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

市场资讯及洞察

每日财经快讯
澳洲——我们需要一个短暂的衰退

热门话题

这几年我感觉过的总是特别的快。在同样的桌子上,用同样的电脑,似乎4年前疫情时的恐慌还历历在目,如今大家已经几乎遗忘了那几年为了买厕纸而排队的疯狂时期。就在现在,我还清楚的可以回忆起当时墨尔本封城时我在家中同一个位置工作的情景,可现在已经距离墨尔本解封也已经快3年了。从澳洲全民接种完疫苗开始,民众的信心就已经基本恢复,大家感觉自己已经不会那么容易嗝屁了,因此经济活动再次开始活跃。而澳洲的物价也在那时开始节节攀升。

从疫情初期的股市大跌,房价大跌,到2020年中开始的触底反弹,其实真正下跌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在过去的两年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通货膨胀。也许在过去的20年里,澳洲的无价除了房价上涨以外,其他商品大到汽车家电,小到2升装的牛奶或香蕉,一直就保持在我们记忆中的价格,似乎从未改变。但是这次疫情之后的2年,结结实实让我们体会到了物价上涨的铁拳。不仅仅是一瓶2升的牛奶价格从2澳元变成了3.5澳元,一辆普通日本丰田花冠汽车价格从2.3万澳元起价,变成现在接近4万的价格。甚至就连一碗牛肉面的价格,也从疫情之前的12澳元,上涨到了现在的18,19澳元。而且这种价格的涨幅,似乎远超政府公布的那6%或7%。感觉前面加个1都不够。

但是当物价上涨的同时,同样以澳元定价的股市也在上涨,甚至增速超过了物价上涨的速度。澳洲股市在疫情时期最低价格曾一度只有5500点附近,如今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逼近到了8000点附近。看似涨幅很多,其实也仅仅只比2019年多了10%左右。相比于美国的惊人涨幅,澳洲股市可以说是非常慢了。

而且从上面两张图,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感觉到,与美国股市的直线上涨,气势如虹相比,澳洲指数就如同是狗咬过的一张纸,啃啃哇哇,磨磨唧唧,犹犹豫豫,感觉上也上不去,跌也跌不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为什么?澳洲是世界人均铁矿石,铜矿,煤炭等主要资源占有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有着旅游,房产,教育和农业等多项先天优势,几乎就是老天爷赏饭吃,躺着都能发财的国家。那既然这么好,为啥澳洲股市涨的这么慢?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全世界通用,可以用在所有问题上的答案: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我随便瞎扯,大家看看就行。但是应该比大部分专家说的实在点。不搞虚的。首先说外因,光是这个就可以天南海北扯1年也扯不完。简单一句话归纳,中国和美国,主要还是中国。[caption id="attachment_280639" align="alignnone" width="2560"]

我们直到澳洲的经济腾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过去几十年持续增加的矿产出口,以及过去几十年持续增加的移民流入。[/caption]而不论是矿产,还是移民,似乎主要的贡献地都是同一个地方。所以当2018年以后,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之后,中国的外贸就开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之后相继国内的地产,股市和消费也因此折损。最终引起经济震荡。而澳洲,其实也在同一时刻感受到了中国带来的连震。澳洲的地产,股市也在2018年后进入下跌。就算没有2020年的疫情,其实澳洲的股市和地产在2019年表现也非常不好。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受到中美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在未来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中美对抗的大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激烈,因此澳洲目前工党希望两边平衡,只想蒙头赚钱的方式,最终将不得不面对选择。而这个选择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另一个:内因。其实从上一次全球经济2007年借助金融危机的调整起,澳洲就已经错过了调整期。当时西方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纷纷进入短期衰退的时候,澳洲凭借着中国的4万亿以及加倍开闸放移民的方式成功的躲过了那次危机。但是现在回头来看,那些经历了短期下跌,衰退的国家,却脱胎换骨,扔掉了一大批效率低成本高的企业,在优胜劣汰里活下来的企业在2009年之后都显示出了极强的竞争力。但是澳洲因为没有调整,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良莠不齐的都活了下来。之后的17年里,每次当澳洲看似经济要不行的时候,政府就会通过增加移民数量来强行增加消费需求从而化解危机。但是这种方式就像是困了累了喝红牛,可以帮助你一时精神好,但是因为你没有真正休息,因此一旦后面停了,或者不喝了,那就会马上躺下。除非。。。加倍量的喝,直到最后没有效果,或者干脆昏过去。澳洲现在就是这个情况,疫情之后怕经济衰退,再次大量开闸放移民,2年加起来新增快100万了,GDP终于上涨了0.1%,但是人均GDP再次连续下跌。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说如果没有移民,澳洲已经连续在衰退了。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短期的衰退并不可怕。这就像我们人发烧是免疫力更新的过程一样,烧过了,意味着你的身体对这个病毒有了记忆,因此就可以帮你抵御下一次同样病毒的伤害。澳洲其实身体已经多次生病了,但是每次要发烧的时候,都靠降烧药强行降温。导致澳洲的经济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经历正式的大衰退。这是好事吗?当然不是。因此这种憋着不发烧的方式,搞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是大病一场了。但是,澳洲是西方国家里难得的3年一届政府,这就意味着每次联邦政府几乎还没有做出什么改变,就要准备下一次竞选了。因此维护住目前的,眼前的选票才是关键。这样的政治结构注定了澳洲从联邦到州政府都很难为了长期发展而做出牺牲和改变。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June 25,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六月最后一周市场前瞻

热门话题

转眼6月即将过去,美股自去年11月份开始上涨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势,尽管4月份股指进行了月级别的回调,但5月就快速收复失地创下新高,6月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那么股指这样的强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剩下的6月最后一周有一些列重要消息即将公布,也会为下半年股指定下基调。

正如上半年一直在强调的,大选年美股股指是不会太差的,特别是目前CPI还算符合美联储期待的在逐步回落,其他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降息的大环境下,美联储越来越不急于降息。而本周即将公布的一季度GDP修正值明显是美国经济现状的体现,预测值跟前值保持一致均为1.3%,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美国经济能够保持GDP正值避免衰退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另外美联储最稳青睐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将在周五公布,预测值比前值有0.2%的回落,从2.8%的增幅预期降低到2.6%的增幅,显然这样的预测值是对股市非常友好的。目前美元黄金双双强势的整体格局还未打破,从宏观方向看,美联储隔夜逆回购数据回到了4000亿美元每天以上,过去三个月一直都在横盘震荡,表面美国国内市场并不缺乏资金流动性,美联储也不需要进一步通过调整手段去保持市场流动性,特别是在瑞士,加拿大和欧元区都首次降息以后,美元回流更加明显了。FedWatch官网当前给出7月底美联储利率决议维持当前利率的概率依然是最高的,本人年初预计的9月将会是美联储第一次降息的预期可能性越来越高,目前官方概率已经接近60%。当然,本次GDP和核心PCE物价指数的实际值将直接影响到美联储的决定。

由以上分析得知,新的一周前半周美股将受到后半周两大金融数据预期较友好的影响不至于有明显下跌,美股的板块分化正在严重化。这里不得不提到AI板块带动美股上行的极其重要影响。可以说没有ChatGPT推出后引发的AI热潮带动,美股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正是由于高科技巨头们疯涨的带领,高权重使得股指并不能真实反映出美股实际个股情况,才会到今天也没人说目前美股股指新高是牛市的体现,大部分中小板股票压根就没有从2022年暴跌浪潮中恢复过来。

上周我们看到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持续抛售,周三已经提出本轮AI上涨可能会遇到回调阻碍,自从马斯克收购Twitter抛售特斯拉股票后,库克和巴菲特都卖出过苹果股票,苏姿丰持续都在卖AMD的股票,足见高科技掌门人和股神都看到了疯涨AI领域的风险。并不是黄仁勋不看好英伟达,而是在如此巨大的浮盈面前,拿个上亿美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只是半导体芯片领域的领路人英伟达股价回落,也会影响整个板块的走向,因此大家都看到了台积电,美光科技以及其他相关股上周后半周开始集体跳水。这种现象在本周前半周很容易继续下去,因此它会影响纳指的继续冲高。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尽管黄金依然强势,金价并没有因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而受到中期走势的变化,虽然短时间金价有过暴涨暴跌,但始终能迅速回归稳健。其他上半年颇受热炒的资源类题材就没那么好运了,铜和铝是上半年利用电网改革疯狂热炒的板块,如今回调也已经超过一个月,并没有指跌信号。碳酸锂在本就惨淡的价格环境下继续下跌,目前已经远离10万元人民币每吨。核能相关的铀矿本来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最稳定上涨的资源板块,又能够挂钩能源领域,本次国际铀价始终无法彻底扭转,回调也已经一月有余,相比于国际铀价仅回撤10%和美铀并无大幅回落,澳铀几大主要标的的跌幅过去一个月是相当大。尽管目前反对党领袖达顿提出要在澳洲新建7座核电站,但考虑到澳洲人的办事效率,此事还遥遥无期,况且他也未必能够当选澳洲总理,而阿尔巴尼斯对建核电站是持反对态度的,澳洲目前也依然禁止铀矿开采。综上所述,六月最后一周美股是有比较稳健的预期的,特别是前半周实际数据落地前都会保持一个良好的预期。唯一担心的是AI领域高科技巨头们是否能够止跌,从而不拖累纳指。至于原材料板块,目前还是缺乏主动反扑能力,需要看大盘股指给出反应。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高级分析师

Xavier Zhang
June 24,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美日将继续冲击160?干预到底来不来?

热门话题

最近的经济动向显示,日元正处于持续贬值的状态,连续六天下滑,达到了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种状况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可能促使他们再次介入市场以稳定货币。之前几次“非官方”的介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周之内两次的日币暴涨也让大家看到了日本趋于稳定的希望。但是好景不长,日元并没有像期待的那样稳定很久。周四的交易显示,日元的价值下降到了近159日元兑换1美元,几乎触及了今年4月记录的160.17日元的最低点。这种极端的贬值促使政策制定者在今年4月和5月投入了约627亿美元来支撑日元,虽然这样的措施只是暂时缓解了贬值压力。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日本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之间的利率差异不断扩大。虽然今年有日本加息是政策,但是其宣布之后会温和加息,约等于不怎么加,再加上美国降息推迟,更是使得利差并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近期日本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在会议中并没有明确透露减少购债的具体计划,这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此外,中国的债券收益率也经历了急剧下降,进一步削弱了日元及其他亚洲货币的表现。

策略分析师们指出,只要美日之间的利差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即便这一差距有所减小,日元仍可能因套息交易而继续被抛售。巴克莱的策略师门田慎一郎和摩根大通的策略师田濑淳等人认为,如果市场出现过度和投机性的波动,日本财政部可能不得不再次介入市场。美国财政部也在关注这一动态,虽然他们最近的报告并没有将日本列为货币操纵国,但已将日本加入了外汇监控名单。这份报告主要关注的是日本庞大的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尽管如此,日本官员在最近几周对于是否介入市场显得更加犹豫。财政部长铃木俊一在6月初的声明中提到,尽管官方将继续密切关注汇率的变化,但任何干预都应是有限的。那么这将是一个弱干预的信号。

不少的外汇市场交易员也表达了对日元未来的悲观看法,认为目前美日之间的利差太大,日元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善,尤其是在美国目前只计划在今年进行一次降息的这种情况下。目前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投资者和日内交易者保持高度警觉,需要继续关注可能的市场变动和政府的干预措施。日币再次触及160的关口,很大可能随之未来的干预将到位,但是就像上面说的,干预可能很有限,不要抱太大期望。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eo Yuan | GO Markets 悉尼中文部

Neo Yuan
June 21,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黄仁勋的阳谋 —— 未来如何押注?

热门话题

英伟达(NASDAQ: NVDA)乃至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了里程碑事件,英伟达市值首次超越苹果、微软,荣登世界第一宝座!截至6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上涨3.51%报$135.64美元,英伟达总市值达到3. 34万亿美元。本周一黄仁勋减持套现3120万美元,对应的股数只占总持仓的千分之二,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坚定看好公司未来业绩。

5月22日,英伟达抛出拆股这个 “流动性大礼包”,更多的散户得以从AI巨头腾飞红利中分一杯羹。截至6月6日(周四)登记在册的股东在周五收盘后获得了额外9只股票。同时,英伟达将季度股息提高了150%,从每股4美分提高到每股10美分,此次上调保证了股票1拆10后季度派息达到每股1美分。从历史数据看,拆股后公司股价表现往往优于市场,因为拆股虽不会改变公司市值,但显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增长的信息,通常被市场解读为积极的信号,也有分析师认为,英伟达似乎开启了科技巨头的“拆股潮”。根据基本经济学原理,GDP长期增长的源动力是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通俗来讲就是科技进步,这场人工智能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似乎已如日中天,AI概念公司股价不断刷下新高,到底现在买入是低点、还是泡沫的开始?“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错过了低位的英伟达,不如看看黄仁勋十年愿景内布局了哪些AI企业,或者说投资了哪些领域的企业,今天简单介绍三个初创公司:1. CohereCohere是英伟达在基础模型开发领域的重要布局之一。Cohere由前谷歌AI研究员Aidan Gomez,好友Ivan Zhang于2019年在多伦多创立,前Google Brain工程师Nick Fross作为首席科学家在2020年加入。除了总部多伦多之外,Cohere在旧金山、伦敦和纽约均有分部。核心创始人Aidan Gomez是大名鼎鼎《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作者之一,论文中首次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是ChatGPT大模型的底层架构。今年英伟达GTC大会上,他被黄仁勋邀请作为嘉宾参与圆桌对话。除英伟达之外,Cohere背后不乏SalesForce,Cisco等大佬加持。

(Source: Maclean’s)作为OpenAI的竞争者,AI独角兽Cohere没有与OpenAI争夺2C的市场,而是另辟蹊径,专注于利用大模型帮助企业用户提升自动化效率和精确度,也就是选择了更窄的2B赛道。4月份推出的Command R模型和R+模型,其出色的多语言检索增强生成(RAG)和配套工具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精确地生成经营数据、客服回答、产品描述、市场营销文案等信息。2023年Cohere收入仅仅达到1300万美元,而OpenAI当时已经创收20亿美元,是Cohere的150倍有余,同年6月,Cohere获得由英伟达参与的2.7亿美元C轮融资,公司估值22亿美元;截至2024年3月底,短短3个月公司收入已达3500万美元,而6月初,公司再获4.5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翻了一倍有余,而本次融资也有英伟达的身影。2. CoreWeave

前以太矿工CoreWeave成立于2017年,2019年转型成为云服务提供商,是AI界的算力新秀。作为英伟达的亲儿子,CoreWeave是英伟达产品和技术的忠实拥趸和首发使用者,也是英伟达在云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战略投资。公司早期与Inflection的深度合作也为其赢得英伟达最新H100芯片优先配货权,更别提CoreWeave“非常卷”的团队风格让它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更短的时间交付订单、构建数据中心和完成产品测试。英伟达在2023年两度参与公司B轮融资,抬高公司估值的同时以较低的成本共享了CoreWeave早期积累的GPU和算力基础。今年5月份,Corewave再次获得11.5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已达190亿美元。据披露,2024年CoreWeav年收入预计约24亿美元,前两年分别是3000万和5亿美元,公司将计划于2025年推动IPO,这样夸张的增长态势也吸引到了微软的大笔订单,未来可期。3. Hugging FaceHugging Face(拥抱脸)是英伟达在模型应用领域的推手。Hugging Face被称为AI领域的Github,它为机器学习人员和开发人员提供一系列的开源工具来执行各种NLP任务。公司成立于2016年,其创始团队由Clément Delangue, Julien Chaumond, and Thomas Wolf Ph.D组成。Hugging Face第一个产品是AI聊天机器人,主要用于满足青少年群体各种社交场景,聚焦提供情绪价值以及娱乐性,但是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18年12月——Hugging Face在网上分享了应用的部分底层代码,这一举动带来了开源社区及谷歌、微软等公司研究员的关注和推广,团队也从“做好产品”转变为“搭好平台”,为各类AI使用场景提供了开源模型库。自2018年以来,Hugging Face已经历大大小小8次融资,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8月23日,公司收到共计2.35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英伟达、谷歌、亚马逊领投,公司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身价翻了个翻。

(Source:Forge)公司6月14日宣布收购开源平台Argilla,这是Hugging Face第四次收购行动,其创始人之一Clément Delangue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也透露出公司未来愿意吸收并帮助一些小而美的初创科技公司,以求通过整合更多资源来扩大业内影响力。这些围绕在英伟达产业链周边的,具有坚实的财务基础和业务增长模型的Pre-IPO公司,全方位拓展了英伟达的软件+硬件生态,也正体现了黄仁勋的阳谋——“把整个系统变成我的全家桶”。而这些公司一旦成功IPO,正是我们低位压注的好时候。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hristine Li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Xavier Zhang
June 20,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买黄金还是买奔富红酒?

热门话题

左手黄金,右手红酒,人生快意。很多人国内的投资人最近会聊到,黄金还能涨么,茅台股还能涨么。澳洲我们关注留意的,就是黄金与奔富TWE股票。同样是囤货,同样是投资,囤黄金还是囤红酒,就是一个好问题。黄金作为一种传统的避险资产,在2000-2020年间,黄金的平均年回报率约为7.7%。

2020年,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疫情的影响,黄金价格上涨了25%。而在俄乌战争升级后,黄金创出新高。老生常谈的内容就不多讲了。而对比TWE股票,2010-2020年间,TWE股票的年均回报率约为8%-10%,同样较为稳定。Treasury Wine Estates是全球领先的葡萄酒公司之一,拥有多个知名品牌。TWE的业务覆盖广泛,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生产和销售。此前中澳关税升级,导致澳洲红酒无法进入中国。中国高额的关税导致澳大利亚出现28亿瓶葡萄酒的过剩,澳洲出口商转战香港。2023 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对香港的出口价值同比增长 74%,12 个月内向香港出口了 940 万升澳大利亚葡萄酒,价值2.9 亿澳元。2024年4月,商务部最终取消了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的关税,该关税已实施三年多,税率最高达 218.4%。但是,即使取消关税,预计也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清空这些过剩的葡萄酒。

随着出口需求上升以及取消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限制,Treasury Wine Estates 将提高其顶级Penfolds 产品的价格。所以,红酒涨价是确定性很高的一件事情。毕竟,可以收藏或彰显身份的奢侈品,都在随着社会总财富增加而涨价。价格上涨将于7 月 1 日生效。价格不仅在中国会上涨,而且在所有出口市场都会上涨。商务部决定取消中国对澳大利亚200 亿美元出口产品实施的最后几项重大制裁之一,该制裁是在前联盟党政府执政期间两国关系恶化时实施的。目前对龙虾和牛肉出口仍征收关税。

Penfolds 品牌在中国仍然享有盛誉,尽管北京对澳大利亚出口产品征收175% 的关税,该公司仍选择在中国保留120 名员工。该公司还在中国销售在美国生产的Penfolds 品牌产品,并拥有一个本地品牌——One by Penfolds,该品牌使用宁夏地区种植的葡萄酿造。Treasury Wines 预计本财年中国出口收入贡献很小,未来几年将实现“适度”增长。但随着顶级Penfolds 葡萄酒供应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市场对于澳洲奔富红酒品牌需求的恢复,从2026 年开始,收入可能会大幅增加。2019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2.4亿澳元的葡萄酒,超过法国,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但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跌至不足100万澳元。法国已重新夺回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为 49%,其次是智利,市场份额为 17%。所以,相比于黄金,我认为红酒的中长期投资是很有机会的。

另外,中国的人均收入,虽然长期徘徊在1万美元左右,但是随着央行和财政部继续大幅度放水,未来人均收入可能会向上突破,如果能够突破1万5千美金的水平,将带来新的红酒消费群体。白酒,啤酒与红酒,从用户画像来看,红酒的消费群体核心人均收入,大概在3万美金。所以,随着人均收入提高,红酒需求量会快速上涨。黄金,本质上不产生财富。同时,又对美元信用具有一定的威胁和震慑,未来从2300美金,上涨10%到达2500美金都很困难。但是对于TWE的股价来说,从12澳币上涨到15澳币,上涨20-40%,我认为还是很轻松的。因此,红酒股票TWE的投资,我认为值得考虑。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y Wang | GO Markets 亚洲投研部主管

Jacky Wang
June 19, 2024
每日财经快讯
中澳关系回暖,澳洲哪些产业会因此受益?

热门话题

大家都知道,本周中国的总理在7年后再次访问了澳洲,不但会带来新的一对熊猫,更是在其他地方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激动的协议。

尤其令澳洲华人感到激动的就是中国将会单方面同意给与澳洲护照15天的免签待遇。这对于很多澳洲华人回国将会极大的增加便利性。其他方面,两国也签署了一系列的备忘录,从军事沟通到经贸往来,应该说,在过去的2年到现在,中澳关系处于一个不断回暖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经济贸易上对于两国都有利,更重要的是,双方关系的缓和,对于生活在澳洲的华人来说,对于之前关系不好的时候,不论是工作,还是社会反馈都会正面很多。那今天我们不谈其他大的话题,就集中在两国关系缓和以后,在经贸,尤其是对于澳洲上市板块来说的潜在受益方。也许结果,会大大的出乎你的意料。今天我们简单聊一下消费类,金融类,矿产类和地产类澳洲板块在中澳关系中的影响。

我们首先来说最大的新闻:15天的免签。首先这个免签是单方面,也就是说持有澳洲护照的可以直接去中国15天内不用签证。但是持有中国护照的去澳洲依然需要申请签证。那这意味着,澳洲居民可以想去就去,对于中国来说,潜在的可以吸引更多澳洲游客,从而创造旅游收益和其他消费。中国对于澳洲的态度就是,欢迎去中国游玩,花钱,拉动中国当地消费。但是对于澳洲的旅游业,可能情况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由于澳洲境内巨大的通胀压力,尤其是租房成本的不断提高,促使澳洲目前的工党面临巨大的持有选票的澳洲当地租房群众的抱怨。而目前根据澳洲公开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明年开始大幅削减移民数量,包括短期移民和长期移民数量。根据澳洲财政部发布的年中经济于财政展望文件,预计在2024-24财年,澳洲全年的净海外移民入境人数将会降低到37万5千。但是从去年7月到2024年2月,澳洲的新增移民,包括绿卡,短期留学和工作签证移民数量就已经达到了49万8千人。而2022到2023年的全面新增数量是54万9千。在37万人中,光是2024年2月一个月时间里,获得绿卡和长期签证的移民数为10万5千,几乎是1月5万5千人的两倍。而且整个2月,有多达17万5千的学生入境,这就导致了租房的紧张。澳洲主要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经降低到1.5%以下,甚至部分地区低于了1%。

所以之后会怎么样呢?为了选票,澳洲政府不得不全面限制入境人数,尤其是需要租房,可能会影响到本地选民的入境群体。因此未来澳洲的学生签证,打工签证,以及绿卡都会极大的受到削减。而唯一影响比较小的,也许就是15-30天的旅游签证。只可惜,就算这些签证的下签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迷茫、股市的波动以及就业环境的挑战。也很难出现2020年之前大量游客,买空礼品店的情况了。所以,基于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和消费情况的判断,中澳关系的缓和,预计不会给澳洲的旅游业和游客相关消费行业带来太多直接利益。换句话说,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我对旅游股、航空股及主要面向中国市场的澳洲消费类板块的未来表现持谨慎态度。

之后再来看看澳洲金融板块,其实作为澳洲目前股市里市值最高的板块,金融板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市场里的买卖活跃度。只有地产,生意,股票买卖交易多,对于银行,对于金融板块来说才意味着有营业额。虽然澳洲多次强调未来几年将会大幅削减移民数量,但是光是2023,和2024两年的净人口增加数量已经接近100万。而且即使2025年所谓大幅降低移民数量,也几乎和2019年差不多。根本就没有真正的降低。所以基于人口集中增加都会居住在几个大型城市的事实,不论是民宅还是商业地产在澳洲有着长期的硬刚需。但是,由于目前高息环境至少还会持续6-9个月,因此对于民用消费品毫无疑问都会面临需求减少的情况。但是!我之前和大家分析了,澳洲目前的情况就是,央行经过10次以上加息,房贷压力大幅加大,民众消费紧缩,但是政府拼命花钱,导致大企业从政府获得的订单数量疯涨。反过来再层层转包,导致央行希望短期降低整个社会消费和经济活跃度从而压低物价的努力付之东流。总结说就是,大企业合同不减反增,社会整体消费几乎没有下跌。政府疯狂花钱,大银行躺着赚钱赚到手软。金融板块,看好。

之后就是受到中澳关系影响最大的板块——矿业能源了。作为澳洲出口的扛把子,澳洲大部分的铁矿石和煤炭都是出口给中国。因此中澳关系的缓和,将会直接帮助澳洲企业出口去中国的矿船不用再被退回了。然而,虽然中国不会卡澳洲的矿船,如果中国国内的经济没有大幅好转,那长期对于资源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少。虽然可以短期依靠政策刺激来拉动期望值,但是长期来看,如果外贸因为中美关系影响而打折的话,那中国国内GDP最终需要依靠消费来拉动。如果消费数据没有太大起色,而印度又没有成为达到或接近达到中国进口量的程度,那澳洲的矿业未来在中国消费数据好转之前,我本人不会大量持有。最后来说地产,也就是咱们华人最喜欢的板块。其实澳洲的地产板块很杂,从商场,仓库,工业地产,到写字楼,开发商,建筑商,到五金店和建筑业下游行业。几乎囊获了整个产业链。虽然我本人不是地产专家,但是从股价过去12个月的走势来看,目前商业地产,开发商,建筑商和商场都惨不忍睹。但是工业地产,建筑材料则赚得盆满钵满。

从未来1-3年的走势来看,高利息环境很有可能会继续持续,利息在2027年之前几乎不太可能回到2%的时代。因此大概率商业地产和建筑商会继续承压。而由于几乎具有行业垄断性,因此工业地产和建筑材料板块的优势将至少会持续12个月。综合来看,中澳关系好转,有利于在澳华人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同时在上市板块上,由于澳洲过量的移民数量,因此银行板块和某些地产板块将会继续保持强势。但是受到中国经济和澳洲本地高息环境影响,澳洲的旅游零售板块,以及传统铁,煤,铜等传统矿业股,我个人并不看好。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June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