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

市场资讯及洞察

每日财经快讯
一周行情分析和概览

美股度过非农周,迎来通胀数据冲击,本周CPI预计有小幅回落,有助于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目前美国上半年降息预期已经过半,整体来说是利好市场的。然而川普政策多变令市场二月三月备受煎熬,周五非农没有暴雷,鲍威尔发言表态美联储政策将继续稳定,因此美股周五先跌后涨收下一定涨幅,但整周依然有大幅下跌,股指周线均破位下跌,周一早盘股指期货表现不佳。消息面上,特朗普率先施压加墨关税政策提早落地,又在周末表示延迟到四月;特朗普先拉拢俄罗斯,表示正考虑取消制裁,让俄帮忙解决伊朗核问题,又在周末表示要加大制裁俄罗斯;特朗普在和泽连斯基谈判失败后威胁取消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本周将在沙特再度谈判并签矿权协议;特朗普一边施压美联储逼其降息,一边施压要制裁国际上通过降息而主动“货币贬值“的国家;特朗普二任首度国会发言刷新时长记录,两党分歧巨大,本周美国政府有望再度“关门大吉“;特朗普先是发起数字货币大会令上周初比特币暴涨,又表示不会购买比特币而令数字货币大跌,所谓的“储备货币“仅仅是保持美国持有的20万枚比特币不出售,后续“储备“纯靠“抢”,意思就是没收美国认为违规的“非法“比特币充公。

本周美国除了CPI和PPI将影响市场走向,特朗普今天将召见科技巨头负责人,预计主要商议“芯片法案“,其本人想取消两千多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而在台系半导体霸占市场的局势下,美国经不起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崩溃打击,因此该法案对美国本土半导体行业尤为重要。板块方面周五表现较为稳定,目前的市场环境很难判断美股单个板块一周走向,只能每日更新消息,依据特朗普“口风“判断方向。技术面看三大股指均周级别破位下跌,并未出现止跌信号,恐慌指数依然有随时继续上冲的可能。目前最好的对冲办法就是VIX的反弹以及TLT的稳固化,因为市场风险加剧了恐慌指数上行,特朗普“弱美元“政策对远期国债价格上涨有帮助。国际油价继续走弱,美油正处于$66平台震荡。外汇方面相对围绕美元下行趋势展开波动,美元指数将回到104以下,短期反弹不会改变中期走向,较明显的是美日的持续下行将继续保持。因为澳洲经济低迷以及原材料价格下跌,澳元走势不强,澳美的反弹一直不够明朗。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高级分析师

Xavier Zhang
March 10, 2025
Featured
Has Trump killed the Trump trade?

We're learning a lot about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2.0, it's going to be hard to bed down, it has a nationalistic principle like never before and unlike the first administration thought bubbles will turn into action rightly or wrongly as all checks and balances now don’t exist. What's also different between Trump 1.0 and Trump 2.0 is using The US equity markets as a benchmark for performance. It's been fascinating to see just how silent on the markets the president has become, for example in his first term it was his favourite thing to talk about on social media and there's good reason for that.

From November 6 2016 to the following February in 2017 the S&P 500 climbed 13 percent and closed out the full year with an impressive 20% gain. If we take the same dates this time around: November 5 2024 to this February 2025 it'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ory up the S&P 500 is up just on 2% (and has fallen into the red if we include March trading) and that's despite the fact that in the first several weeks after the November election markets were on tear. You also need to compare the S&P to difference peers across the world - look at Europe, where markets have surged, China markets have also bounced even the Australian market has made records.

There have been some interesting deep dives into this situation over the last few weeks, here are some stark stats that highlight that this time around Trump might not care about the markets as he once did. In his first term, Trump posted about the stock market 156 times. Since the start of 2024, he’s only mentioned it once.

The political messaging has also changed, in his first term he constantly used posi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s for example: lower unemployment (he used terms ‘lowest ever seen’ however this was not factually correct), a surging stock markets,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in key states, manufacturing booming on his watch – all where used constantly to reconfirm that he was the difference. In his second term this has evaporated – messaging is focused on the debt ceiling,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he task of DOGE, tariffs and nationalising everything. Now that’s not to say that he won’t return to the good old days of market-led commentary that we traders had learned to love.

But i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difference striking It also reenforces that the Trump trades that have now fizzed out may have more to lose. Just look at the reactions to the Trump trade over the past 10 days - market sentiment has soured, the narrative around the U.S. economy has turned dark and there is limited bright news coming. Now market “vibes” shouldn’t matter, they undeniably do.

Again look at what was happening a mere 6 weeks ago just before Trump’s inauguration, The proposed tariffs were viewed as inflationary but potentially beneficial for domestic manufacturing. Well that narrative has now flipped - The prevailing thought is that they’re seen as harmful to growth, with early inflationary effects likely stemming from importers rushing orders to avoid price hikes. Similarly, efforts to rein in federal spending, once praised as fiscal discipline, are now seen as a potential drag on economic momentum.

Then we just have to look at recent data: Retail sales posted their steepest decline in nearly two years, consumer confidence saw its sharpest drop in four years, and optimism among small businesses appears to have peaked. Getting back to the statistics that matter have a look at Citi index’s surprise index – the U.S. data is now consistently missing Wall Street forecasts, while Europe’s economy continues to outperform. The initial post-election reaction where based on several pillars ‘America First’—higher growth, higher inflation, higher interest rates, digital and a stronger dollar.” One by one, those assumptions are crumbling.

Just look at Bitcoin down 26% from its January high. U.S. stocks have dropped 4.5% from their recent peak—not even a technical pull back, but a sharp contrast to the relative strength in European and some Asian market markets. Its not just the Trump trade that is feeling the difference have a look at the impact the new administration is having on Tesla.

Being the face of DOGE and the President’s closest alley has downsides. Telsa is currently facing declining sales, especially in Europe and other zones that see Musk as a root cause for current issues. Now increased competition is a factor (have a look as just how well BYD is doing), Musk’s aggressive cost-cutting and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moves aren’t helping.

Tesla shares have plunged 40% since mid-December. A Trump trade that is thriving - the Russian Ruble, up nearly 30% against the dollar this year with no sign of slowing down. Take that as you will.

Ultimately sentiment is always in a state of flux as we all know, but there is a telling trend in the new administration that is clearly a drag for the Trump trades as we have known them over the past periods. The question will be - can the president revive them, or have they officially been killed off? The president’s approval rating might be the answer to that telling question.

Evan Lucas
March 7, 2025
每日财经快讯
这只美股暴跌20%,AI芯片龙头被错杀?抄底机会来了吗?

3月6日美股盘后,全球半导体明星股迈威尔科技Marvell(MRVL.NAS)发布财报后股价暴跌超20%,截至今早收盘报72美元,公司股价曾在今年1月一度达到127美元,这家被视作“AI芯片隐形冠军”的公司,2025财年数据中心收入暴增78%,却因一则“库存增长”的细节引发股价下跌。暴跌背后是预期透支还是黄金坑?我们用财报数据说话。

总体来说,迈威尔科技交出了一份AI驱动的高增长财报,核心财务方面受AI驱动实现高增长,然而盈利质量分化。2025财年第四季度收入达18.17亿美元(同比+27%,环比+20%),全年收入57.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数据中心业务以13.7亿美元(同比+78%)贡献了75%的收入,AI芯片占比超50%,定制ASIC(如AWS Trainium 2芯片)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展望未来,2026财年第一季度数据中心收入预计环比再增5%,AI部分延续两位数增长,全年目标剑指72亿美元(3年复合增长率31%)。非AI业务亦显露复苏曙光,企业网络/运营商收入环比增长18%,汽车芯片逆势上行,为业绩提供韧性支撑。盈利层面,Non-GAAP毛利率60.1%维持高位,但GAAP毛利率受研发投入拖累(单季运营支出6.82亿美元)骤降至50.5%,凸显短期利润承压。现金流则表现稳健,运营现金流5.14亿美元,现金储备增至9.48亿美元,净债务/EBITDA比率1.58倍处于安全区间。电话会议中,管理层提到库存激增20%,财报中10.3亿美元库存(环比增长1.7亿)成为市场情绪导火索,虽然管理层强调,库存增加主要为支持AI芯片量产备货,库存周转天数实际持平,且需求端信号积极——800G光模块订单翻倍,1.6T新品量产箭在弦上,但是投资者仍担忧重演2022年芯片过剩危机。

尽管市场情绪受挫,但AI基建浪潮未现退潮迹象。微软/谷歌/Meta等巨头2400亿美元资本支出、800G光模块长达半年的交付周期,以及技术代差(2nm硅IP、共封装光学架构)构筑的壁垒仍赋予Marvell稀缺性溢价,多空博弈的本质实为短期焦虑与长期红利的认知拉锯。技术壁垒上,Marvell与博通双雄垄断超大规模ASIC市场,2nm硅IP和共封装光学架构构筑的技术代差至少领先行业1年,形成稀缺性护城河;而9.48亿美元现金储备与20亿美元回购计划的组合,则为穿越周期波动提供了双重保险。短期来看(3-6个月),仍需警惕市场情绪杀跌,关注库存周转天数变化。若FY26 Q1库存环比下降,恐慌证伪后或迎暴力反弹。长期来看(2-3年),市场有望迎来AI基建爆发的一年。据法国巴黎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750亿美元,Marvell市占率有望从10%升至20%。每一次科技股暴跌,都是对信仰的试金石。当市场为10亿美元库存颤抖时,聪明钱看到的或许是AI基建浪潮下,一个年复合增长30%的隐形冠军。但切记,芯片战场没有永恒的王座,唯有技术与需求的共舞才能定义终局。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hristine Li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Xavier Zhang
March 6, 2025
每日财经快讯
特朗普废除芯片法案: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震荡与影响

2025年3月,特朗普公开表示他认为美国应废除当前的《芯片法案》(CHIP Act)。这一立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特别现在正是在半导体产业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核心时刻。如果这一提议得以实施,将可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和相关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地缘政治到经济战略,废除该法案的举措不仅影响美国国内企业,还可能重塑全球芯片市场的格局。《芯片法案》是美国为了应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风险,特别是在美中科技竞争背景下,所推出的一项关键立法。该法案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向美国半导体生产商提供财政支持,增加本土生产能力,减少对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以及其台湾地区的依赖。根据法案,美国政府将拨款总额约2800亿美元,鼓励企业在国内建立新厂、研发先进芯片,并增加对芯片的长期投资,特朗普这次宣称将“砍掉”520亿的法案预算。

那么特朗普反对《芯片法案》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特朗普认为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补贴过于庞大且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他认为,市场应该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不是依赖政府资金。如果企业能自给自足,依赖补贴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力减弱。加强对外依赖:特朗普警告称,虽然《芯片法案》旨在促进本土生产,但实际上,它可能使美国过度依赖与台湾和韩国的贸易关系。台湾半导体制造商台积电(TSMC)在全球芯片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美国依赖这些外国企业,未来美国可能在技术竞争中陷入被动。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特朗普认为,半导体领域的过度依赖可能加剧美中关系的紧张。他提到,如果美国继续推动这种政策,可能会引发中国的报复措施,从而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那么如果美国决定废除《芯片法案》,全球半导体产业将面临一系列深刻的震荡: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生产格局,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全球半导体制造的三大核心地区。若美国放弃通过政策鼓励本土生产,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韩国的三星、美国的英特尔等公司将继续主导高端芯片生产。美国的这一决定可能使得全球供应链更加依赖这些亚太地区的公司,而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我们通过以下举的例子跟大家讨论一下:英特尔(INTC):英特尔是美国科技领域的重要代表,其芯片制造能力一度位居全球前列。该公司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技术和生产上的瓶颈,尤其在7纳米和5纳米技术的研发进度上落后于台积电。芯片法案为英特尔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用于提升制造技术和产能建设。如果法案被废除,英特尔的技术升级计划可能遭遇更大困难,投资者可能会失去对其未来增长的信心。台积电(TSMC):虽然台积电主要的生产基地在台湾,但它的市场与美国紧密相连。台积电目前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新厂,但若美国废除《芯片法案》,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台积电在全球芯片市场中的价格和供应地位,不过对于非美国本土企业的芯片制造商来说,收到的影响远远不及本土企业严重,所以反而可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杀出重围”的机会。全球科技公司将面临更大压力:全球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特斯拉等,其供应链和产品研发高度依赖半导体芯片。如果美国的政策发生变化,这些公司的供应链可能会受到干扰,全球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可能会加剧,进一步推动芯片短缺的问题。

除了半导体芯片行业,全球范围内的其他行业也会面临不小的波动:加剧美中科技战争:美国与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废除芯片法案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的摩擦更加严重。中国可能通过加大对自家芯片制造商的支持,推动全球芯片供应链去美国化,进一步强化本国的科技独立性。台积电等非美国公司获益:像前文所提到的,如果美国放弃芯片法案的支持,中国及其台湾地区或韩国等的芯片制造商可能会成为最大受益者,进一步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高度依赖某些地区,使得全球供应链面临更大的风险。如果美国退出这一战略合作,其它国家和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如何应对这一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供应链瓶颈的挑战。特朗普关于废除芯片法案的言论无疑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及相关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美国国内的芯片公司,还是全球科技产业,都可能因政策变化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其对美股、澳股及全球市场的影响,并做好灵活调整的准备。在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将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角力场,更是全球经济战略的核心战场。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Yoyo Ma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Yoyo Ma
March 6, 2025
每日财经快讯
京东财报前瞻:降本增效能否兑现?股价还有多少上行空间?

明天(3月6日),京东(9618.HK / JD.US) 即将公布2024年Q4及全年财报,市场的关注度已达高点。这不仅是一份关于京东自身的成绩单,更可能影响整个港股科技板块的投资情绪。在消费复苏不明朗、电商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市场最关心的无非是三点:京东的营收增速是否企稳?盈利能力是否改善?管理层对2025年的展望是否乐观?这些因素将直接决定股价在财报后的表现,是继续冲高,还是出现“利好兑现”后的回调。从市场预期来看,京东的营收增速预计在3%-6%,比上一季度的1.7%有所改善,但仍远低于疫情前的高速增长水平。京东近年来持续强调“低价战略”,尤其是百亿补贴的推出,吸引了不少价格敏感型用户。但市场也在担心,这种低价策略是否会对利润率造成较大压力?如果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价格战,而不是用户规模扩大或订单金额提升,市场对京东的长期盈利能力可能会产生质疑。这份财报的数据,将为投资者提供最直观的答案。

不过,相比营收数据,市场对京东的盈利能力更感兴趣。2023年以来,京东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削减低效业务、优化供应链,并在履约成本、营销开支方面严格控制。市场普遍预期本季度京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20%,如果利润率能够进一步改善,将成为股价上行的重要催化剂。此外,投资者还需要关注经营费用的控制情况,特别是物流成本和营销支出的变动。如果这些数据表明京东的运营效率明显提升,那将是市场期待的积极信号。京东物流(02618.HK)作为京东的重要增长引擎,其营收与盈利能力也是市场重点关注的部分。过去几年,京东物流持续扩张,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也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布局。跨境电商是否成为京东的新增长点?物流业务的利润率是否提升?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京东物流是否能在2025年成为更有力的业绩支撑。然而,决定股价走势的不仅仅是过去一个季度的表现,更关键的是管理层对2025年的展望。市场将特别关注京东是否对消费市场持乐观态度,是否继续推动盈利改善,以及是否有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果管理层给出强劲的指引,表示消费需求回暖、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供应链业务扩展顺利,市场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升温,推动股价上涨。但如果管理层的表态偏谨慎,或者暗示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承压,股价可能会面临短期回调压力。

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这次财报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交易机会。如果京东的业绩超预期,并且管理层对2025年给出乐观指引,股价可能突破170港元,短线可顺势做多。而如果业绩符合预期但股价出现回调,那很可能是市场的“利好兑现”效应,这时候150-155港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支撑位,可以考虑低吸。如果业绩不及预期,或者管理层释放悲观信号,市场可能会失去耐心,股价可能跌破140港元,届时需要观察市场情绪,等待更好的进场时机。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京东的基本面仍然稳健,尤其是盈利能力的改善和供应链优势,是它最大的护城河。如果这次财报后股价出现短期回调,可能反而是一个不错的逢低买入机会。毕竟,如果管理层能够兑现降本增效的承诺,并且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未来一两年内京东的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估值角度来看,京东目前的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如果市场情绪配合,股价未来有望冲击180-200港元。整体来看,这份财报不仅决定了京东的短期走势,也可能影响整个港股科技股的投资情绪。如果京东的业绩超预期,阿里(9988.HK)、美团(3690.HK)等电商相关个股也可能跟随上涨。但如果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可能会重新审视消费复苏的节奏,导致科技股短期承压。因此,无论是短线交易者,还是长期投资者,这次财报都值得密切关注,提前制定好交易策略,灵活应对市场的波动。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Sylvia Qin | GO Markets 悉尼中文部

Sylvia Qin
March 5, 2025
每日财经快讯
扯经济:特朗普的全球经济账

最近几天,各大媒体和朋友圈都在流传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则连斯基在白宫会议上争吵的视频。每个人都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但是几乎所有人对于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观点,在某一方面至少大家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特朗普在这次结束战争的谈判中,明显就是倾向于了俄罗斯。那为什么特朗普要这么做?如果以目前媒体所公布出来的方案停战,就意味着俄罗斯没有按照原来美国和欧洲计划那样被完全削弱。那为何,特朗普和他目前的团队选择要保留一个依然有着较强军事经济实力的俄罗斯呢?难道说俄罗斯经济奔溃,不是应该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吗?今天我们就以散户,第三者的角度来给大家猜测,扯淡一下,说说特朗普这么做背后可能的原因。毕竟我们也不是他团队的,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首先我们看全球的地理位置来说,美国和俄罗斯隔着太平洋,而欧洲和俄罗斯则通过陆地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在目前,美国可以接受乌克兰损失土地的停战条件,但是欧洲却无法停止。因为俄罗斯对于欧洲来说,威胁太大了。所以,一个依然有着军事实力,经济没有崩溃的俄罗斯,将会持续给欧洲带来威胁。而特朗普就正好利用了这点,来实施他准备好的一系列外交和经济政策。说故事之前,我们简单叙述一下背景:1. 大哥小弟们都很担心阶段:二战后冷战开始到90年代出结束之前,为了对抗俄罗斯和苏联的潜在威胁,欧洲各国的普遍国防开支都在他们每年GDP总量的3-4%之间。2. 小弟们躺平,唯有大哥一人扛阶段: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90年代俄罗斯经济的巨大下滑,失去了威胁的欧洲各国也大幅削减了自己的国防开支,普遍降低到2%一下。但是美国却依然每年在增加开支,这就导致到2014年之前,美国一国在北约成员国里占据了全部北约开支的60%。3. 小弟们重新开始担心阶段:2014年,随着俄罗斯占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欧洲各国重新审视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进而大部分都把国防预算提高到了2%以上。4. 小弟们害怕阶段:2022年,随着俄乌战争的开始,欧洲各国都纷纷紧张起来。但是由于2022年是拜登政府执政,因此当时的美国依然承担了大部分的援助任务以及武器支持。

好了,时间切换回到现在。如果说拜登希望的是联合欧洲将俄罗斯在经济和军事上完全击溃,那特朗普所追求的,就是要保持俄罗斯僵而不死,以便于长期的利用其地理位置给欧洲带来的威胁,来保证美国的军事地位,以及从欧洲扩军中获得直接经济利益。我猜,特朗普是这么计算的:如果继续联合欧洲经济封锁,军事猛攻俄罗斯,按照俄罗斯的历史经验和自然资源,就算他们再伤亡100万,也不会投降。但是很有可能会让俄罗斯完全和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绑在一起。从而对美国构成更大,更长期的威胁。但是如果用另一种方法:让俄罗斯获得暂时喘息,并且缓解其经济压力,让俄罗斯重新活过来,那1。欧洲各国会很害怕俄罗斯未来潜在更多的战争行为,从而满足特朗普所要求的北约至少达到3%GDP的国防开支,甚至于其在上任后不久要求北约其他国家最好提高国防开支到5%。而我们知道,军费开支里绝大部分都是武器购买开支,如果北约国家提高国防开支到经济的5%,就等于总开支接近美国的总量。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开支不是一次性,而是每年都是5%。就算平时没有战争的正常年份 欧洲都得大量购买美国武器 比如前几年年 欧洲购买F35和爱国者导弹 都花了上百亿美元 如果将来增加的军费里依然按照一定比例买美国武器 这对于美国来说又是个天文数字,先不说重新进入俄罗斯的利润,就算是源源不断来自欧洲的军火订单 至少是让美国的军工业能继续伟大了 这就是川普一直说的 让欧洲人为自己的安全买单 这一项呢 还只是美国的直接利益。

那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朗普希望可以带领欧洲和美国一样,从之前过度的政治正确,向右转。从特朗普一直以来所宣传的价值观总结来说有这几个:1. 讨厌懒人,不喜欢等靠要,提倡多劳多得。2. 反对欧洲过度依靠美国提供保护,而自己则躺平享受免费的保护。3. 希望欧洲可以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安全自己出钱。如果要美国帮助可以,但是要付钱,而且关键是每年都要给。但是毕竟特朗普只是美国总统,他无法直接要求欧洲国家和他说的一样,那怎么做呢?除了“养俄”计划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之前欧洲普遍左翼政党,替换成保守派的右翼政党。而这个怎么替换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欧洲国家增加军费。我们知道,一旦军费增加了,那势比需要从其他地方削减开支:毫无疑问,教育和公共开支几乎无法削减,而欧洲国家目前用的最多的地方无疑就是社会福利开支。但是一旦削减福利,毫无疑问就会引发大规模反对,法国前几年的超级大罢工就是因为政府希望改革养老金制度。而这样减少福利的做法,很容易会导致选票的丢失,那自然新上台的就很有可能是右翼保守势力:德国就是个很好案例。美国副总统前几周去德国,居然没有见当时的德国总理,而是会见了保守党领袖,而后者也在之后的大选里获胜。这不就是妥妥的站边了么?那特朗普改变欧洲政党除了要给美国创造每年大量的军费订单,以及长期让美国可以领导北约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朗普希望可以赢得中期选举。熟悉西方政治制度的朋友们知道,虽然总统看上去很厉害,但是依然众议院不是自己党执政的,那几乎来说就啥也做不了:因为任何的提案都需要首先经过众议院讨论投票。虽然特朗普可以用总统行政命令暂时执行,但是一旦其下台,下一个总统完全可以改变。而只有通过参众两院投票写入法律了,那就很难改动。

而现在虽然外界说,特朗普控制了美国两院,有着巨大权力。是的。目前是的,但是2年后的中期选举咋办?目前特朗普的共和党仅仅只多了3个席位的优势,换句话说,共和党里只要有2个人站到另一边,或者在选区里输了,那特朗普就可能面临当时第一届后两年的尴尬:啥提议都无法通过,只能自己做光杆司令。而纵观美国过去几十年历史,绝大部分的总统在任期2年后,民间都会觉得他哪个地方做的不够好,因此绝大部分的中期选举里,执政党都会丢掉几个席位。只有两次例外:一次是1998年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超级好,通胀也超级低,民众很满意。另一个就是小布什的911之后,当时因为对恐怖主义宣战而使得美国上下一心。除了这两个总统任期以外,每次的中期选举,都是总统的党在众议院席位减少。那要改变这个“绝大多数情况下”,唯有特别突出,并且引发美国全民呼声和支持的运动才可以达到。而特朗普现在希望做的,就是把美国的价值观回归运动,也带动到欧洲,从而引发从美国到欧洲价值观回归大讨论,和群众浪潮。才有可能帮助其在2年后不会因为民众不满意而丢失众议院的控制权。所以。。。。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1. 特朗普试图长期养着不死的俄罗斯来作为领导欧洲和增加北约经费的理由,从而让美国可以在北约每年大幅增加的军费里获利。2. 特朗普不希望把俄罗斯置于死地,从而导致中俄完全联手,让美国未来更难。相反,通过和俄罗斯关系和解,从而让美国在中俄之间有着一丝微妙的关系。给了俄罗斯更多的生存空间,让美俄中三国不能完全的出现两国100%绑定。3. 为了保持众议院里微弱的多数,特朗普必须创造巨大的价值观回归群众浪潮,并拉着欧洲一起转右,才有胜算可能。也许,上面都是我自己臆想扯淡,也许,真的说中几条。那你觉得,特朗普现在这么做,是为了给美国赢得什么利益呢?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March 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