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

市场资讯及洞察

每日财经快讯
近3000家建筑公司破产,澳洲还可能加息?

热门话题

澳大利亚最核心的行业除了矿业就是建筑业,其总产值略低于 2700 亿澳元。占澳洲 GDP 的 10% 以上。从整个股市结构也可以看到,市值最大的板块是银行股,在 ASX 200指数中占据了大约30%的市场份额。澳洲四大银行(澳洲联邦银行、澳洲国民银行、西太平洋银行和澳新银行)是金融板块中的主要成分股。地产和建筑相关股票在ASX 200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主要的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和建筑公司,如Goodman Group和Mirvac Group,占据了市场的一部分,但总占比通常不超过10%。加在一起,接近40%的权重。

建筑业也是澳洲的重要就业领域之一,直接和间接雇佣了数十万名工人。根据澳洲统计局的数据,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9%左右。住宅建设批准数量在2023年下降,住宅建设批准量同比下降了8%。但最近几个月有复苏迹象。今年5月份的住宅建设批准量增长了20.6%,对建筑行业有一点点支撑。2023年12 月份,企业倒闭总数激增 37%,其中建筑业倒闭总数占四分之一以上。由于需求旺盛、劳动力短缺、疫情导致的材料供应受限等因素,建筑成本上升,建设时间延长。2023年建筑材料成本同比上涨了15%,由于劳动力短缺,建筑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在2023年上涨了10%以上,建筑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从2022年的10%下降到2023年的5%。

过去 12 个月,破产率上升了 75% 以上。2023年有超过3000家建筑公司破产,相比2022年增加了34%。大型建筑公司通常负债较高,用于资助项目建设。资产负债率通常在60%-80%之间,约40%的建筑公司报告在高利率环境下出现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住房贷款利率上升使得购房成本增加了20%-30%。许多建筑公司在疫情前签订了固定价格合同,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得这些合同变得不再可行。由于成本无法转嫁给客户,约30%的建筑公司面临合同违约的风险,超过20%的新建项目因成本问题而延期或取消。最近破产的大型公司包括 Wake Concepts 和 Residence Building Group。新南威尔士州的Millbrook Homes已进入清算程序,欠近 80 名债权人 400 多万,而维多利亚州的住宅建筑商Bentley Homes也任命了清算人,导致约 50 名客户面临未完工的建设。今年3月,组成 Rork 集团的三家公司——Rork Projects (Holdings) Pty Ltd、Rork Projects (QLD) Pty Ltd 和 Rork Projects Pty Ltd——进入破产管理程序。80名工人无处可去。Porter Davis是澳洲知名建筑公司之一,2023年倒闭。其主要原因包括高利率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加和现金流压力,材料成本上涨,固定价格合同压力等。这一事件导致约1700个建筑项目受影响。

总结来说,就是负债太高。我再2022年就讲过,未来必然加息,加息幅度很大,且长时间会保持高利率水平2-3年,降息会很缓慢,每次降低0.25%,一年可能一两次,两三次的样子。所以,家庭和企业在未来的投资,尽量选择流动性好,变现容易的投资标的。一定想做房地产相关的,可以买Reits,投资股票,投资银行股拿高分红,银行股才是最大的房地产商,可以买realestate股票等等。市场不好,就卖一些股票,需要用钱了,第二天就可以取款。觉得价格低了,随时可以补仓进场,平摊成本。所以,不用逐个项目去看,地产类上市的Reits和银行股,包括realestate股票,自己搭配一个,建筑业,商业地产,包括goodman的股票,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房产相关的投资组合,我觉得比单纯买房子灵活,在高息的环境下,利用银行股高派息,享受高息的红利,而不是和高息做敌人。建筑公司倒闭对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REITs通常投资于住宅和商业地产项目,建筑公司倒闭导致项目延误或取消,直接影响REITs的收益和分红,所以,在房产市场缓和之前,可以观察Reits的走势和情况,作为参考标的。比如,Mirvac Group是一家大型澳洲房地产投资信托,投资于多个住宅和商业地产项目。由于建筑公司倒闭,Mirvac的多个项目进度受阻,导致其股票价格波动。这都是行业前瞻性指标。建筑公司倒闭还影响到建筑材料和设备供应商,这些公司依赖建筑行业的需求。随着建筑公司减少订单,供应商的销售和利润受到冲击。

例如,Boral Limited是一家主要供应建筑材料的公司,受到建筑公司倒闭潮的影响显著。Boral的销售额下降,库存积压,导致公司不得不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股价从4块跌到1块,这种纯建筑行业的股票,可以提前布局做空。建筑公司倒闭还对银行和金融机构产生了影响。这些公司通常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项目建设,建筑公司倒闭导致银行的坏账率上升,影响其财务表现。但是,不会影响到银行业的根基。因为银行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住宅贷款,而不是建筑业的商业贷款。

CBA的股价已经从疫情低点翻倍了,并且最近还在创出新高。所以,我们要和全世界高息环境做朋友,买入银行股,即有高分红,又可以和高息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自己搭配一个高息环境下的投资组合,回报正如图中CBA股价一样,是可以跑赢单个房地产投资的。所以,资产配置,是要有房子,也要有其他工具,丰富你的产品池,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y Wang | GO Markets 亚洲投研部主管

Jacky Wang
July 3,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如果澳洲再次加息,谁是受害者?

热门话题

在上周的文章里,我给大家表达了我对于澳洲在过去20多年里依靠同一种方式来躲避经济下行周期的担忧。结果上周澳洲发布的通胀数据再次验证了之前我对于澳洲目前控制物价失败的判断。按照澳洲政府的说法,当然肯定不是他们的错,是中东战争的问题,是俄乌战争的问题,是红海海盗的问题,是中美纠纷的问题。反正,就是不是澳洲自己的问题。可以,没问题,谁没有过嘴硬,死不承认的岁月呢?咱们从小都经历过,懂。但是嘴硬了,那肩膀也别泄气。上个月澳洲4%的通胀数据,啪啪打的是谁的脸?还不是打的是我们财政部长吉姆博士的脸?博士部长上周还信誓旦旦的公开表示,他对于在2024年圣诞节之前实现通胀控制到3%以内依然是有充分的信心的。

我也真不知道大哥哪里来这么充足的信心。这边的通胀数据刚出炉的还有4%,从租房,交通,建房成本以及超市物价,我没看出来哪一个方面可以有大幅下降潜力的。又来仔细一读他的发言。原来部长兄要用外挂耍赖啊。大家知道,在4月的联邦预算里,澳洲目前的联邦政府将会在7月开始对于澳洲每一户家庭的能源电力开支进行一次性补贴,最少的300澳元,低收入家庭会有更多补贴。而这些补贴将会使得全年的家庭能源和电力开支大幅减少大约10-20%。(根据每个家庭的使用量)这不就是作弊吗?电价,煤气价格还在上涨,你这里把政府补贴计算到电费煤气费里,得出一个全年费用大幅下降的结论。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作弊。为了满足统计局数据而利用规则玩文字游戏。煤气电费实际根本没有降低。政府只是通过额外的开支,账面上降低了民众开支。而实际,这补贴是一次性的,那明年怎么办?再补贴一次?这种骚操作也让我大开眼界。但是根据澳洲财经网站AFR组织的调查,他们采访了38位澳洲各领域和行业的经济专家,大部分人认为澳洲需要到2025年的6月才有可能可以把通胀控制到2-3%的目标范围。

这个时间距离财政部长的今年12月至少有6个月的时间差。那咱们能说部长错了吗?当然不会。任何人能混到财政部长,都不傻,他还是目前澳洲央行有投票权的货币委员会董事之一,因此他自己无比清楚,澳洲在今年年底之前要实现2-3%的通胀目标,不能说100%不可能,但是也肯定基本上90%没戏了。但是他不是独立经济学家,他是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长,他代表着澳洲官方的声音。而我们学过经济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西方自由经济市场里,信心和信用(Confidence and credit)是支撑整个自由经济最最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毫无疑问,他做的一点都没有错,即使他明知道自己说的可能达不到,但是也要说。因为他公开发言的目的,就是需要给公众信心,给公众政府的态度。所以,结论很明确,如果澳洲需要延迟到明年6月才能控制住通胀,下一个问题就是,从现在到6月之间,是不动,还是会再次加息?

还是那句话,以下推测都是猜,除了澳联储货币委员会成员以外,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下一次会议时会不会加息。但是毫无疑问,有点是明确的:在西方主要国家里,目前只有澳洲的通胀在过去6个月是上涨的。所以,之前当别人猛加息的时候,澳洲悠哉游哉说,我不是你们,我不需要这么猛,我4%就够了。当初努力不吃苦,现在吃苦很努力。澳洲成为了西方社会的落后分子,降息毫无疑问,也会是最后一个跟上的。

但是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如果澳洲真的不幸,要加息了,那谁将会是受害者?首先我要说,也是我和朋友说的观点。我认为,目前4%还不足以让澳洲央行下定决心加息。但是如果物价继续上涨,达到4.5%以上,靠近5%的时候,那就是澳洲央行会选择动手加息的时刻。所以,大家再多等1-2个月看看情况,不要急于因为一个月的反弹就觉得一定会加息。但是如果真的加了,那其实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这说明澳洲央行已经下了天大的决心,和美国货币政策反着走也要控制物价。就算澳洲经济短期内负数,也要控制物价,那澳洲央行就值得我们尊敬了。因为如果澳洲真的和英美反着来,说明澳洲距离控制物价已经不远了。当然说回正题。澳洲加息,将会影响到所有有房贷,商业贷款的个人,公司。也会极大的降低潜在申请人的可贷金额。同时压低抵押品的价值,增加申请贷款的时间。所有这些,都会给一个行业带来最大伤害:银行板块。

我们知道过去半年澳洲股市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预判了澳洲会在6-9月跟随美国降息这个基础。如果这基础被延后,甚至不但不降息还要临时加一次。那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就会发生很大的调整。虽然我们知道,长期来看,一旦美国率先降息,那意味着西方主要国家的降息周期开始了,这对于金融和不动产价值都有帮助。但是在短期内,澳洲可能会是唯一一个西方国家和美国政策相反的。这会直接导致澳元,以及澳洲股市和美元,美国股市产生同样相反的走势。看上去是不是很不好?其实换个角度想,其他国家还没有这短期调整机会呢,澳洲股民如果可以利用好这临时的反方向货币政策,或者延迟降息的时间,不见得是一个很不错的调整期间进场的机会。一句话总结,在跟随欧美的降息周期开始前,澳洲将会有可能是最后一个降息的西方国家,甚至乎,澳洲在降息之前还会加上一次。这对于股市,地产短期内都不是好消息。但是对于等待入场机会的朋友们来说,2024下半年,将会给我们一次短期回调的机会。希望,这回调是短期的。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July 2,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七月市场前瞻

热门话题

在刚刚过去的六月,美股前半周续写了新高,但周五表现不佳,整周基本处于高位横盘,在GDP小幅上修和核心PCE回落超预期的前提下,股指依然未能冲高。从美联储隔夜逆回购数据看,数值由三千多亿每天增长到了六千多亿每天彰显了市场闲置资金的充裕,也体现出机构对二级市场风险的担忧。目前FedWatch预测的美联储首次降息最可能是在9月,随着时间临近,GDP又体现了没有衰退危机,股市整体依然能够走稳甚至继续突破。在刚刚结束的大选第一次辩论会上,特朗普明显赢得了与拜登的全国辩论,其经济手腕也被验证过,若其当选或将令美国经济更为强势。

新的一周也是七月第一周,非农数据高调来袭。今年上半年非农周均实现了股指大涨,当前非农预测值不足20万,远低于前值27万以上,加上非农细分项当前水分很大,越来越缺乏可信度,因此该非农数据不足20万目前是有利用股市上行的,若能实现预测值,非农的实际数据应该会更低。然而美联储另一大职责所在的失业率预期并没有提高,依然维持在4%的预测值,正如鲍威尔担心的,美国的通胀要控制下来,失业率还需要大幅提高。过去的6月大宗商品价格是有明显回落的,但最主要的贵金属价格并没有明显回落。这当然有地缘政治因素造成的避险资金持续青睐黄金,更有美元中期无法持续看涨的影响。因此现在无论是黄金还是能源代表石油,价格都没有在六月得到控制,接下去7月的CPI数据能否持续回落是个较大的问题。目前的操作思路大体上是围绕美元106附近做空有较高胜算,黄金则处于较稳定且合理的短线区间而缺乏大波段机会。

回看澳股,澳指勉强维持在八千点之上,但6月澳联储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澳大利亚通胀数据不降反升没有达到预期,目前加息降息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尴尬的境地令澳联储不得不在短期内压低大宗商品价格换取CPI的回落。整个6月就连上半年十分高调的电网改革题材铜和铝都出现了一大波回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点材料铀矿还在持续回落,铁矿石,煤炭,碳酸锂,镍锡等等材料,价格都是持续回落。由此可见,7月公布的澳洲CPI数据将能够有较明显的回落,但能源和贵金属价格的走强也令数据有较小的可能还会生变。只不过无论数据如何,澳联储将不得不跟上美联储的步伐,在欧元区首次降息,加拿大和瑞士均实现了首次降息后,若美联储在九月降息,那么澳大利亚实难保持目前的高利率状态。由此推算,下半年澳元的压力是很大的。

当前的市场情况很难较有把握去预判长远的一个走向,需要依靠实时更新的金融数据做出不断调整。那么本周的非农就是7月的一个基调,在6月结尾给到非常稳健有利的金融数据大前提下能否锦上添花,就得看非农的实际数据了。最后不得不提到美股重点板块AI,在上周英伟达股东大会并未带来较大新突破的前提下,英伟达股价在黄仁勋抛售后低迷了两周,考虑到其整个行业的供需前提,英伟达很难持续大跌,很可能陷入震荡上行的走势,毕竟AI还是目前最有前途和热度的美股板块。只不过AI在7月较难复刻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的暴力涨势,增幅将有所收敛。另外特别关注的是8月即将落地的特斯拉Robotaxi,由于股市超预期和前瞻,在7月份很可能有一轮特斯拉的布局行情,目前特斯拉股价也临近200美元整数关口,在上半年表现不佳的前提下,特斯拉的中长期空间是比较大的,也值得成为中长线投资标的。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

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高级分析师

Xavier Zhang
July 1,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英伟达暴跌,又可以进场了?

热门话题

上周,AI浪潮中股价疯长的英伟达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超越了科技巨头苹果和微软。这表明了不仅是投资者对于英伟达是世界AI的“军火库”的认可,也标志着华尔街对AI技术热潮的一次成功押注。然而,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里,英伟达的股价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整体下跌了13%,公司市值蒸发超过5000亿美元,市值排名也从世界第一跌至第三。

这种大起大落的市场表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分析师们普遍认为,这次股价的急剧下跌并非反映了英伟达或人工智能行业的根本性问题,而是股市常见的获利回吐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赚钱了之后落袋为安。在英伟达股价迅猛上升后,一些投资者选择在高位套现,从而导致股价短期内的回调。分析师们对这次而回调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再次入市的好机会,认为股价调整后,英伟达的估值更具吸引力;而另一些则持更谨慎的态度,认为尽管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地位无可替代,但股价可能还未触底,建议投资者暂时观望。特别是英伟达在这么长时间内没有显著调整,现在这样的下跌确实有点出乎意料。英伟达的股票在过去两年内涨幅达到了惊人的700%,即便计入最近的下跌,自2024年初至今,其股价仍然累计上涨了约150%。

(Source:FactSet)这种剧烈的股价波动,通常是市场对于长期涨幅后的一种调整反应,称为获利回吐。股市交易者在股价达到高点后选择卖出部分持股,锁定利润,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行为。由于之前的上涨幅度过大,这次调整的幅度也相对较大。而在业务表现方面,英伟达仍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最近一次财报显示,其收入达到了2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2%,利润增长超过600%。这一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AI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其制造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AI产品,包括广受欢迎的ChatGPT。

今年3月,英伟达还宣布推出了其最新、也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芯片——Blackwell。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以及OpenAI等多家科技巨头已经宣布将采用这款新技术。这一系列的成功合作也进一步巩固了英伟达在超级GPU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目前来说,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在为了英伟达买单。(就像之前说的,很多投资者或者机构都是宁可买错,不可错过。)

尽管市场对英伟达的评价普遍积极,但股价的波动仍然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有分析师认为股价回调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买入机会。Tigress Financial的市场分析师伊万·费恩塞斯就是其中之一,他鼓励投资者把握机会,认为这次下跌将引起市场的重新关注,并可能推动股价再次上涨。另一方面,其实也需要提醒投资者需要更谨慎。回调力度在不清楚的情况下,需要先确定是否还会继续回调。这是基于对市场持续波动的考虑,当前的股价既不算特别昂贵,也不算便宜,潜在的上涨空间可能不足以抵消下跌的风险。

总体来看,英伟达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科技股波动案例,这就是高增长科技股在市场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是无法避免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市场时机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如何评估一个公司长期价值与市场情绪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地位以及未来增长潜力,是做出明智的选择。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eo Yuan | GO Markets 悉尼中文部

Neo Yuan
June 28,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美国经济韧性强,宽松财政仍是明年主旋律题?

热门话题

在欧洲降息的大环境下,美联储降息预期修正带动美元走强,标普500、纳指均处于历史高位,相对比的是新兴市场和其他非美货币全面承压——日元(USDJPY)昨晚跌破160平台后现直逼161,三年时间贬值50%,日本政府干预风险上升;美国最新10Y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3%,长短期国债利率倒挂暂有缓解。但市场上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有衰退迹象。美国当前“紧货币 宽财政”政策导致长时间的国债利率倒挂,美国政府债台高筑,5月ISM PMI遇冷叠加美国就业数据和零售销售数据背离等种种消息,是唱衰队的主要依据。而且美国Conference Board经济周期指标也表明,自2008年经济危机和2020年Covid-19以来,美国经济落后指标再度攀升超过领先指标,并且分化程度逐渐拉大。

我认为,中长期来看,宽财政政策将继续延续并支撑美国经济。今年不论拜登还是特朗普获选,二者执政风格的不同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板块轮动,但整体上不会影响美国经济软着陆这个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唱衰方指出的就业数据分化问题,今年5月ADP数据显示美国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增加15.2万人,为2月以来最小增幅;新增NFP非农就业人数却超预期录得27.2万人,我认为,非农超预期正是美国财政发力的体现。ADP数据说明私营企业在高利率环境下受到压制,就业需求转弱;非农数据方面,除社保和医疗这些刚性支出拉动就业需求外,政府部门贡献比重自2023年开始回升至10%-20%,反映美国强劲财政支持力度。

第二,2023年美国因通胀上调个税抵扣额至7%,随着今年通胀回落,个税抵扣额下调至5.4%,随着收入端压力减轻,未来政府缓解赤字的压力来源将主要是国债偿债利息。据数据显示,超40%的债务由美国家庭储户以及养老金、共同基金等金融机构持有,利息收到后又可以再次回流到消费或实体经济中,所以美国债务利息攀升对财政的压力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但由于2024年减税效应减弱,消费板块或将进一步承压。最后再来说说大选的影响。拜登与特朗普执政期间均采取了财政扩张政策,拜登倾向于向富人和企业加税,寻求多边贸易,在“拜登经济学“和三大法案的力量下,制造业回流,资本市场更加重视半导体、芯片、AI以及新能源板块;特朗普推崇对外加征关税,对内减轻税赋,板块方面似乎更偏好传统石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工业板块。大选后,拜登与特朗普大几率延续宽松财政政策。

(Source:Policy uncertainty)大选前期,由于政治不确定性增加,风险溢价升高,股票指数可能暂时受到一定程度压制,历史数据也表明,在2008、2012、2016及2020大选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攀升,距离大选日期越近,标普500表现大几率低迷(请见下表),大选结果靴子落地后,指数重回上涨区间。美国时间6月27日,将上演特朗普和拜登首轮唇枪舌战,也标志着2024年美国大选之路正式开启,其中经济议题是重中之重,相信大家也会同我一样密切关注这项足以动摇全球资本市场的大事件。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hristine Li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Xavier Zhang
June 27,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新能源电动车将“主宰”澳洲,是否是个伪命题?

热门话题

小鹏G6电动SUV刚刚在澳大利亚开始预售,预计将于2024年底开始交付,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畅销的特斯拉Model Y面临的最大威胁。2025款小鹏G6电动SUV已开始接受预订,标志着品牌进入澳大利亚新车市场。G6与保时捷Macan或奔驰EQE SUV 等车型更相近,预计售价仅为特斯拉Model Y的一半左右。将性能提高到 350kW 和 660NM,0-100km/h 冲刺时间也下降到4.1秒。长城汽车欧拉现在是澳大利亚最便宜的电动汽车,价格下降约4,000澳元后,目前售价$35,990。澳大利亚这样不需要保护国内制造业的开放市场,将成为快速增长的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重点突破的海外市场。澳大利亚最便宜的三款电动汽车——比亚迪Dolphin、MG4和长城欧拉——都是中国产的,持续抢占澳洲市场。

去年初,最畅销的Model Y SUV 入门级版本的售价为 69,300 澳元,而本周再次降价后,目前售价为55,900澳元。目前电动汽车约占澳大利亚轻型汽车的1%,这个数据还在快速上升。在澳洲首府堪培拉,电动汽车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目前澳洲电动车销量每年都翻倍上涨,预计中国品牌进入澳洲市场后,继续刺激价格竞争,消费者受益会对电车需求进一步增大。

3 月份 RAV4 销量快速上升,其中有 95% 都是混合动力车,表明澳洲纯电市场需求还是受到基建,充电桩的限制。预计到2024年底,全国充电站总数将超过1600个,相比于其他国家,任重而道远。电动车除了长途通勤在澳洲不划算,还有什么顾虑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在电池的可回收性,环保性以及车子本身的贬值担忧。车龄不到两年的电动汽车保留了其原始价值的 82.8%,车龄在两到四年之间的电动汽车仅保留了其价值的 57.6%,而车龄在五年或五年以上的电动汽车转售时的价值还不到其原始购买价的 25%。相比之下,整个二手车市场中车龄在两到四年之间的车辆的平均保值为 85.9%,意味着电动汽车的保值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所以,大家对于电动车还是要理性消费,配置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消费者并没有做好接受2手电动车的准备,所以电动车超过2年之后的贬值还是很夸张的。

从这个销量数据来看,3月份澳洲销售最多的还是日本的Toyota,之后是Ford美国车。所以,电车在澳洲的市场还是任重而道远。遥想当年澳洲霍顿,新移民可能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汽车,尘封在历史尘埃中。现在放眼望去,澳洲制造业一落千丈,被美日和未来的中国车企占领。对于中国车企出海,困难很多。尤其是在欧美,6 月 12 日,欧盟委员会投票决定自 7 月起对欧盟范围内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 38.1% 的关税。比亚迪面临 17.4% 的关税,而上汽集团(包括MG等品牌)则面临 38.1% 的全额关税。中国现在是澳大利亚新车第三大原产国,仅次于泰国和日本。去年澳大利亚销售的 86,828 辆电动汽车中,有 72,342 辆来自中国工厂。

但是从股价上来看,中国车企的股价是最惨淡的。这幅图是比亚迪,特斯拉,福特和蔚来汽车的2022年至今股价走势。黄色的蔚来汽车股价下跌了接近90%,目测还没筑底,仍有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最稳的是比亚迪,港股上市,靠的是硬核实力。特斯拉股价下跌30%。属于资本市场的电动车股票投资机会已经消失了。资本永远是买预期,对未来进行投资。一旦当一个行业进入成熟期,或者整个市场规模预估结束,就意味着股价到了顶点。同样回过来看AI股票,我认为股价远远没到顶点。为什么?因为车子,大家能计算出市场体量和未来的具体收益,但是AI的实际GDP贡献,是没办法在当下计算出的,这个贡献度还在不停增加,快速增加。

实体总是慢于资本。当澳洲地广人稀,公共充电桩才一千多个的国家,都吸引来大量的电车企业入驻,并引发了价格战,可想而知,资本市场里的股票不太可能有大的上涨,资本会去找下一个增长的机会,激烈竞争的成熟市场,交给消费者慢慢验证。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y Wang | GO Markets 亚洲投研部主管

Jacky Wang
June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