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及洞察
.jpg)
摘要
IEA 最新月报显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仍具韧性。尽管库存持续回升,但 OECD 库存整体仍低于五年均值,市场对供应中断高度敏感。OPEC、IEA、EIA 均上调非 OPEC 供应,未来可能出现“松中带紧”的供需结构。原油价格在供应宽松预期与地缘扰动之间反复震荡,波动率下降但敏感度上升。油市表现也可能通过风险偏好外溢至能源板块、商品货币及相关市场。
一、全球原油供需前景:IEA 月报核心要点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原油月报显示,全球石油需求虽较去年降温,但整体依旧保持韧性 [1]。先进经济体消费表现好于预期,有效抵消部分新兴市场的疲弱需求。IEA 预计 2025–2026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保持温和增长。然而在供应方面,如果 OPEC+ 维持当前产量政策且需求不出现明显下滑,全球石油市场未来数个季度可能重新进入“边际紧平衡”状态。IEA 同时指出,高油价、全球经济放缓、电动车渗透等因素正在逐步压制需求增速,使油市呈现出“短期紧平衡、长期温和宽松”的结构。
二、多机构观点对比:OPEC、EIA 与 OECD 数据
三大机构对于未来市场平衡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对非 OPEC+ 供应增长和需求韧性的不同假设。总体来看,市场普遍认同未来供应将更加充裕,但对于过剩的规模和时间点存在分歧。

图 3:三大机构对 2025-2026 年需求与供应增长的预测对比,显示供应增长普遍超过需求增长,预示市场将进入供应过剩周期。
OPEC 的观点相对乐观。OPEC 预计 2025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约 130 万桶/日,2026 年略高至 140 万桶/日 [2]。与此同时,OPEC 在最新报告中连续上调非 OPEC 供给预期,并首次将 2026 年市场从“短缺”调整为“小幅过剩”,反映其判断未来供应增长可能快于需求。
EIA 的判断更偏向供应充裕。EIA 上调了美国页岩油产量预测,指出 2025 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同时,全球供应预期被上调至日均 1.06 亿桶,高于全球消费的 1.041 亿桶,意味着未来库存可能持续累积 [3]。EIA 预期 2025–2026 年库存增加将对油价形成中期压力。
OECD 库存虽然持续回升,但仍低于五年均值。IEA 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观测库存前八个月净增约 2 亿桶,但 OECD 商业库存仍比五年均值低约 6700 万桶。整体来看,库存虽然恢复,但仍处历史偏低区间,使油市对供应中断的敏感度依旧很高。

图 1:OECD 商业原油库存近 5 年对比最新水平,显示库存虽有回升但仍低于五年均值。
三、原油价格走势:WTI 与 Brent 如何消化预期
2023 年下半年,布伦特因供应紧张和地缘冲突预期一度突破每桶 90 美元。然而进入 2024–2025 年,随着供应回升和库存恢复,油价整体震荡下移。近期价格承压主要来自供应过剩预期强化以及美国库存意外上升。

图 2:WTI 与 Brent 价格从 2025 年初的高位回落,近期在 60–70 美元区间震荡。
尽管地缘事件偶尔推升价格,但反弹难以持续,因为供应宽松的结构性预期迅速重新主导市场。WTI 与 Brent 的期限结构一度出现小幅 Contango,显示短期供应充裕压制近端价格,而远月因长期需求预期而保持相对坚挺。整体来看,油市呈现低波动、弱趋势但对消息高度敏感的特征。
四、驱动油市的关键变量:地缘政治与供应端不确定性
运输通道风险仍是油市最大的潜在冲击点之一。全球三分之一海运原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受阻便可能引发油价剧烈波动。衍生品定价显示断供概率虽低,但属于典型的“低概率、高冲击”事件。
OPEC+ 的政策滞后性也带来结构性波动。减产会压低库存、推高价格,但高油价又刺激非 OPEC 增产,使市场重新宽松。美国页岩油增速放缓进一步加剧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削弱其作为“摇摆产能”的角色。此外,俄罗斯、伊朗等国因制裁和冲突导致出口波动,更加剧油市敏感性。
五、油市变化的外溢影响
能源板块通常与油价同方向变动,但反应速度较油价更平缓。油价对风险偏好的溢出效应也容易影响澳元等商品货币。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往往提升商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与风险情绪,而价格下跌则可能压制相关货币表现。
六、原油市场风险提示
- 数据发布风险: EIA 每周库存、IEA 与 OPEC 月报可能导致短线波动。
- 地缘政治风险: 产油区冲突、海运通道中断、制裁变化均可能影响供需平衡。
- 宏观风险: 利率政策、美元走势及全球经济增速变化都可能改变需求前景。
结语
IEA 最新展望显示,全球油市进入“边际紧平衡”阶段:库存修复但仍偏低,供应端不确定性大于需求端。在这种结构性环境下,油市会对政策、地缘事件与供给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理解供需框架、关注库存趋势与识别关键风险,将是未来判断油市走向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25, October). Oil Market Report - October 2025. https://www.iea.org/reports/oil-market-report-october-2025
[2] OPEC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25, November).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https://publications.opec.org/momr
[3] EIA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5, November). 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https://www.eia.gov/outlooks/steo/

The US Dollar Index plummeted on Tuesday, December 13, breaking below a major support following a softer-than-expected inflation report for November. This led to investors scaling back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Federal Reserve rate increases. Since the initial drop after announcement was released, the price of the Dollar Index has recovered almost 80%.
Although this could simply be the pullback phase of a longer-term downtrend. A downtrend is an overall decrease in price, created by lower lows and lower highs which can clearly be seen on the daily time frame, marked out in the chart below. This week's CPI reading, combined with the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dollar index, suggests that the USD Index may continue to decline, with the next major support sitting around $102.25.
The dollar index is currently retracing and testing a resistance zone between $104.40 and $104.90.


The EUR look to be turning after an impressive run. The pair has risen by 12.57%since it hit the bottom in September. At the time the price fell to 0.9525.
This was the lowest level the EUR had reached since the year 2000. In September, Europe was facing extreme inflationary pressure and conversely the USD was rocketing towards record high levels. However, since this time the price recovered and now near the 50-week moving average.
After this great rebound it does seem as if the price is overextended and in need of a rest. As it can be seen on the weekly chart the candlesticks are showing an exhausted reverse hammer candlestick. It is categorised by a long wick and small body that has closed very near its open price.
The price is also struggling to break above the resistance level at 1.07 which doubles as the 50-week moving average. The failure to break above would likely confirm that the price is still very much trending down. This also opens a potential trading opportunity to go short.
With the price at resistance and potentially good risk reward till the next support all that is needed is a trigger for an entry. Looking at the daily chart for some ideas for an entry is useful. Here the price is currently in an upward channel.
If this channel were to breakdown, then it may indicate a breakdown of the price and an entry for the longer-term short trade. In addition, the RSI is still holding an upward trending pattern. Although it may also offer some confirmation of a break down.
The RSI is relatively overbought and if it breaks down from the trend may signal a reversal. With the Christmas holidays almost here, the volatility and liquidity may be a little lower but moving into 2023 may provide some good conditions for this trade to eventuate.


Gold rises to 6 months high as USD weakens The price of gold has risen as softer inflationary figures pushed the USD lower. The month/month CPI grew just 0.1% vs 0.3% expected, whilst the year/year figure grew by 7.1% vs 7.3% expected. Core CPI month/month rose by 0.2% vs 0.3%.
These figures sent the USD down, which provided a boost to most commodities including Gold with the market becoming more positive about a potential pivot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 With the FOMC meeting still to come later this week, and an expected 50 bps increase in the funds rate. However, anything lower or if the Fed releases a particular dovish announcement will further weaken the USD and potentially strengthen the price of Gold.
Technical Analysis The price of gold has broken out of a considerable consolidation. With recessionary pressure now seemingly trump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 gold may be back in vogue as a transition of capital from riskier investments into gold pushes the price higher. Trading opportunities for gold may come from both long and short positions due to the overall ranging pattern.
Currently, the price has an area of ‘chop’ where the price is neither trending up or down. On the weekly chart, the price is testing the 50-week moving average which is a great measure of the mean of the price or the long-term average. This also coincides with the centre region of the range, which is at approximately USD $1850 per ounce, indicated by the red line on the daily chart.
Looking more closely at the daily chart, the RSI is consolidating and may breakout to the overbought zone before falling back down to a more manageable region. In addition, the 50-day moving average has swung back to in rising position. The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still looks gloomy,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 effects or severity of a potential recession.
Therefore, gold may become more attractive to the market as growth continues to slow.


热门话题
疫情的影响以及美联储的一系列操作造成了2022年成为二十年来最差的股市,甚至为2023年笼罩了一层阴影。我一直都在探究热点板块,努力发掘未来的板块趋势。目前锂矿的尾巴是否还值得去抓?电极材料的布局在2023年是否能收到较理想的回报?石墨是否将持续处于供需失衡状态?这一系列问题我分析了很多遍,答案也无法用是否对错简单总结,但无论已经持仓还是正要布局,我们都应该保持海绵一样的吸纳力,不错过市场上每一个可能影响板块热点的消息。

今天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前几天美国公布的消息,关于核聚变实现历史性突破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进而关联到金融市场可能受到的影响,或许我们就能够挖掘出潜在的未来热门板块趋势。数十年来,科学家试图开发核聚变技术,因为他们认为掌握了核聚变技术就可以使人类不再依赖化石燃料,这将大大改善环境问题,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以几何数量降低,人类文明将上升一个级别。位于加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是美国能源部的一部分,它在上周的一份声明中说,它的一项实验"从聚变中产生的能量超过了用于引起反应的激光能量"。对此,能源部部长格兰霍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认为这将足以载入史册。目前核电站使用核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其工作原理是分裂重原子的原子核释放出能量。而核聚变则使两个轻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重的核,这就是为恒星提供动力的反应,包括我们的太阳。由于恒星存在的极端热量和压力条件,氢原子融合成了氦,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数十亿年来源源不断向四周散发着能量。在地球上,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超强的激光器来实现。物理学家Arthur Turrell,《恒星建设者》的作者在推特上写道:"控制恒星的能量来源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挑战。"

怎样才能满足核聚变条件呢?只有将物质加热到1.5亿度左右的超高温度,聚变才有可能发生。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项目负责人Erik Lefebvre表示最重要的步骤是找到方法将这种极热的物质与任何可能将其冷却的东西隔离开来。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磁约束进行核聚变。在一个巨大的反应堆中,轻氢原子(氘和氚)被加热,然后材料处于等离子体状态,这时自然密度很低,通过磁场控制,在磁铁的帮助下进行。这是目前正在法国建设的国际ITER项目将使用的方法,也是牛津附近的JET(欧洲联合环形山)使用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惯性约束,将非常高能量的激光送入一个顶针大小的装有氢气圆筒内,这就是法国的"兆焦耳激光"(LMJ)和该领域最先进的项目——美国国家点火设施(NIF)所使用的技术。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国家实验室正是通过第二种办法进行了历史性的实验,从而首次实现了能量的净增长。到目前为止,使用激光的实验室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证明物理原理。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过氢弹的爆炸原理是氢核聚变,但需要原子弹重核裂变进行触发,无论是磁约束还是激光触发的惯性约束,实验中都是输入能量超过产出能量的,这是首次实现正能量。这就意味着该实验让核聚变用于可控制的能源生产成为了可能。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学家估计这种项目离可以商用还需要20或30年才能完成。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Kim Budil在周二表示该时间可能是 几十年,但少于五十年。他表示现在我们利用激光已经实现了净能量的增加,我们需要想办法让它变得更简单。从技术上仍然需要许多改进,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产生的能量必须增加,而且操作必须是每分钟可重复多次的。那么为什么这项实验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呢?专家指出,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不会有发生核事故的风险。因为核聚变是一种完全无碳的能源,产生的废物非常少,无温室气体排放,而且本质上非常安全。这使得它成为"世界能源问题的未来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引申到投资板块来分析,氢能源以及广义上的核能,都将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也是对传统核能的一次升级。截止今天,相关上市公司的代码肯定还未浮现,但板块方向已经隐约有些身影,我们需要保持关注,在心里买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热门话题
近期关于半导体芯片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从俄乌战争之后,各个国家意识到能源,科技是目前本世代的重中之重。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半导体芯片,就成了科技博弈的最为关键的存在。谁能掌握顶尖科技,谁就可以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因此,从今年年初开始,美国就对于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发展开始了围追堵截,并在今年8月份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该法案提供了大约 2800 亿美元的新资金,用于促进美国国内的半导体研究和制造。并且,也在发布各种禁令以限制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半导体发展。

其次,美国还宣布了一系列的禁令,首先是禁止美国高科技公司向中国出口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所需的先进芯片。其次是美国还一直在游说其一些合作伙伴,包括日本和荷兰,以收紧向中国出口用于制造半导体的设备。然后对于对于美中企业的科技商业合作进行打压。最后还要求所有在华半导体企业任职的美国公民,甚至持有绿卡的华人必须的到许可,才可以在中国企业进行芯片相关的研发生产等工作。

而后在11月中旬,台积电宣布开始搬迁到美国,对于中国的芯片市场造成进一步打压。然而,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中国也不甘示弱。在12月中期,有消息称,中国正在为其半导体行业制定一项据称总额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1,430 亿美元)的庞大计划。此举旨在帮助该国在微芯片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并挫败美国想要减缓中国关键科技领域技术进步的想法。由于对芯片的需求飙升,该行业已成为地缘政治热点,北京将其视为其技术实力的基石。这也将是近五年内推出其最大的财政刺激计划之一,主要是通过补贴和税收抵免来支持国内的半导体生产和研究活动。受益者将是该行业的国有和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半导体设备公司,如华为海思、韦尔半导体、智芯微、闻泰科技、长江存储等等。而在消息传出之后,很多中国芯片制造商股票在周三早盘交易中大涨。中国上证科创板指数(.STARCHIP)开盘上涨近 4%。中芯国际股票上涨9.8%。

华虹半导体上涨超20%

芯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仍是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公司。因此,在如此阶段下,中国的芯片技术想要拉近差距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从前段时间巴菲特抄底台积电,到现在芯片股出现上涨态势。未来芯片战的打响,势必会影响到此类股票,希望大家可以提前关注,提前布局。也欢迎大家和我们进行交流学习。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eo Yuan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热门话题
波浪理论是非常著名的股市技术分析方法,是一种现存最好的价格预测工具,与其他追随趋势的方法不同,它的特点是可以在趋势确立之时就预测趋势何时结束。波浪理论提出于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的证券分析家艾略特发明的,其通过几十年对道琼斯指数小时图的研究,总结了股市价格运动与波浪间的联系。如果说道氏理论告诉了我们何谓趋势,那波浪理论则是对趋势的精细刻画。

波浪理论认为市场总是呈现一定的基本韵律和形态,并在各个时间周期里反复出现,即五个驱动浪和三个调整浪。其中每一个波浪里会包含更小的浪(子浪),每一个波浪也被另一个更大的浪所包含。在牛市的八浪模型里,五个推动浪是上升的,一般标记为12345浪,调整浪是下降趋势的,一般标记为ABC浪。反之,熊市里面五个推动浪是下降的,调整浪则是上升的。

对于浪形的取点和判断,波浪理论有核心三大原则:(一)浪2和浪4不能过前面主推浪即1和3浪的起点。(二)浪3不能是最短的主推浪。(三)浪4不能过浪1的高点。下面我们逐个细分扩展来看这三个原则。第一条,因为市场处于筑底反弹阶段,通常认为浪2回调较深,达到浪1的61.8%。浪4则回调较浅,不超过38.2%。但是有时也会是浪2回调较浅,这种情况下,浪4一般会回调较深。回调幅度可以参考下方图二中的绿色段黄金分割比例。第二条,浪3在股市里常常会是1、3、5里面最长最有力的,大概率浪3是浪1的1.382或1.618倍。而在商品期货里,则会出现第5浪是最长的。总之,135浪里面必有一浪是延长浪,长度会超出其余的主推浪,同时其余的主推浪则常常是等长的。至于最后第5浪的高度,很有可能是浪1的2.618或3倍。第三条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浪4低点落在浪1高点之下,则是动能不足的体现,理论模型就失效。

在上述简单模型之外,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一些不规则的情况。比如,其中驱动浪可以分为推动浪和楔形模式两种,大部分时候行情为推动浪,楔形模式比较少见。楔形模式是一种倾斜三角形,属于调整类型,价格运动速度变慢,主要出现在浪5上,是后续行情反转的信号。楔形里一般从头至尾会产生一个3-3-3-3-3的波浪计数,即第四根K线就会出现折返,图解如下。

还有一种浪5的特殊情况是“失败”或“衰竭”,即浪5高点没有超过浪3高点。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比如作者小罗伯特等在权威著作《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一书中举例1962年10月古巴危机和1976年末的美国股市走势,就是广泛性浪3之后动能衰竭,市场无法再破前低或前高。有时浪4阶段就会走三角形整理形成顶部或底部,这种情况下,其实也可以说只有3浪模型,没有5浪。所以始终要牢记的是,运用波浪分析方法时要对市场未来的走势充分考虑两到三种的可能性,然后跟随市场的发展排除掉其中的一种到两种,那么剩下的就是市场极为可能的运行方向。切忌心存执念,认为市场未来一定会怎么走,事实是五浪走势是存在于特定市场和特定周期里的,比如某些产品的牛市或熊市里,盘整行情是无法适用的。交易者需要随时调整数浪方案,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对于调整浪,可以说是对主要趋势的抵抗,其C浪终点比驱动浪的终点难预测。另外相较于驱动浪,其变体更多,最主要的是锯齿形(5-3-5)、平台形(3-3-5)和三角形(3-3-3-3-3)。其中锯齿形是比较标准的高低点走势,子浪序列是5-3-5,即A浪5节,B浪3节,C浪也是5节(下左图)。平台形则是缺乏下行或上行动能的表现,浪C通常在少量超过浪A终点的地方结束,整体呈平形(下中图)。还有一种比较有争议的情况是浪B会超过浪A的起点,可以认为是假突破或不规则顶底,同时浪C也会明显低于浪A的终点,整个走势呈扩张形态(下右图)。

最后的三角形调整浪基本出现在B浪,形态上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对称、上升、下降、反对称三角形,B浪成为上涨或下跌的中继,走旗形整理(下图举例对称三角)。理论部分就先介绍到这里,下一篇我们会讲波浪理论与指标背离的经典战法和实盘应用,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 Lin | GO Markets 新锐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