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

市场资讯及洞察

经济动态
解密硅谷银行破产原因及潜在影响

热门话题

这几天金融圈最炸锅的消息非硅谷银行SVB破产事件莫属,周五时热度超过了本该左右市场的美国非农数据。为何SVB破产事件影响力这么大呢? 在金融圈,SVB作为全美前20大银行之一,管理着几千亿美元的客户资本,它的倒闭也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在普通人印象中,银行破产倒闭几乎是离我们遥不可及的,但它现在就是真真切切发生了,而且波及了美国大量的初创企业的原始资本。

就在今天早上,美联储宣布干预该事件,财政部紧急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并且正在考虑放宽贴现窗口的使用条件,以方便银行尽早可以将贬值的资产转化为现金,从而避免SVB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SVB在目前这样敏感的时候倒闭了,正好倒在黑石出现违约后,倒在Silvergate这样的数字货币银行破产时,难免引发金融市场连锁反应和恐慌。SVB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专注于硅谷初创企业的银行,其资本中科技和医疗企业的资金占大头,不乏SHOPIFY这样的企业。而SVB破产事件的起因,又得起源于疫情,那个时候美联储疯狂印钱放水,市场流动性过甚,特别是热钱都涌向了初创型企业,那这些存款很多就流入到了SVB,一直以来稳步发展的SVB突然在疫情期间多了1400亿美金的存款,管理层都不知道该怎么花这笔钱了。

一般来说银行就是通过吸纳储户存款再用存款去投资赚钱,按理说存款资金越多银行越开心才是,可惜SVB的管理层似乎不知道怎么去管理突然到来的巨额资金。于是SVB竟然将60%的资金用在购买长期债券上,这是全美银行排名第一的,比如JP摩根的长期债券资金占比就只有11%。乍一看购买长期债券不是最稳定的投资方式么?因为债券利息是未来几年后固定不变的稳定收益,听上去是最没有风险的,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小细节,本质上是因为美联储疯狂加息导致的。债券的收益不仅跟利息相关,还跟债券票面价值相关,短期受利率变化而不断反向变化,就是利率的上涨会使得票面价值的降低,尽管管理层都知道美联储终究会降息,票面价值终究会回来,只要加息过程中的浮亏不平仓就不是真正的亏损。于是就出现了SVB破产前的一幕,其持有的到期债券总亏损175亿美金,大比例的债券份额令其亏损甚至超过了其市值,换言之把整个银行清算了都无法弥补当时的亏损。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期而至,这就是故事入熊后初创型科技公司集体拉跨,被迫大量消耗存款以维持运营,这样SVB的流动性就彻底没有了。再加上美联储的不断加息,令初创公司更乐意把存款转移到美国国债,因为国债无风险利率近5%,而存款利率比国债还低,这样大量的钱又被取走了,SVB不得不被迫倒卖资产去换取现金给客户,导致浮亏直接变成了实亏,这样SVB就只能准备破产了。管理层做出的最后一搏就是增发新股和优先股以尝试融资筹钱拯救自己,结果消息一出,客户们也是精明的主,随便算一算这盘账都觉得自己不划算,因此增发非但没筹集到钱,反而引发了取款潮,股价也直接暴跌,最后一招也失效,那就只能破产了。

因此SVB暴雷的原因可以归纳为简单几点:客户过于集中,太依赖创投圈;资产管理出现大问题,长期债券所暴露的利率风险被低估了;还有直接原因就是美联储疯狂加息直接导致巨额亏损。当然,在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早上一连串的消息令市场稳定了不少。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集体出面采取行动,周一开始储户可以支取所有资金,任何损失都不会让纳税人承担,股东和无担保债券持有人将不被保护,管理层将被撤职。由此这一风波暂告段落,这一系列消息似乎也得以令金融市场恐慌降低,股指期货也瞬间得到了拉升。换言之,这也是美国政府部门必须要做的事,否则美联储还怎么加息?该事件发酵以来,美联储本月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大幅下降,为了金融体系的安全,相信美联储也不敢一直加息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对股市也不是坏事。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Xavier Zhang
March 13, 2023
交易策略和心理
马斯克宣称不用稀土造电动车,创新or吹牛?

热门话题特斯拉计划推出一种不需要稀土元素的永磁电动汽车电机,以解决美国稀土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当日举行的特斯拉投资者会议上,马斯克宣布了这一计划,意在让特斯拉“重返”不使用稀土电机的时代。什么是稀土?稀土是指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包括重稀土和轻稀土。尽管名称中含有“土”字,但实际上这些元素并非土壤中的成分。事实上,稀土并不罕见,地壳中平均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铈的含量甚至比铜还要高。然而,由于可开采的稀土矿相对较少,而且稀土的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因此这些元素被称为稀土。由于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等领域,稀土是新材料制造的重要支撑和关系尖端国防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因此,它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稀土因其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卓越的磁、光、电等特性而成为全球争夺的战略资源。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推进,全球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稀土的战略价值快速提高,已成为大国资源竞争和产业博弈中的重要对象。在元素周期表上,“稀土元素”是下图中用绿色标出的元素——镧系元素,加上钪和钇。图表:稀土元素示例 来源:GO Markets

图表:全球主要国家稀土产业链覆盖情况 来源:US White House

特斯拉声称未来将“去稀土化“通常来说只有直流电机需要使用稀土元素,而交流电机并不需要,尽管感应电机可以不使用稀土,但它们通常存在一些缺点,如扭矩密度和功率密度较低,体积较大等。尼古拉·特斯拉是交流感应电机的创造者,特斯拉在最初便使用不需要稀土元素的交流感应电机。然而,当Model 3推出时,特斯拉引入了一种新的永磁直流电机,并最终在其他车型中也采用了这种电机。特斯拉于3月2日在德州总部举办了“投资者日”活动,正式宣布开启Master Plan 3秘密宏图计划的第三篇章,旨在为地球使用可持续能源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路线。在此次投资者大会上,特斯拉的工程师介绍了下一代平台的创新,其中将减少75%的碳化硅,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同时保持能效不降低,总制造成本也将下降1000美元。由于消息的影响,一些稀土板块的股票发生了下跌。短期内稀土仍为新能源电机最佳选择特斯拉最近将其现有永磁电机与未来潜在的下一代电机进行了比较,以减少对稀土的依赖。在目前使用的电机中,三种稀土元素分别使用了500克、10克和10克。特斯拉计划未来将三种稀土元素的使用量都降至零。

特斯拉的无稀土永磁电机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并不具备可行性和经济性。且众多业内人士表示永磁电机去稀土化并不现实。当前稀土永磁电机仍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最佳选择,若要实现无稀土化,仍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以及具备苛刻的条件。也有部分消息指出马斯克此举也有可能是在向稀土供应方施压降价。具体来说,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钐钴永磁材料相对于钕铁硼永磁材料来说,更具有高温抗性,但磁性能稍逊且成本更高(钐钴毛坯的价格约为钕铁硼毛坯价格的两倍);铁氧体永磁材料虽然价格便宜,但其磁性能较差,钕铁硼的磁性能大约是铁氧体的三倍。因此,如果使用不含稀土元素的铁氧体永磁材料来制造伺服电机,将会严重影响汽车的各方面性能;而如果不使用现有的永磁材料,而是开发一种新的永磁材料制备技术,即使不考虑成本和量产问题,也需要至少5到10年的时间来实现应用。总结来看,特斯拉目前提出的“去稀土化”新能源电动车电机还不太现实,但一旦成功,也将颠覆当前巨大的稀土市场。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Yiduo Wang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Yiduo Wang
March 8, 2023
地缘时事
澳联储又加息,澳元反而崩了?鲍威尔来火上浇油!

热门话题相信大家都被昨天的澳联储继续加息给刷屏了,这个已经是自去年5月以来第10次连续加息了,百姓叫苦连天。本次上调25个基点后现金利率达到3.6%,持续的加息就是还款额继续上涨,居民对住房负担能力持续恶化,游行示威是跑不掉了。要知道尽管中国重新开放,澳洲吃了一波红利,但是数据显示近期本地经济出现转弱迹象,大家肯定好奇再这样加息还将持续几次?如果您关心澳元利率、汇率、澳洲经济,或者正在交易澳元与美元,都可以看看下面的分析。我们先来看下澳洲2022年Q4的一些数据。本月初统计局公布了澳大利亚第四季度GDP年增长率为2.7%,符合经济学家的共识和澳联储最近的预测。但是季度增长率仅为0.5%,低于预期的0.8%,这表明经济增长势头正在放缓。背后原因主要为高通胀导致生活成本上升以及高利率环境下商业投资的放缓。澳联储在2月份会议上预测,澳大利亚2023和2024年GDP增长率将降至1.5%,然后从2024年12月开始缓慢回升。

还有更有趣的指标之一(也是澳联储密切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家庭储蓄率,消费支出不断提高,比去年高出5.4%,但将12月储蓄率推低至4.5%,是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并已连续五个季度走低。

另外最近公布的CPI年率为7.4%,也低于预期,但其增长仍然强于工资数据。也许疲弱的工资数据和家庭储蓄率,都让澳联储相信物价-工资螺旋上升的风险仍然很低,澳联储(RBA)行长菲利普·洛(Philip Lowe)今天在AFR商业峰会上就是这么说的。他表示澳大利亚的通胀和薪资前景不像美国那样令人不安,他支持通胀已见顶的观点。

周二的议息会议将利率提高到3.60%的11年高点,就此菲利普·洛(Philip Lowe)重申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仍有可能抑制通胀。然而他也指出,澳联储讨论了货币政策的长期滞后、已经实现的10次加息的影响,以及借贷成本上升对家庭的影响。"我们更接近暂停加息的适当时机,以便有更多时间评估经济状况," Lowe在对近期数据和通胀发表讲话时表示。“在什么时候暂停加息合适,将由数据和我们对前景的评估决定。”Lowe在讲话后回答问题时说到,澳联储准备逐月做出反应,如果未来的经济数据支持暂停,澳联储可能会在4月4日的下次议息会议上选择这样做。

虽然洛本人去年也讲过暂停加息的话,但是这次似乎和澳联储的声明趋于一致,变得更为可信。这一鸽派信号导致市场将可能达到的利率峰值从一周前的4.35%下调至4.10%。这也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晚在国会的超鹰派发言形成鲜明对比。鲍威尔警告称,今年初的强劲经济数据可能使美联储不再继续放缓、而是要加快加息的脚步,最终的利率水平可能高于之前的预期。根据芝商所的“FED WATCH”显示,目前市场预计3月的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概率已经上升至70%以上。这种实际利率与央行货币政策的背离导致澳元对美元全天都在下行,即使加息澳元也撑不住了,当日一共下跌2.2%,至0.6580的四个月低点。还有澳元对人民币,澳元对纽币悉数大跌,澳元将何去何从?我们没有上帝之眼,没法预测未来,也不知道比方这周五的美国非农数据最终如何,但是可以用技术分析为您打开一扇窗。

技术分析:个人观点,请恕我说的直白一些。澳美日线图看,目前下行动能强劲,价格较小概率很快出现反转,用经典斐波那契扩展工具测算,该货币对将测试下一关键支撑位0.6550-0.6530区间(1.618倍比例),如果继续下破该区间,价格可能再跌至0.6420(2倍比例)或0.6400前后。反之,如果多头上攻至0.6700以上(讲真的概率不高),则看空偏见失效。另外鉴于美元指数大概站稳105.5压力位以上,朝向108区间运行,如果后续相关经济数据均符合美元多头预期,大胆预测澳美甚至有压力探至0.6230左右低点(2.618倍比例)。斐波那契预测工具只是技术分析其中一种方法,还可以用K线和均线等去分析,具体我就不展开了,一次就说一种比较好。感兴趣学习了解的朋友通过微信或小助手找我哦!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 Lin | GO Markets 新锐分析师

Jack Lin
March 8, 2023
交易策略和心理
留学生大量回澳,引爆澳洲旅游航空板块

热门话题最近生活在澳洲的朋友们都发现,不论是在市中心还是在各大华人区,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影。毫无疑问,在经过长达3年的网课之后,大量的留学生又重新回到了澳洲。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到来,不但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局面,甚至出现了一桌难求,一车难求等等过去几年几乎不可想象的情况。人多了,虽然道路更加拥挤,虽然餐厅更加嘈杂,但是也意味着经济在恢复,商家在盈利,企业的情况在好转。这些额外的消费,将会帮助澳洲度过2023和2024年的难关。但是有个问题出现了,就是这一边市区和华人区公寓一房难求,但是另一边却出现了大量华人区高层公寓项目清盘退出,或者干脆重新拿出来卖,甚至于还出现了明明都改好了楼,开发商最后依然倒闭的情况。那既然这租房市场这么火爆,为什么高层公寓大家还不愿意去做呢?虽然我本人不是地产开发的专家,但是最近因为看到太多类似的新闻,所以我特地去问了一下周围做公寓开发的朋友。为了听取更多意见,我问了小型开发商(10-30套),中型开发商(100套以下)和大型开发商(100套以上)多个朋友的看法。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大多数的高层项目都是多年之前拿到的地,并且是根据当时的成本做的项目计划,虽然大部分开发商会预留出10-15%的预算来应对突发性的开支上涨。但是如今的人工和材料成本综合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项目预留的缓冲区。平均公寓开发的综合成本相比于2019年,上涨幅度大约是30-50%,项目越复杂,施工难度越高,成本上涨就越厉害。像那些30层以上项目,往往一旦开工就没有回头箭,必须一路撑下去,那如今这样的高利息3,4年下来很有可能会亏得六亲不认。

因此这类项目只有两个选择:1.大幅提高公寓售价来弥补损失,这在目前加息环境下肯定是不可能的。还有的选择就是2:退还订金,清盘不干。这样就不会出现不可控的损失。而其实最艰难的是那些刚开始盖,或者盖了一半的高层项目,进退两难。银行的贷款利息不断上涨,也在不断侵蚀着项目的盈利率。而时间如果拖得越久,那可能最后结算给银行的利息越高,相反盈利就越低。因此这类造了一半的项目,往往只能咬牙顶住造完。然后我问,那既然租房市场这么火,为啥开发商不自己造了自己买下租出去呢?听完这问题我几位做地产开发的朋友都笑了。他们说,造房子就是拿来卖的,一般只有最后的尾盘卖不出去了才自己买下租出去。要是一开始就想着要租,何必大费周章花几年时间买地申请批文造房,买房,这么折腾。还不如直接去已经造好的项目买几十套吃房租不就行了么。我一想也对,一个高层从买地到项目结束,最少3年,或者更长时间。中间有无数的困难要克服,最后搞定了自己买,岂不是浪费了3年的时间和利息成本?更重要的一点,现在留学生租房市场火,但是不代表3年后一个项目完工之后依然是现在的情况。所以我们在媒体里看到的那些华人区30层以上项目最后清盘或取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成本高,风险大,利息贵,售价又不能涨,因此这买卖没法做。但是留学生的大量涌入,却帮助了另外一些行业实现了翻盘。其中就包括我在小某书1月23日的节目中给大家推荐的旅游和航空板块。

在1月的节目中和当时的文章里我和大家说的是,当我们看到代购重新出现,当我们看到火锅店重新人满为患的时候,那差不多,航空旅游和留学等行业就会开始起飞了。节目发布当天澳洲最大的旅行社Flightcentre的股价是15.64澳元,而昨天收盘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9.20澳元,涨幅超过20%。也许是我运气好,也许是我判断准,谁知道呢?虽然你不用给我红包,但是如果你觉得不错,千万不要忘记请我喝茶。(不必吃饭,容易胖)

接着可能有朋友问,这价格看上去已经起飞了,未来还可以买吗?我要是告诉你,Flightcentre几年前曾经是45澳元的股票,那现在就算回到了20附近,依然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这需要建立在2个重要条件上:1.中澳关系保持稳定。2.美国经济不能太差。前者说中国,后者说世界。反正我们老百姓是一个都无法预测。但是起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2023年其他板块和行业都因为利息上涨而受到打击时,旅游,航空,和其他收益于留学的板块和行业,都将会保持强劲走势。过去半年至今我本人推荐累计有:传统铁矿石板块(当中国疫情放弃清零并开始好转时)特斯拉(110推荐),新能源矿产板块,和旅游航空板块。除了新能源的部分股票有下跌以外,绝大部分的推荐都验证了我的推测。虽然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一定都是成功,但是我会尽我所能,给大家发表我的观点,我的看法,和我的推荐。我一直和同事们强调的一点就是:写文章,写推荐,不要怕说错,就怕作者没有观点。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March 6, 2023
交易策略和心理
浅议特斯拉Master Plan 3

热门话题上周万众瞩目的特斯拉投资者大会如期召开,神秘的Master Plan 3也终于揭开面纱。关于该计划的内容,之前我做过一次预测,目前看相关话题还是在预料之中的,只是实际内容Master Plan 3更加宏伟,用大数据勾勒了人类能源的未来。尽管马斯克在战略层面勾画了宏伟计划,令很多投资机构都觉得太遥远,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看到,但这就是马斯克,这么多年才一次的Master Plan自然是以战略层面为主,而非战术层面。

投资者其实更愿意看到的是新车型比如Model Q以及4680电池等具体化的能够实现其规划的载体,而Master Plan 3显然是让大家不满意的,因此公布后特斯拉股价大跌超过5%,尽管周五特斯拉强势反弹近4%,但依然没有回到$200美元大关。其实我们回头看看Master Plan过去的几次内容,2006年第一篇章提到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实现,尽管没有普及,但已经都得到了商业化落实,而这已经过去了17年,第二篇章的内容目前显然是没有落实的,因此在不到10年内又公布第三篇章走战略层面把握方向其实正是马斯克的目的所在。第一篇章提及的普及使用太阳能电力在第二篇章进行了延展,内容是制造太阳能屋顶并整合储能电池,这一点目前看发达国家做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三篇章的内容尽管很遥远,但都有迹可寻,马斯克是在做事的,不是空谈而已。当然第二篇章的无人驾驶和共享特斯拉出租车计划都没能在今天落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得到实现。那么第三篇章真的是毫无内容么?其实也不尽然,或许是马斯克看得太远,要求太高,令诸多投资者觉得不现实了。接下去我们就来看看Master Plan 3具体涉及了哪些领域。首先说说机器人方面,特斯拉展示了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视频,马斯克也承认在去年AI日上展示的Optimus机器人仅仅是雏形,那时候并无法完成正常工作,但机器人结合今日爆炒的AI概念彻底点燃了人类下一步推进的动力,这点我们从目前依旧爆火的ChatGPT就可以体会到。

另外就是主要的汽车方面的内容。比如特斯拉将打造一支全球电动车队,该电动车队将拥有约8500万辆汽车。大家期待着的新车,特斯拉的Cybertruck卡车今年将问世,Cybertruck和未来所有汽车将转向48伏电力系统。马斯克预测了未来所有汽车都将使用纯电动驱动且自动驾驶,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关于成本问题,下一代汽车可以由更多人同时组装,组装成本降低50%,2022年Model 3每辆车的成本已降低了30%。公司产量达到了400万辆特斯拉的里程碑,公司的目标是每45秒造一辆车。还有就是跟未来能源革命最相关的储能电池。马斯克介绍了Master Plan需要储能240 TWH,可再生电力30 TW,对制造的投资需要达到10万亿美元,而对能源要求不到燃料经济的一半。这是全球的目标,他本人在这一刻也不像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位星球领导者,相信这也是令很多投资者认为他的计划过于不切实际的原因。这里要重点提及的内容足以影响其他板块未来走势,一个是马斯克重申其对锂的立场,新能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限制来自于提纯锂元素的产能,而不是发现锂矿资源,这就令诸多到处勘探锂矿的上市公司尴尬了,这个世界其实更需要的是提纯技术。马斯克表示市场对大容量电池储能的需求非常庞大,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也是目前寻找投资标的很好的暗示。另外马斯克谈到的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令整个稀土行业为之一振,稀土板块应声暴跌了一把,其实回过头看,稀土可以使用的地方远不止永磁电机,担心稀土没人要的投资者大可不必担心。

第三篇章的内容提及的第四个方面是可持续能源,特斯拉将发布一份白皮书,为地球使用可持续能源勾勒出一条清晰的道路,告诉世界太阳能才是巨大的能量来源,更是人类需要的可持续能源。另外提到的内容有:特斯拉将为飞机和船只提供可持续燃料;特斯拉充电桩将适配所有电动汽车;公司已经能够使用人工智能解决复杂的规划问题,且正在采用自动贴标系统;特斯拉芯片短缺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过去;美国德州Corpus Christi锂矿冶炼厂已经破土动工,计划12个月内投产;新的墨西哥超级工厂将生产下一代电动汽车,工厂预计将创造多达 6000 个工作岗位,正在考虑配套生产电池。特斯拉的Master Plan 3从内容上看实在是过于宏伟,一家企业的未来计划已经无形之中把全人类的未来给带入了自己的规划,我们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优点是马斯克的确足够优秀,他的理念若能实现的确能够让全人类的未来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这的确是造福人类的计划;缺点是求同存异一直是文明得以进步的关键,纯电动电池真的是人类未来的唯一选择吗?马斯克去年收购推特的闹剧曾一度令他坠落凡间,也突显了他的不完美。那么一家主动带领着全人类走向的企业,在它实现垄断的那一天,在马斯克离开的那一天,还会是今天这番景象吗?我们希望马斯克的第三篇章能够造福人类,净化地球,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希望这是一颗种子,能够在全世界生根发芽,世界需要涌现出多个马斯克,共同去实现文明的大飞跃。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Xavier Zhang
March 6, 2023
交易策略和心理
“信任”投资(三)SBF 转瞬即逝的辉煌

热门话题今天的主人公是我们近年来风头很盛的FTX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因为名字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大家经常都简称他为SBF。

Sam Bankman-Fried 199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在美国长大。他很早就表现出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天赋,并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学习物理,辅修数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Bankman-Fried对量化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毕业之后,SBF进到了华尔街一家叫做Jane Street 的自营性质的交易公司进行ETF的交易,在此期间为公司开发了各种的算法和交易策略。他还获得了风险管理和优化投资组合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后来为他在加密货币行业的工作提供了信息。

在2017年的时候,SBF跳出来,成立了自己的量化交易公司,名字叫做Alameda Research。在当时,因为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等等问题,出现了许多套利的机会,于是在那些年的确是赚了不少钱。在Alameda Research,Bankman-Fried开发并改进了算法和交易策略,这些算法和交易策略利用了加密货币市场的独特属性,例如它们的流动性和波动性。作为加密货币市场透明度和问责制的积极倡导者,他还享有盛誉,呼吁对加密货币交易进行更严格的监控和监管。在2019年的4月,SBF成立了自己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其名叫FTX。当时凭借着自己良好的声誉和口才。成功吸引力超过10亿美金的投资。并且也创造了FTX的原生加密货币FTT。FTX的一系列功能也迅速受到了加密货币交易者的欢迎,其中有包括杠杆代币、期权和期货合约。FTX的创新型交易费用也很出名,目的也是为了降低交易者的成本,也鼓励了市商提供流动性。但是,相信大家看到这已经发现一些不对了,SBF一边拥有着自己的交易公司Alameda Research,一边又有着自己的交易所,那么之间肯定是会有一些冲突所在,甚至可能导致利益的不匹配。

果然,SBF让大家都没有失望,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SBF让FTX借了超过80亿的资金给Alameda Research(AR),让AR去购买自己的加密货币FTT,不断地抬高自己的FTT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市场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大型的基金公司进行大量购买FTT加密货币,那么市场上的小散和机构们还不跟着冲?然后呢,FTX再把客户和投资者的钱借给AR,再去加密货币市场上进行套利操作。而且不只于此,AR也私自借了超过五亿美金给SBF本人去购买Robinhood股票。整个一系列操作就很迷了,完全就是左脚踩着右脚,让FTT价值蹭蹭蹭上涨,然后呢,又拿钱给SBF自己去进行“豪赌”。其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监管,而是信任,SBF的个人魅力之强,更是被粉丝誉为加密货币救世主,信任投资再次发光发热。但是,一件事情改变了整个格局,那就是Luna币的崩盘。市场瞬间出现了巨大的连锁效应,恐慌情绪蔓延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各个加密货币开始暴跌。于是,FTT价值也出现了暴跌,FTX交易的业绩迅速下滑,加上2022年,加密货币市场的低迷,AR交易公司的资金也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再加上有知情人士爆料,FTX的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导致了客户发生大规模赎回的发生。期间再加上赵长鹏在推特上的煽风点火,开始让FTX出现挤兑,加速了FTX的崩盘。也就有了著名的“玩币归赵”这个梗。

终于在去年11月宣布破产,也让加密货币市场再次进行动荡。而SBF本人,也以欺诈罪被告上了法庭。近期FTX的成员相继认罪,SBF的最终审判也将要到来。一个完美的天才,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瞬间崩塌。在这起信任投资的故事中,不仅仅监管出现了问题,还有的就是对于新领域的狂热,对于个人魅力的盲目崇拜。有人说,如果不是出现意外,那么SBF这个操作可能到今天大家都不会知道。但是,这世上没有如果,一旦投资变成信任投资,那么风险就将变成传统型投资的数倍。欢迎大家和我们进行讨论,期待您的留言。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eo Yuan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Neo Yuan
March 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