会需要给汽车制造商更多的时间,而不是赶鸭子上架。大众美洲首席执行官Pablo认为,汽车行业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满足要求,所有的企业都是在世界各地采购不同的零部件,而且更改这些长期的合同,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合同有10年、15年,甚至20年的采购承诺。美国需要采取分阶段的方式实施政策。Munoz认为《降低通胀法案》对电动汽车补贴的方法是不公平的,并指出现代汽车旗下的电动汽车目前都满足不了标准。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Oliver也对美国的《降低通胀法案》颇有微词,称没有地区是独立的,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原材料方面,而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或许会产生一种“危险的”贸易壁垒游戏,可能会阻碍电动汽车的普及,并警告说新法案有可能劝退新投资。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October 23, 2022
股票和指数
美国限制中国科技发展,半导体成为主战场

热门话题

近期关于半导体芯片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从俄乌战争之后,各个国家意识到能源,科技是目前本世代的重中之重。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半导体芯片,就成了科技博弈的最为关键的存在。谁能掌握顶尖科技,谁就可以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因此,从今年年初开始,美国就对于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发展开始了围追堵截,并在今年8月份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该法案提供了大约 2800 亿美元的新资金,用于促进美国国内的半导体研究和制造。并且,也在发布各种禁令以限制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半导体发展。

近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半导体和芯片的禁令。首先是拜登政府的规定禁止公司向中国出口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所需的先进芯片。正好在上个月,阿里巴巴发布了一款强大的新云计算系统,其就是为了人工智能而专门设计的。目前这个项目是用云端用户来训练机器人对话和视频分析等的算达,主要芯片的构建是通过Intel 和NVIDIA 两个公司进口的数百个芯片。

而这项禁令,无疑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企图阻碍中国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还禁止芯片制造设备和设计软件的出口,并且禁止包括台湾台积电和韩国三星在内的世界领先硅晶圆厂为中国公司制造先进芯片。第二就是变相禁止苹果公司在其手机当中使用中国长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的存储芯片。之前此存储芯片在苹果手机上进行认证的项目已经进行了数月之久,突然的暂停也是有一些措手不及。美国政府暗中搅局,打断了这次科技商业的合作,无疑是对合作双方利益都造成不小的打击。此举也是让大家看到了,目前和美国芯片科技公司合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禁疑问,这样就是传说中的贸易公平?第三,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在华半导体企业任职的美国公民,甚至持有绿卡的华人必须的到许可,才可以在中国企业进行芯片相关的研发生产等工作。而且,也不允许美籍人士到特定几家的中资半导体公司任职。此禁令迫使不少在华工程师在工作和身份之间进行抉择。这一举措也是对于人才市场的一个打压。

综上所述,美国此轮禁令无疑是在供应端,市场端和人才端来进行打压,对中国芯片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行制约。那么,这样看似疯狂的举措,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番举措体现了目前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焦虑。首先是在经济方面。GDP 方面美国已经看到了中国的GPD在穷追猛赶,担心未来某一天会被超过。一旦被超过,那么在世界经济上的霸主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甚至被动摇。美国的霸权,很大意义是就是靠经济基础进行支撑的。所以,在目前大环境下,最有效的方法就耍赖皮。从《芯片和科学法案》中2800亿补贴就可以看出来了,这么多钱哪里来,答案就是不断的印钞。不断的印钞,是导致通胀的原因之一。上月CPI数据8.2%,由此可见其通胀水平非常之高。第二就是科技方面,美国能够呼风唤雨的另一大方面就是科技再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科技的强盛是目前和未来的主旋律,掌握了科技主动权,也就掌握了话语权。而芯片科技,在未来科技争夺中,一定是重要的切入点。最后,科技博弈将是本世代重要的博弈战场,而作为此次战场的主角-芯片的斗争也将继续持续下去。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eo Yuan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October 20, 2022
经济动态
2022年日元的历史性贬值,哪里才是终点?

热门话题

就在本周10月18日,日元一路暴跌创下新低的149,目前市场还看不出任何拐头痕迹,日元的空头仍占主导,那何时才是终点呢?

就在上月9/22日日本央行在干预过一次汇市,当天日元兑美元升值500PIP,也是对今年以来日元的首次回应;但隔天被美爹一个嘴巴,美日便从140一路滑落到现在在1美元兑149的低点,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上周华盛顿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宽松货币政策,并认同美联储的加息抗通胀做法,这进一步加剧了日元被市场认为继续看空的政策指导。因此在美元CPI进一步有提升的前景之下,美元兑日元在昨晚再创新高。

日元为何表现的如此拉跨?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1,日本经济弱势复苏的态势。根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最新数据,一、二季度日本实际 GDP 增速折年率分别为 0.1%和 3.5%,其中一季度增速较此前上修0.6%,整体增速有所回暖,但增长力度仍不及预期。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内需表现。内需对 GDP 环比增长贡献为0.8 个百分点。在外就餐和酒店住宿等服务业回暖,占日本经济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环比增长1.2%,但距离市场所期待的消费“报复式”反弹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设备投资环比增长 2%,较上季-0.1%的环比增速有明显提升。政府消费和公共投资等公共需求环比增长 0.7%。外需对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贡献较弱。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日本进口大幅增长抵消了出口增长,外需对GDP 环比增长贡献仅为0.1 个百分点。多重因素制约日本经济增长前景。2,一是疫情反弹导致消费和生产承压。日本“第七波”疫情来势汹汹,累计报告确诊感染者自7 月14 日超过1000万后快速增长,截至 9 月上旬增至 2000 万人,不到两个月总感染人数翻番,连续8周新增感染人数居世界第一。虽然日本政府并未再针对疫情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但疫情重压之下不少消费者自行减少外出消费,经济活动趋于低迷。8月日本综合 PMI 由上月的 50.2降至 49.4,2 月份以来首次收缩;服务业PMI降至49.5,3 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收缩。二是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使日本面临更多外部挑战。当前全球经济环境趋于暗淡,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一再放缓,在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持续上涨以及全球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下,日本工业活动产出和新订单加速下滑。8 月日本制造业 PMI 为51,低于7 月份的52.1,为去年 1 月以来最慢的扩张速度。私营部门的新订单数量6 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未来日本经济部门活跃度将进一步下滑。3,日本央行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直至实现可持续的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今年7月,日本央行将短期利率还在-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附近,日元成为全球唯一的“负利率货币”。随着美联储不断强势且快速的加息,美日货币政策分化越来越大,投资者加大卖出日元、买入美元等高利率货币的“套利交易”,导致 2022 年以来日元汇率暴跌。美国、欧元区和英国国债收益率上升趋势较为明显。截至9 月14 日,美国、欧元区和英国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 3.41%、1.79%和3.21%,分别较二季度末提高43、29和 43 个基点;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03%,较二季度末提高0.03个百分点,但是这样的收益率就算是亲儿子都不想去购买,日元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日元贬值加剧日本经济萎缩幅度,预计 2022 年全年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名义GDP 将在近30年来首次低于 4 万亿美元,与德国基本持平工资也将倒退回30 年前,以美元计价的平均工资水平将与韩国基本持平,日本市场对外籍劳动者和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幅下降。今年全球美元流动性出现历史性逆转,已成为新一轮新兴市场货币危机,有英镑最近的前车之鉴,日本当局自然会对汇市的表现抱有更多的期望。

那何时会再次动手进行干预呢?Austin认为要关注一下两个关键位置,一个就是美日150,这是一个市场的心里关口,也是会直接影响到日元价值回归的一个心里关口第二就是32年前,日元的低点是在兑每美元160日元区间。这是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从创纪录的低点恢复的高点,被市场密切关注,认为这是决定美元长期趋势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注意这两个关键的价格节点的同时,要密切留意美元近期转向的风险。而这其中欧元美已经开始止跌的迹象,一旦产生美元兑日元回归价值的交易,美日的回撤预料将会是比较狂烈的。并且日本央行势必也会趁机猛烈干预收割一波空头。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Austin Cheng | GO Markets 悉尼中文部经理

October 1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