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及洞察
.jpg)
摘要
IEA 最新月报显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仍具韧性。尽管库存持续回升,但 OECD 库存整体仍低于五年均值,市场对供应中断高度敏感。OPEC、IEA、EIA 均上调非 OPEC 供应,未来可能出现“松中带紧”的供需结构。原油价格在供应宽松预期与地缘扰动之间反复震荡,波动率下降但敏感度上升。油市表现也可能通过风险偏好外溢至能源板块、商品货币及相关市场。
一、全球原油供需前景:IEA 月报核心要点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原油月报显示,全球石油需求虽较去年降温,但整体依旧保持韧性 [1]。先进经济体消费表现好于预期,有效抵消部分新兴市场的疲弱需求。IEA 预计 2025–2026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保持温和增长。然而在供应方面,如果 OPEC+ 维持当前产量政策且需求不出现明显下滑,全球石油市场未来数个季度可能重新进入“边际紧平衡”状态。IEA 同时指出,高油价、全球经济放缓、电动车渗透等因素正在逐步压制需求增速,使油市呈现出“短期紧平衡、长期温和宽松”的结构。
二、多机构观点对比:OPEC、EIA 与 OECD 数据
三大机构对于未来市场平衡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对非 OPEC+ 供应增长和需求韧性的不同假设。总体来看,市场普遍认同未来供应将更加充裕,但对于过剩的规模和时间点存在分歧。

图 3:三大机构对 2025-2026 年需求与供应增长的预测对比,显示供应增长普遍超过需求增长,预示市场将进入供应过剩周期。
OPEC 的观点相对乐观。OPEC 预计 2025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约 130 万桶/日,2026 年略高至 140 万桶/日 [2]。与此同时,OPEC 在最新报告中连续上调非 OPEC 供给预期,并首次将 2026 年市场从“短缺”调整为“小幅过剩”,反映其判断未来供应增长可能快于需求。
EIA 的判断更偏向供应充裕。EIA 上调了美国页岩油产量预测,指出 2025 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同时,全球供应预期被上调至日均 1.06 亿桶,高于全球消费的 1.041 亿桶,意味着未来库存可能持续累积 [3]。EIA 预期 2025–2026 年库存增加将对油价形成中期压力。
OECD 库存虽然持续回升,但仍低于五年均值。IEA 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观测库存前八个月净增约 2 亿桶,但 OECD 商业库存仍比五年均值低约 6700 万桶。整体来看,库存虽然恢复,但仍处历史偏低区间,使油市对供应中断的敏感度依旧很高。

图 1:OECD 商业原油库存近 5 年对比最新水平,显示库存虽有回升但仍低于五年均值。
三、原油价格走势:WTI 与 Brent 如何消化预期
2023 年下半年,布伦特因供应紧张和地缘冲突预期一度突破每桶 90 美元。然而进入 2024–2025 年,随着供应回升和库存恢复,油价整体震荡下移。近期价格承压主要来自供应过剩预期强化以及美国库存意外上升。

图 2:WTI 与 Brent 价格从 2025 年初的高位回落,近期在 60–70 美元区间震荡。
尽管地缘事件偶尔推升价格,但反弹难以持续,因为供应宽松的结构性预期迅速重新主导市场。WTI 与 Brent 的期限结构一度出现小幅 Contango,显示短期供应充裕压制近端价格,而远月因长期需求预期而保持相对坚挺。整体来看,油市呈现低波动、弱趋势但对消息高度敏感的特征。
四、驱动油市的关键变量:地缘政治与供应端不确定性
运输通道风险仍是油市最大的潜在冲击点之一。全球三分之一海运原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受阻便可能引发油价剧烈波动。衍生品定价显示断供概率虽低,但属于典型的“低概率、高冲击”事件。
OPEC+ 的政策滞后性也带来结构性波动。减产会压低库存、推高价格,但高油价又刺激非 OPEC 增产,使市场重新宽松。美国页岩油增速放缓进一步加剧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削弱其作为“摇摆产能”的角色。此外,俄罗斯、伊朗等国因制裁和冲突导致出口波动,更加剧油市敏感性。
五、油市变化的外溢影响
能源板块通常与油价同方向变动,但反应速度较油价更平缓。油价对风险偏好的溢出效应也容易影响澳元等商品货币。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往往提升商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与风险情绪,而价格下跌则可能压制相关货币表现。
六、原油市场风险提示
- 数据发布风险: EIA 每周库存、IEA 与 OPEC 月报可能导致短线波动。
- 地缘政治风险: 产油区冲突、海运通道中断、制裁变化均可能影响供需平衡。
- 宏观风险: 利率政策、美元走势及全球经济增速变化都可能改变需求前景。
结语
IEA 最新展望显示,全球油市进入“边际紧平衡”阶段:库存修复但仍偏低,供应端不确定性大于需求端。在这种结构性环境下,油市会对政策、地缘事件与供给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理解供需框架、关注库存趋势与识别关键风险,将是未来判断油市走向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25, October). Oil Market Report - October 2025. https://www.iea.org/reports/oil-market-report-october-2025
[2] OPEC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25, November).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https://publications.opec.org/momr
[3] EIA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5, November). 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https://www.eia.gov/outlooks/steo/


热门话题人人都知道澳洲有四大银行,但是第五大的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Group Limited,ASX:MQG)却常常不被大众熟知。虽然其市值和澳洲联邦银行的1673亿有一大半的差距,却已经和其他三家基本等同了,一度甚至排名第二。它的竞争对手是美国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大通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麦格理银行的投资价值。

麦格理银行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英国商业银行Hill Samuel & Co 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Hill Samuel Australia Limited。直到1985年才更名为麦格理银行,获得澳洲银行牌照,并于1996年在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目前市值729亿澳元,是澳大利亚唯一一家规模较大的上市投资银行,本地优势明显,现已实现国际多元化。根据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主要由四大块构成,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占比59%)、资本业务(27.49%)、大宗商品和全球市场服务(7.36%)、银行和金融服务(6.64%)。

从业务布局看出,公司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为其中占比最小的部分,近几年才进军零售贷款业务。资产管理目前占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其侧重长期布局和获取稳健收益,主要由基础设施与房产、投资管理服务、以及专业投资方案规划业务组成。在2023财年上半年中,麦格理共完成28个一级市场项目、10个房地产项目、10个实物资产 (包括新能源转型基金、第七期欧洲基建基金、第六期美国基建基金等)和8个私人信贷项目。资本服务为企业和政府机关客户提供多元化资本市场和融资咨询等服务,包括企业并购和重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大宗商品和全球市场业务主要包含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交易、证券交易、信贷业务、期货业务、固定收益和外汇等。按照地区划分,美国已经成为公司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比46.62%,为澳洲地区收入的两倍。

从EPS角度对比,麦格理的每股收益12.77是远超本地四大行的,比如CBA为5.74、NAB为2.11,优势明显。公司的较强盈利能力可以从下图里保持一直增长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看出,经统计2022财年归母公司净利润率68.33%,同比增速17.31%。

从PE角度对比,公司确实存在估值不低情况。虽然其PE值14.76低于CBA的17.26,与NAB的13.92接近,但是却高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 )的11.87。而后者已经超过高盛成为美国第一大投行,市值4219亿美元,为麦格理的5.8倍。基本面分析:综上所述,公司在业务和地域多样性方面存在优势,长年盈利能力较强。过去一年得益于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预计2023财年报表在5月时发布可能也会有不错表现,整体业绩有望继续向好。技术分析:周线级别可见,公司股价曾在2022年1月5日达到了217澳元的历史高点,在随后的9个月适逢加息周期一路下挫至最低点150。截至3月1日收盘价为188.9,自最低点已经上涨25%,并且突破了中期关键阻力183。笔者的偏见是如果近期回调站稳在183之上则可以保持看多,后市大概率再测试202阻力位置。如果上行动能延续,将挑战218高点。



热门话题最近因为全世界物价还是很高,所以从欧美到澳洲,各国还是在纷纷加息,试图控制物价的涨幅。但是物价看上去没怎么便宜,但是大部分人的可支配收入却因为房贷的增加而大幅减少了。从表面上来看,美国加息最多,那理论上房贷人群是不是应该最痛苦?并不是。虽然新增的购房者会因为最近利息上涨而支付很多,但是大部分在2022年之前购入房产的美国家庭很多都使用长期固定利率房贷。与澳洲或欧洲很多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给购房者提供最高长达30年的固定贷款利率。从下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你现在去申请30年,贷款利息已经是6.5%了。但是这是在美元加息之后。毫无疑问,在2022年之前的申请人都会以当时差不多2.5%的利息锁定30年。所以,美元加息对于大部分美国已经在还贷款的家庭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他们每月的还款额并没有改变,因此手里可以用的钱还是一样多。

但是美国那边没有影响,不代表澳洲也一样。澳洲通常可以锁定的固定利息时间最长也只有5年,而且大部分澳洲房贷用户都使用的是固定利息还贷。这就导致了当澳洲连续加息9次之后,大部分人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西太银行3天之前给出的预测来看,似乎最坏的时候就要过去了。

根据上面这个图片的数据,西太银行预测在2023年的3,4,5连续三个月澳洲央行都会继续加息。但是从今年6月开始,加息就会停止。并且从2024年3月开始,为了帮助经济恢复,还会开始降息,而且不止一次,根据西太的预测,澳洲央行在2024和2025将会累计降息7次,把利息重新降回到2.35%。换句话说,按照西太的说法,最坏的时候到今年5月就结束了。但是,从美国市场方面传来的预测似乎并没有这么理想。由于美国的通胀数据是好是坏,使得美联储多次强调,将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通胀完全压下去,如果压不下去,就不会停止。这也使得原本在12月大家已经觉得物价差不多到头之后,2月又开始觉得这事还没完了。根据目前美国某些基金和银行的最坏预测,美联储甚至有可能会一路把美元加到6%,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美元4.5-4.75%的利息来说,还有可能会加1.5%的空间。

如果澳洲和美国一样,那澳洲再加1.5%,可就朝着5%去了。如果澳洲保守点,跟随美国按照75%的比例,也会加息1.15%左右。这也会把加息时间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别看只是多了0.5%,但是实际上对于民众消费力的恢复以及房价的打压可不是这小小的0.5%。所以,澳洲这里给出的预测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最差的时候快要过去了。但是美国那里的预测则要把最坏时间还要延长4-6个月。但是不论如何,咱们既然都已经享受了2022-2021年两年的超低利息时代,那难得吃吃忆苦思甜饭,我觉得也不是件坏事。至少告诉大家,世道有轮回,好日子不可能一直都是。那问题来了,有朋友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一直以来,澳洲的官方利息和美国都有大约1%的差距呢,为什么澳洲不和美国一样,从一开始就多加一点,这样说不定就可以把通货膨胀控制住,不用像现在一样感觉永远都不确定什么时候物价会回落呢?这个问题得去问我们澳洲央行的罗大行长。大哥在2021年还信誓旦旦说澳洲到2024年之前都不会加息,结果现在就被国会拷问,还有可能无法连任了。虽然我们知道不是他故意这样的,但是也说明,一开始把话说得太满,一旦翻车,就容易翻大车。因为行长也知道自己一开始说话太满,所以最后不得不加息的时候,也不能上来就狠狠的抽自己的脸,和美国一样直接从加0.75%起步。因此为了维护颜面,澳洲央行不得不从保守的0.25%开始加,不行,再来点,再不行,再来点。这样就导致面子也丢了,物价还压不下去。

当然,我们现在也是马后炮说话。澳洲加不加息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央行董事会大家集体投票决定的。当然,其他委员并没有公开把话说这么满。除了大家猜测的面子因素外,其实澳洲经济的实际情况也好于了欧美。由于澳洲有矿业,旅游教育和移民人口等多个控制阀门来帮助调节,因此其在面临经济不好的时候的调节空间会比没有矿的,不能移民的欧美国家好得多。也正是因为澳洲实际情况没有美国当时的严重,所以澳洲每次加息也会比美国用药要少点。最后说一个好消息,根据澳洲多个经济学家的分析和综合判断,澳洲今年经济进入衰退的概率小于10%。那你觉得,澳洲今年会如何呢?欢迎和我们联系,说说你的看法。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热门话题苹果公司的重大突破。许多投资者比较关注美国五大科技公司,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医疗技术,采用硅光子学芯片技术和光吸收光谱学测量方法,可以通过将特定波长的光线反射回传感器来监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苹果工程师们正在研究更小的版本,大约与iPhone一样大,可以绑在人的二头肌上。如果该技术得到完善,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同时也有助于巩固苹果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地位。苹果公司称,将监控系统添加到Apple Watch是最终目标,届时将使该设备成为全球数百万糖尿病患者的必备物品。

产品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全球成人糖尿病人数当前已破亿。为了监测血糖状况,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依靠穿刺皮肤的设备采集血液样本。然而,采血频率有限,两次测量之间的血糖可能出现漏测或高低状态。CGM(连续血糖监测)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监测方法,通过植入皮下传感器,可以24小时连续监测血糖水平,并将数据发送到电脑,用软件分析患者的血糖状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CGM产品是Dexcom和Abbott Laboratories等公司的血糖监测贴片,但此类贴片一般需要每两周更换一次。如果苹果公司的技术得到成功应用,将可能颠覆数十亿美元的糖尿病医疗行业。观测苹果过去的业绩,苹果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仍为iPhone。FY2017-2021,iPhone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均超过50%。服务业务逐渐兴起,构建了更完整的业务发展模式,为公司的第二大营收,2017-2021占比从14%上升至19%。可穿戴设备、家庭和配件为第三大营收。利润方面,公司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FY2014-2021,公司毛利率从39%提升至42%。主要是由于高毛利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高,以及iPhone价格上限的持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净利润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净利率从2014财年的22%上升至2021财年的26%,主要得益于成本优化。销售费用率方面,2021财年销售费用率为5.82%,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方面,2021财年研发费用率为5.99%,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两种费用率2022年均有小幅回升。图表:Apple营收格局2017-2021FY

来源:公司公告,GO Markets图表:Apple销售与研发费用率FY2017-FY2022

来源:公司公告,GO Markets图表:Apple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FY2017-FY2022

来源:公司公告,GO Markets当前,苹果还未上市关于此血糖设备的手表,上市时程或为 25/26 年,23/24 款 Apple Watch 搭载概率较低,25/26 或为合理时点,由于此设备的巨大市场潜力空间届时或将给苹果带来另一增长曲线。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Yiduo Wang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热门话题2月25日,冗长的巴菲特致股东信又一次上了金融头条,细数内容要点,我们把这份股东信概括成以下几个要点。巴菲特认为美国经济体制一方面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失败者,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改进的商品和服务,这是一种“创造性破坏”。股票会以不合适的价格在交易,无论过高或过低,“有效市场”只存在于教科书中而不存在于现实。股东应重视股票分红长期利润,长期持有才能形成重大财富,不必太在意某一笔投资的失败。伯克希尔的成功是依靠所有者不断的储蓄和复利,并且避免重大错误,最重要的是搭上了美国发展的顺风车。未来伯克希尔将始终持有大量现金和美国国债,业务也会更加广泛。时刻保持现金流健康,避免任何会在关键时刻导致现金流紧缺的鲁莽行为。过去十年伯克希尔公司贡献了320亿美元的联邦所得税,几乎为财政部所有收入的十分之一,但现阶段美国财政赤字不仅庞大而且根深蒂固,恐将带来严重后果。年度股东会将于5月5日至6日在美国奥马哈举行。

此次股东信的具体内容有一些部分值得我们深思。包括巴菲特认为这些年来自己犯了很多错误,才导致投资组合仅包含了少数拥有真正卓越经济性的公司,却有大量处于边缘的企业。一路走来,其投资的一些企业倒闭了,他们的产品不受大众青睐,但这正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的本质。无论高低,股票的交易价格很多时候是愚蠢的,交易时的价格令人费解,通常只有在回顾时才能理解当初的原因。在管理伯克希尔的58年中,在某些时候,哪怕自己走了一步臭棋,也会靠着好运气得以挽救。到目前为止做出的优秀决策大概有十几个,大约每五年一个,尽管这些决策被时不时遗忘,但这确实利好了长期投资者。比如1994年8月,伯克希尔用7年时间完成了4亿股可口可乐股票的购买,总成本为13亿美元,持股至今没有抛售,从1994年可口可乐获得的现金红利是7500万美元,2022年已经增加到7.04亿美元。红利每年都在上升,就像生日一样确定,伯克希尔现在要做的仅仅是兑现可乐公司的季度股息支票,而这些支票金额未来极有可能继续增长。

美国运通也一样,伯克希尔对美国运通股票的购买是在1995年完成的,巧合的是也花费了13亿美元。从这项投资中获得的年度红利已经从4100万美元增长到3.02亿美元。这笔金额也有望继续上升。除了每年不断增长的红利,这些股票的股价也水涨船高,年终时,我们对可乐的投资价值达到了250亿美元,美国运通之前的数字则为220亿美元,分别都占伯克希尔净资产的约5%,与以前的权重差不多。如果当年以同等的金额投资了一家错误的公司,这家公司表现平平,到在2022年价值仅达到13亿美元。那么这项令人失望的投资到现在只能占到伯克希尔净资产的0.3%,每年带来的收入也只能维持在8000万美元左右,远不如现在的实际情况。另外还有给投资者最重要的一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需要几家好公司就能创造奇迹。当然,及早开始投资并努力活到90岁也很有帮助。巴菲特和查理,以及伯克希尔的许多股东,都喜欢仔细研究运营数据的许多事实和数据,但这些内容也不是必读的,因为伯克希尔有许多亿万富翁,他们从未研究过财务数据,他们只认识了巴菲特或者他圈子里的人,就持续在伯克希尔进行大量投资,因为他们相信伯克希尔团队会像对待自己的钱一样对待他们的钱,这点非常重要。

标普500成分股中的企业在2021年盈利1.8万亿美元,却只有128家公司能够赚取超过30亿美元的利润,这当然包括伯克希尔。在2022年末,伯克希尔是下列八个巨头的最大股东:美国运通、美国银行、雪佛龙、可口可乐、惠普公司、穆迪公司、西方石油公司和派拉蒙全球。除了这八家公司外,伯克希尔还持有BNSF公司100%的股份和BH能源公司92%的股份,盈利都超过了30亿美元大关。总的来说,伯克希尔持有的10家控股和非控股公司让其与美国的经济前景命脉相连,程度远超其他公司。此外,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虽然是通过多个独立子公司进行的,但市值与BNSF或BHE相当。伯克希尔公司未来将始终持有大量现金、美国国债以及多家企业,避免在金融恐慌和前所未有的保险损失等极端情况下出现现金稀缺。伯克希尔的首席执行官将永远是首席风险官,未来的首席执行官们将把自己很大一部分净资产用于购买伯克希尔的股票,并且股东将继续通过留存收益来储蓄和盈利。因此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是没有终点线的。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Leading online broker GO Markets has hired ex-Pepperstone Head of Market Risk, Peter Spanos. Peter has joined GO Markets as Head of Risk & Product Development, flagging a new era of growth for the Australian-founded broker. Spanos said of his new position, “It’s exciting to work at a company with a supportive culture.
GO Markets has big plans for the future, with some notable key hires recently. I look forward to helping the company on that journey. It’s a great place to be, surrounded by lots of very talented people.” Spanos started out at IG 15 years ago, as Senior Quoting Dealer / Market Maker.
He then moved to CMC Markets as Volatility Risk Manager, and most recently Head of Market Risk at Pepperstone, a role he’d held since 2018. GO Markets Director, Khim Khor said, “It’s great to have Peter on board. He has a wealth of experience and fits well into the culture at GO Markets.
We are very optimistic about what the future holds.” Several key personnel from Pepperstone have moved to GO Markets in the last 3 years, including GO Markets’ current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Head of Design, and their recently hired Senior Premium Client Manager.


热门话题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人尽皆知的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这周二,这家企业刚刚公布了2023年Q4财报以及2024年Q1和全年业绩指引,在当前宏观经济前景迷雾重重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沃尔玛创立于196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商,2014年起被美国《财富》杂志连续8年评选为世界500强排行榜榜首。创始人沃尔顿控股48%的股权,妥妥的家族企业,公司有8500家门店,遍布全球15个国家。目前提供约1100万种产品,涉及食品、服装、杂货、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根据2022财年的报告显示,其中美国市场营业收入占比82.11%,达到4702.95亿美元。请注意,沃尔玛公司将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设为一个会计年度。

刚刚公布的2023年财年收入达6113亿美元,同比增长6.7%;Q4收入1640亿美元,轻松超过了假日季的收益和销售目标,同比增长7.3%。这一业绩标志着沃尔玛连续两个季度盈利加速增长,而沃尔玛过去一年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约为5.9%。

具体来看,在美国地区沃尔玛的销售额同比增长8.0%,为1137亿美元,公司在美国零售市场的份额持续增长;该公司的国际收入增长2.1%,至276亿美元,其中墨西哥、中国和加拿大的收入增长最多;子品牌山姆会员店的销售额增长12.2%,为214亿美元。分析指出,沃尔玛亮眼的业绩得益于消费者在高通胀环境下寻求低价。沃尔玛首席执行官Doug McMillon表示,沃尔玛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包括高收入人群,这占到了在美国市场的收益近一半。然而,2023财年调整后的每股净利润为6.29美元,是近六年里利润首度出现同比下降。不仅如此,悲观的业绩指引预测,公司到2024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还会降低,仅在5.90美元至6.05美元之间,低于前值6.29美元,也低于预期6.5美元,意味着零售巨头将面临连续两年利润下滑。当天改消息引发沃尔玛股价在盘前大幅下跌,但是随后收获小幅上涨。

不确定性促使沃尔玛在观察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时,对2024财年发表了谨慎的展望。公司CEO McMillon在电话财报会议上表示,不确定性很多。“美国可能会陷入衰退,不知道消费者支出、裁员和家庭收入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考虑到现在还有很多未知因素,我们采取谨慎的展望。”公司首席财务官John Rainey也表示,目前利率上升、储蓄率下降,购物者仍在减少购买可选消费类目,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下半年销售将放缓。技术分析:周线级别看,公司股价曾在2022年4月18日达到高点160美元,结合交易量和技术形态分析,属于主力拉高出货,随后价格快速跌至118美元左右。公司股价近一年没有再创新高,仍处于自2020年8月至今的三角扩张整理走势,目前价位在144美元。笔者的偏见是,技术上看后市不容乐观,有较大可能形成头部反转下跌。近期上方阻力参考154和160,下方支撑参考128和118,看空策略盈亏比较大。沃尔玛属于道琼斯指数成分股之一,道指当前下行破位,已经录得两日连跌。昨日沃尔玛下行2.1%领跌道指,再结合公司悲观前景,个人观点,逢高做空策略胜率也会较大。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 Lin | GO Markets 新锐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