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

市场资讯及洞察

股票和指数
CSL与Cochlear财报助推澳股上行

热门话题生物制药巨头CSL LIMITED(ASX:CSL)与植入式听力设备公司Cochlear(ASX:COH)均于8月15日公布了其2023财年财报,受财报利好影响,当日医疗板块领涨澳股十一个板块,上涨 3.16%,澳股标普 200 指数当日上涨 28 点,即 0.38%,至 7305 点。

Cochlear:市场广阔,销售利润双增长Cochlear是植入式听力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耳蜗研发和生产制造商,自行设计、制造和提供 Nucleus 人工耳蜗,Hybrid 电声植入物和 Baha 骨传导植入物等多种用于治疗各种中度至重度的听力受损医疗产品。受益于不断增长的市场、提高的临床能力、市场份额的增长以及疫情期间延迟的听力植入手术复苏强劲,23财年盈利增长 10%,达到 3.052 亿。销售额增长 16%,利润增长 14%。销售收入增长 19%,达到 19.55 亿澳元,销售增长遍及所有销售地区。

末期股息上涨 21%,至每股 1.75 澳元,全年股息为每股 3.30 澳元,回到 2019 年的疫情前水平。

展望未来,科利耳给出远超市场预期的下一财年预期指导,科利耳表示,未来一年的基本利润可能会达到 3.55 亿美元至 3.75 亿,高于 2023 财年的 3.052 亿,高于市场普遍预测的 3.5 亿。受消息影响,COH股价当日上涨5.69%,收于246.47澳元/股。

CSL:核心业务走出疫情阴霾盈利回归增长之路CSL是澳洲第一大市值医疗板块公司,重点探索领域包括罕见和严重疾病、流感疫苗、血浆采集以及缺铁和肾脏病的治疗。该公司的部门包括CSL Behring、CSL Seqirus和CSL Vifor。CSL Behring部门制造、营销和分销血浆疗法(血浆产品和重组体)。CSL23财年全年利润激增31%至133.1亿美元,税后净利润增长20%至26亿美元。同时,CSL宣布本次终期股息为1.29美元,这使得全年美股分红为2.36美元,较22财年增长6%。

市场对于CSL的本次财报关注点集中于业务增长率,上一财年,CSL的核心业务CSL Behring血浆采集成本在疫情期间飙升,导致该业务板块毛利润不符合分析师预期,税后净利润下滑。而本次23财年报告显示,CSL Behring 的销售额增长 12%,达到 92.9 亿美元,每升血浆成本 (CPL) 较 2022 年 3 月的峰值下降了 17%,积极的销售前景以及下降的血浆成本使得 CSL 摆脱业务毛利率萎缩的担忧。展望未来,CSL发布充满信心的业绩指引,其预计今年全年税后及摊销后基本净利润将在 29 亿美元至 30 亿美元之间,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 13% 至 17%。受消息影响,CSL财报当日股价上涨3.73%,收于272.8澳元/股。

风险与机遇:关注估值与成本对于CSL和Cochlear,估值过高仍是市场关注的争议点之一,高盛最新的研究显示医疗保健、必需消费品、科技和电信等防御性和增长性行业的利润倍数溢价比其 20 年历史平均水平高出 25% 以上。此外,高利息环境下的成本增长问题也是需要着重关注的另一个问题。Cochlear成本增长更快,销售、营销和一般费用上涨了22%,管理费用上涨了 20%。而CSL降低血浆获取成本的相关举措也是市场最为重视的部分。医疗板块投资价值CSL与Cochlear作为澳股市值前三的医疗股,均以其强有力的长期财务运营数据证明其是长期优质公司,它们都拥有具备竞争性的产品、清晰的目标客群、长效的市场策略。目前澳洲正处于加息尾声的关键时间点。加息抵御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经济的衰退。如果经济弱势,从稳健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找到具防御性的逆周期性质的板块,医疗保健板块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ecilia Chen | GO Markets 分析师

Cecilia Chen
August 17, 2023
股票和指数
中国政策“底”越发坚定,第一梯队资金冲入股市

热门话题中国人民银行将一年期贷款(或中期贷款便利)利率下调15 个基点至 2.5%。此次降息为2020年以来最大幅度,也是6月份以来第二次下调,应对疲软的经济和下滑的房地产市场。最近麻烦的事情,除了走软的宏观经济市场,还有中植集团、碧桂园等头部企业的暴雷风险,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无异于雪上加霜。

目前,以中植集团为主的信托类产品规模,在中国已经高达3万亿左右,是一种类似于影子银行的业务形式。基本做法和银行类似,吸收社会资金,然后投资到房地产、股票或债券市场。另一边,碧桂园连续六年蝉联销售榜第一的千亿级民营房企,其港股股价最近再度暴跌,在GO Markets的港股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碧桂园代码2007,股价已经跌到0.81HKD,创出历史新低。碧桂园预计上半年已经出现了550亿人民币的亏损,销售合同同比下降60%,并称在全力自救。旗下11只债券停牌,寻求重组。

以碧桂园的项目体量,和目前的中国经济环境来看,这次如果没有更大的资金兜底,或者政策实行软着陆,对今年下半年的资金环境将会产生更大压力。我们目前还看不到结果,以及谁会在最后给碧桂园买单。而董事会主席杨惠妍于7月30日捐赠价值64亿港元的股份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主体,这个左手倒右手的方法,更让投资者和普通群众感到愤怒。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政策只能救助股市,依托资本市场,在实体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的阶段,给经济带来下一个阶段的信心。首先,意识形态上,给大家一个信号:房市不能炒,大家也不敢炒,因为风险太高,房地产行业目前非常困难。稳定收益的信托纷纷暴雷,那么怎么办呢?得让老百姓有钱花,让社保基金有钱赚,这样未来才能稳定,消费才能恢复,实体才能恢复。所以,最直接的最简单的就是拉动股市。一个牛市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全中国股民加基民接近10亿。所以,真正能够满足全民富裕这句口号的,还真的就是股票市场。因为房地产和创业这类,都是对少部分有利。而10亿人,都能获利的来源,还就是股票市场。股票市场遇见了大雨,反而利好,大家不愿意出门了,拿着手机电脑在家里炒股赚钱。大家的脑海里都有这一点之后,再来几把火。首先中央政治局非常明确地强调,中国将加大反周期支持措施。美国和中国10年期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目前已超过160个基点,为2007年以来的最大差距,加剧了资本外流。没办法,这个环境下,只能做一个“人工”牛市出来,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干预市场,拉动金融经济,盘活流动性,让二级市场,让股民去选择优质行业,给大型公司供血。此外,中国考虑削减印花税以重振低迷的股市。2008年4月,政府大幅削减税收以支撑暴跌后的市场,从而刺激了次年的牛市。所以,降低印花税,大概率就是政策底和市场底的拐点。

所以,政策底在喊:快帮帮忙,我们一起干一把大的,来一波牛市。市场需要我们,经济需要我们,为了全民致富,冲一波。而经济底在喊:生产力下降,出口下降,人民币贬值预期,外资撤退,流动性减弱,房地产疲软,信托暴雷等等。好像,激情的政策有点拉不动经济的颓势。因此,股市现在的走势就是这个样子。大家都在等经济拐点。我们并不需要等到经济繁荣,而是等到经济触底,不能再差了,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股市大反弹。所以,政策底和二级市场的走势,会有一定的时间上的延迟。而具体的经济数据变化,将决定着最终的上涨反弹的号角。目前,A股和港股依旧是第一梯队的入场信号,并不是总攻信号。对于海外华人,我们参与到A股市场,可以通过China50和HK50直接入场,适当使用杠杆以小博大,等到市场明确了上涨方向,再追加投入。因为这一次的牛市,可能是迫不得已的长时间牛市,直到彻底扭转经济颓势。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y Wang | GO Markets 亚洲投研部主管

Jacky Wang
August 16, 2023
经济动态
澳洲如果真的两年不能涨房租,真的是好事吗?

热门话题我们知道过去几年由于物价上涨过快,导致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6个月澳洲媒体经常会报道某个家庭因为物价上涨太快而无法支付账单。或者某个家庭为了支付电费煤气费而不得不减少每天的中饭等等。

首先我要说,毫无疑问社会中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我们不能否认。但是在目前最低时薪已经超过23澳元之后,失业率还创下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纪录。在这样的情况下,受伤更多的,应该不是那些付不起账单的家庭,而是因为电费而不得不裁员甚至关闭商店的小生意主。因为他们才是澳洲提供最多工作机会的雇主们。他们也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数色彩的来源。如果按照最低23澳元计算,一天的工资税前应该就是在170澳元以上,如果5天工作,就应该是850一周,一个月就应该是3500澳元税前收入。一周850,属于绝对的低收入,政府会承担高达60%以上的幼儿园补助,加上各种儿童补助100一周,就算租房有很大开支,但是也绝不会沦落到要减少一顿中饭的地步。唯一媒体很多时候没有说明的就是,没有写出他们依然可能还会固定购买的酒精或外出聚会开支。然后,通过过度渲染悲剧化描写,来博取公众的眼球,似乎这些家庭的悲剧就是因为央行加息,和房东无情的涨租金,似乎只要把央行行长替换掉,把房东限制住,那他们的生活就会恢复到无忧无虑的美好光景中。有着这样想法的,不仅仅是很多持有选票的租客,甚至于连澳洲某些党派也公开支持要求联邦政府冻结涨房租两年。

如果普通人这么说,也就算了。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范围的政党把这个作为他们争取选票的主要纲领来宣传,那就绝对值得深思了:难道这些党派真的不知道,这么做将会给维州,甚至给澳洲带来巨大的伤害吗?当然,他们关心的是选票,和所标榜的为民众争取利益,实际上,这个政策将会给所执行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伤害,而且这个伤害特别是对于房地产的伤害将会是永久的。好了,我尽量不涉及政治观点。但是有时候真的是气不过,公然地,恬不知耻的说辞让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就在上周末,即将离任的澳联储行长罗行长表示,通过限制租金上涨的方式来缓解租赁危机,只会导致住房短缺的问题更加严重。在这里终于有个人愿意说实话了,我们知道罗行长即将离任,所以他是无所谓不怕得罪人,我完全同意他的判断。而在本周三,澳洲总理将在国家内阁会议上,与各州州长商讨租金飙升以及住房短缺等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大量的住房短缺呢?因为今年联邦政府为了拯救经济不得不开闸放人,2023年的长期和短期移民数量是40万,明年是30万,两年一共会增加至少70万人,但是房子呢?别说70万套,就算7万套,估计都够呛。那导致租金上涨的最大因素是什么?1. 银行加息,房东转嫁成本。2. 大量新增人口,对于住房的需求大大的超过了供应。而作为主要西方国家的澳洲,一直以来都是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如今居然要沦落到政府干预使用行政手段来强制冻结租金?真的奇葩啊。提出这样想法的政客们难道会不知道租金上涨的真正原因吗?当然知道,那为啥还要提出冻结租金呢?因为这个政策如果执行,他们所能收获的选票将会多余因为得罪房东而丢失的选票。但是租金是冻结了,那房东的月供会不会也同时要求银行冻结?每个月新增的移民数量会不会冻结?都不可能。所以即使冻结了涨租,收益的是目前已经住进去的租客。但是那些没住进去,或者租约到期的租客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租金加倍暴涨,因为房东知道,如果两年只能涨一次房租,那这一次上涨,就需要等同于过去两年的涨幅。所以最终受伤的不仅仅是新的租客,更是房东,以及执行这个政策的州。因为一旦这个州开始执行这个政策,其投资房的回报率将会大大低于澳洲其他地区,从而导致大量原本投资这个州的投资者会选择去其他相对政策依然保持自由宽松的地区。目前公开表态人士中保持清醒的罗行长说,解决住房危机的唯一办法,便是建造更多住房。“人们总是倾向于试图想出短期解决方案,但是在这方面(房屋短缺),没有短期解决方案。”

罗行长给出的解决方案必须是让住房市场的供应端更加灵活。这也意味着,解除当地政府对发展分区和规划的管制,也就是把原本只能造一套的限制提高到3,4套,把原本只能造3层公寓的限制提高到8层,这样才能最终,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更多的住房。这话说的容易,其实很难。熟悉澳洲政治制度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澳洲执行的是联邦,州和当地市区的三级政府,相互之间并不能直接要求命令,尤其是在当地土地规划以及发展区域划分上,当地政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可以完全不听州和联邦一级的管辖。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或者主要首府都修改土地规划法则,不能说100%不可能,但是基本上99%是不容易实现的。因为这意味着从联邦,到州一级,再到当地市一级政府都要统一意见,方案,并且贯彻执行。这在澳洲这个效率你懂的国家,我们只能呵呵了。罗行长还说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无论是给人们更多的钱还是限制租金上涨,结果都会适得其反。因为前者直接导致了通货过度膨胀,而后者则会严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发展,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会远大约冻结租金所减少的房租开支。罗行长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租金管制会降低增加供应(造房和买投资房)的动力。这种政策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帮助(租户)……但我们必须要有中长期的眼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吗?我的判断是不会,而且实际上还可能会减少供应。这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帮助,但从长远来看会产生问题。” 虽然他是背锅侠,不得不要退了,但是他说出了现在联邦政府里没人敢说的话,就是冻结租金,绝对是下下策。我本人也是从留学生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完全明白冻结租金可以帮助现在已经签约的租客降低成本。但是,那没签约的人呢?那租约到期的人呢?那两年冻结期过了以后呢?那投资人不买投资房了,印花税收入减少怎么办?大家都不造公寓,不造投资房了,那建筑行业就业怎么办?这些都不想,就为了减少租客生活成本,牺牲整个房地产行业和经济?制定政策人是谁教的数学?总结一下,虽然现在物价增速依然很高,但是从长远经济角度,房地产发展角度,房东和投资者角度,以及租客长期租金角度来看,冻结两年租金都不是一个好主意。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August 15, 2023
股票和指数
现阶段制约美股上行的因素

热门话题在美股连跌两周后,八月份的开局并不顺利,今天我们就综合分析下现阶段制约美股上行的几大因素,每一个都是今后判断股市能否稳步上行的重要参考因素。

最主要的因素:美国国债。这一因素其实在数月前美国通过新的债务上限法案后就已经显而易见了。接下去美国会持续发行大量国债去补充政府储备资金,而兜售美债也是财政部的主要任务。这也是前些日子耶伦访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远期国债并不那么受青睐的前提下大规模发行国债并兜售国债,不仅大幅推高了国债收益率,更是令本就处于货币紧缩政策周期影响下的美股流动性更加打上折扣。目前美国3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的收益率正逐步逼近2%,一旦突破这一水平,将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在长期投资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同时,美国短期国债的收益率也再度接近5%,吸引了整个市场的关注。此外,另一个重要的美国利率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突破。TIPS是以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基础金额支付利息的国债,因此其收益率被视为无风险回报率,也被认为是经济前景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过去的18个月中,美联储已经累计加息超过5%,这使得2%的实际收益率成为一个相当吸引人的买入点。然而,当前美国通胀是否会大幅反弹依然有不确定性,再加上美国政府的借款需求不断增加,各类国债长期收益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而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普遍认为至少美联储已经接近加息尾声,不久之后将迎来大幅降息刺激经济,而30年期TIPS的收益率在2020年和2021年降至约-0.50%,对于长期负债型投资者,如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目前接近2%的30年期TIPS收益率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巴克莱全球通胀挂钩研究主管迈克尔·庞德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投资者对30年期TIPS兴趣不大,但在2%水平上,他们可能会重新进入市场。因此,定于8月24日举行的美国30年期TIPS发行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试金石。上一次的通胀保值国债拍卖(10年期TIPS)于7月20日举行,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中标收益率为1.495%,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TIPS和长期美债的收益率上升,反映了市场对通货膨胀路径的高度不确定性。也是影响现阶段美股上行的关键因素。

尽管刚刚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一年期通胀预期有所下降,实际CPI反弹也没有预期高,核心CPI更是继续回落没有反弹,但原油价格升至年内最高点,能源价格三季度开始后不断上涨,进而引出了制约现阶段美股上行的第二个因素——能源价格的上涨。众所周知,美国本轮货币紧缩政策的开路先锋就是打击油价,美国WTI原油从通胀最高时候超过130美金每桶的价格,一度压到低于65美金每桶,实打实的腰斩打击,才让通胀持续回落到了3%左右的位置,可谓煞费苦心。可是在欧佩克结合美国自身战略石油储备大幅下滑的复合影响下,美国开始对油价的掌控越来越力不从心,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WTI原油就打破了过去一年的震荡周期,单价从70美金以下径直攀升到了85美金平台,超过了20%的涨幅。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油价的上行影响了股市的上涨呢?其实很简单,对美国来说,油价就是通胀的一个先锋指标,油价的暴走会打乱美联储控通胀的计划,迫使美联储出台更多的限制政策,强化货币紧缩政策的效果,本质上就对股市形成更大的压力。加上俄乌战事越发焦灼,欧洲天然气的价格能够出现但是暴涨40%,使得国际上油气价格节节攀升,也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控通胀环境变得难以奏效,对股市形成恶性影响,甚至连因能源转型趋势下走下坡路的煤炭价格都开始抬头。因此这些因素短期助推了能源板块价格的上涨,但中长期为货币紧缩政策设置了障碍,整体对股市的压力是很大的。美国能源股在八月份迎来了显著的上涨,这是自2022年底以来首次重新夺回市场领导地位。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标普500指数中的能源板块在本季度前29个交易日内上涨了9.7%,创下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为乐观的季度开局。原油和汽油价格的上升推动了美国大型能源公司的股价走高。埃克森美孚的股价自本季度初以来已经上涨了4.2%,达到每股111.69美元。埃克森美孚是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高的能源公司,其市值约为4500亿美元。其他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股价上涨幅度更加显著。油气勘探公司阿帕奇石油(APA)的股价自本季度初以来上涨了31.4%,成为标普500能源指数中表现最出色的成分股之一。

来自华尔街的一些机构从资金流向的分析中得出,今年能源股的抛售潮显示出了一种转变的迹象。根据彭博社数据,今年以来投资者已经从大约80只追踪美国能源行业的基金(ETF)中撤资近115亿美元,超过了所有其他行业的总和。其中追踪标普500指数中能源成分股的Energy Select Sector SPDR基金已经流出了37亿美元资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20年到2022年初期间,近35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了这些ETF产品,当时油价在俄乌冲突后飙升。根据FactSet的数据,国际油价已经连续七周上涨,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价,但是能源板块的上行连累的却是整个美股的走低。还有一个制约美股上行的重要因素就是AI板块的回撤。正如前几期分析提及的,目前美国整个AI领域都在等待官方相关限制政策的出台,在初步法案框架有眉目之前,AI板块将保持震荡走弱的姿态,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对AI的限制法规会从哪些领域开刀,比如之前宣称影响最大的金融领域,或者是关乎人类健康的医疗领域,这就导致相关AI应用板块整体都保持着警惕的姿态。而上半年美股特别是纳指的大幅反弹,主要得益于AI题材的暴走,无论是基础层NVDA和AMD还是广泛的相关应用领域C3,Adobe,以及微软,苹果,特斯拉,谷歌和Mata等高科技巨头,股价都实现了巨大的飞跃。然而目前的政策不确定性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发挥,自然也就拖累了美股的整体上行趋势。综上所述,美股的制约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都无法在短期内消除,尽管随着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股下半年依然值得期待,但美股整体压力巨大,很难走出再像上半年那样酣畅淋漓的持续大涨,股指陷入震荡可能性加大,大家在布局上要注意选择热门板块,而不要用牛市时候的策略去散布持仓到多个领域。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高级分析师

Xavier Zhang
August 14, 2023
股票和指数
Disney+ 与乐园的双重战场:迪士尼如何应对当下的挑战

热门话题迪士尼公司在美国时间8月9日公布了截止2023年7月1日的第三季度和九个月的盈利报告。Disney Parks、Experiences 和 Products 部门的季度收入增长了13%,达到83亿美元,其最大的业务——媒体和娱乐,本季度创造了 140 亿美元的收入,而预期为 143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141 亿美元。而部门的运营收入增长了11%,达到24亿美元。在第三季度,迪士尼报告了223.3亿美元的营收,稍微低于市场的预计值225.1亿美元。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03美元,超出市场的预测0.99美元。然而,根据GAAP会计原则,迪士尼录入了26.5亿美元的非经常性费用和资产减值,这导致公司本季度出现了罕见的净亏损。截至本季度末,Disney+ 全球订阅用户数量为 1.461 亿,比上一季度下降 7.4%,超出预期。这家娱乐集团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额为 55 亿美元,也低于共识约 2 亿美元。

整体来看,迪士尼公园和迪士尼度假俱乐部的运营收入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迪士尼邮轮线的收入增加而部分得到了抵消。由于游客的减少和成本增加,加上因为通货膨胀等因素,星球大战:银河星航者的计划被迫关闭,种种因素导致了华特迪士尼世界度假村的收入有所下降。尽管门票价格上涨推动了游客人数和游客支出的增加,但由于成本和通货膨胀上涨,迪士尼乐园度假村的业绩只有略微增加。其中值得一说的是,电影和电视销售在内的内容销售和授权部门报告称,本季度营业亏损达 2.43 亿美元,而一年前则为 2700 万美元,一些电影令人失望,其中包括真人翻拍的《小美人鱼》。没有好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危机。

华特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Robert A. Iger表示:“我们这个季度的成果反映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前所未有的转型所取得的成就,以重组公司,提高效率,恢复创意至我们业务的核心。”“自从我回来的八个月以来,这些重要的变革正在为我们创建一个更加成本有效、协同和简化的运营方式,使我们能够超越初步的55亿美元的最初目标,并在短短三个季度内提高我们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收入大约有10亿美元。尽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由于我们已经完成的工作,我们现在的团队,以及迪士尼的核心创意卓越和受欢迎的品牌和特许经营权,我对迪士尼的长期轨迹非常有信心。”总结来说就是迪士尼近期面临“充满挑战的环境”,但他强调,尽管季度业绩不佳,但他在削减成本和专注于创造力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也及时发现了迪士尼的软肋。为应对挑战,迪士尼决定调整其流媒体服务费用,其中Disney+的无广告服务价格增长了27% 至13.99 美元,并将无广告版本的 Hulu 价格提高 20%。。此外,迪士尼还计划采取措施,模仿奈飞,对密码共享行为进行打击。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流媒体市场中吸引和留住用户,迪士尼还宣布将在欧洲和加拿大推出支持广告的流媒体服务,并在未来几个月内为美国用户提供新的无广告套餐。

财报公布后,迪士尼周三盘后先跌后涨,涨幅一度超4%。第一说明市场对于迪士尼还是有一些信心的。第二就是从股价本身来看,处于股价的低位区间,投资者们也有不少抄底的打算。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eo Yuan | GO Markets 分析师

Neo Yuan
August 11, 2023
中央银行
CBA23财年财报公布

热门话题2023年8月9日,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公布了2023财年财报,全年现金利润增长6%,达到创纪录的101.6亿澳元,符合市场预期。尽管23财年上半年各行之间净息差由于房贷竞争激烈而受到侵蚀,但是CBA仍表现出韧性,本次CBA宣布提高股息,并表示将在2024年回购高达10亿美元的股票。

受消息提振,澳股昨日开盘后CBA引领金融板块,涨2%至104.21每股,最高105.22每股。截至财报日收盘,CBA上涨2.58%,金融板块领涨1.21%。

过去一年来看,CBA股价上涨7.09%,同期澳股200指数(XJO)上涨4.17%。今年以来,CBA股价表现则不及澳股200指数,今年以来CBA上涨3.34%,澳股200指数则上涨5.46%。

利润创记录,股息上涨17%。CBA利润101.6亿元澳元,超过了其在2017年的最高记录98.81亿。CBA宣布本次终期股息为2.4每股,这使得全年股息为4.5澳元/股,22财年为3.85澳元/股,较去年上升17%。

房贷市场竞争激烈 净息差仍表现强劲市场最为关注的则是净息差NIM的表现,即贷款收取的利息与为贷款支付的利息之间的差额,贷款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的盈利方式是通过融资与放贷之间的利息差赚取利润。CBA 本财年报告显示,全年净息差(NIM)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0.17 个百分点,达到 2.07%。这是由于现金利率较高,这使得银行可以将比储户更多的加息转嫁到住房贷款借款人身上。然而,与本财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净息差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至2.05%,在加息环境下一般认为净息差将提振银行净息差利润,然而由于澳洲房贷市场的激烈竞争,息差利润效应受到侵蚀。

此外,越来越多的储户开始使用定期存款——1020亿澳元的定期存款比过去一年增加了24%,给CBA带来了更多成本。高利息环境下的下行风险对于后市,CBA也表示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将对贷款业务形成下行压力,叠加经济放慢增长,消费者需求下降等不利因素,均将对CBA中小型企业客户造成影响。本财年,为了应对利率上升造成的个人及企业成本压力,CBA的贷款减值拨备从53.47亿美元增加至59.5亿美元。在加息的影响下,受益于就业率高,劳动市场紧俏以及客户存款仍有余量支撑还款。尽管欠款客户数量在近几个月有所上升,但目前仍在历史低位。但是CBA同时提示风险,市场加息具备延后效应,未来延期还款客户数量可能将进一步上升。建筑业,特别是住房建设面临很大压力,导致CBA问题资产和受损资产有所增加,自22财年的64亿上升至71亿。但是这一情况已经自四季度有所改善,三季度可能是建筑领域承压最为严重的时段,未来低评级的商业地产估值将面临较大压力。

整体来说,CBA 2023 年财务数据好于预期,其作为澳洲最大市值的银行从本次财报中表现出较强的利润与运营能力,后市需密切关注经济衰退的宏观环境、净息差下降趋势、个人消费增长放缓等问题。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ecilia Chen | GO Markets 分析师

Cecilia Chen
August 1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