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

市场资讯及洞察

经济动态
疫情之后,澳洲经济出现东西两个极端

热门话题前几周各大主要新闻媒体都在说澳洲要继续加息,继续加息可能经济就会陷入困境等等,听上去好像世界末日一样,其实大家不用多担心。就记住一点,就算全世界都衰退,澳洲也会是最轻的一个,就凭借可以随意控制移民数量,特别是最差情况只要提高1万个500万级别的移民配额,就可以从全世界再吸纳一大笔资金来拯救经济。全世界有这个能力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在也只有新加坡可以和澳洲媲美了。咱们本周先来说说好事。根据上周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澳洲在过去一年里把就业水平提高了3.4%。这个增长幅度甚至远高于了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之下,美国为2.7%,加拿大为1.8%,意大利为1.5%,德国为0.8%,日本为0.3%。如果以月度数据来说,在2022年5 月23日至今年5 月23 日期间,澳洲创造了465,000个工作岗位。那为什么这么好的就业数字一经公布,大家就纷纷猜测,7月和8月澳洲央行有可能要继续加息呢?

原因其实在我上周那篇文章里和大家说明过。今天我把观点再次简单重复一下,就是:澳洲的通胀物价如果想要得到控制并最终降低,那就需要把失业率维持在4.5-5%的水平。而现在低于4%的失业率几乎等于完全就业,这样的就业市场就意味着雇主依然需要支付高于平均水平的薪资才能找到合适的人。只有一定的失业率才能给就业市场双方一定的选择空间,从而维持薪资在一个正常水平。那要如何才能间接的提高失业率呢?那就是需要央行的政策让企业和商家感觉到担忧,从而需要减少人员开支,或暂停未来的招聘,从而达到让失业率回落到正常水平。从这个逻辑来考虑,那目前依然强劲的就业增长就等于意味着之前连续的加息依然没有发挥到完全的效果,那作为以控制物价为第一目标的澳洲央行,自然就会继续加量。直到就业率开始持续下降为止。即使这么做有可能让澳洲进入轻微的衰退,但是因为澳洲央行那时预计利率会在4.5-4.8%之间。因此当控制住通胀之后为了重新刺激经济,从4.5%下降到0%之间,有很多次可以调整。说完了大数据,再来看看澳洲各州的差别。疫情三年,把澳洲变成了东,西,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借助着过去三年强劲的矿业出口,那些大部分移民看不上的州在经济上表现强劲:西澳和昆士兰在刚刚公布的州财政预算上都宣布各自去年有超过百亿澳元的财政盈余。而相反之前一直是作为澳洲最知名两大城市所在地的新州和维州,则都有着超过1000亿澳元的负债。维州更是超过了2000亿的规模。这又是为啥呢?

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矿业州在疫情3年,赚钱多,花钱少。而以人口和商业繁荣出名的悉尼墨尔本等地区则在疫情三年赚钱少,花钱多。同样封城在家,补贴是按照人口数和受影响的商家数量决定的。毫无意外悉尼和墨尔本在这两项上的数量是矿业州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相反,当商业和服务业因为疫情不得不暂停时,挖矿机和运煤船却依然可以照常运行。加上三年来矿产价格的反弹,帮助了矿业州不但没有因为封城而欠下巨资,反而还有意外之财。可能大家要说,悉尼墨尔本房价贵啊,政府可以赚很多啊,偏远州价格便宜,政府赚的税也少啊。没错,但是就算一套房赚10万印花税,1万套才10亿澳元,但是一艘50万吨的铁矿石船,政府收10%的GST,就是500万澳元,100条船就是5亿,澳洲2021年铁矿石一共出口价值1320亿澳元,因此10%的GST就是132亿,这只是铁矿石,还有天然气,铜,其他金属等等。加起来比悉尼一年房产印花税多几倍都不止。按照西澳政府和联邦政府达成的比例,西澳每产生1澳元的gst, 之后可以有70%的资金最后留在当地。因此不用我多说,大家也可以自己估计的出,西澳这么点人,这么多的出口,毫无意外会产生巨大的预算盈利。当然了,各州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只是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方便程度来看,澳洲东部地区主要城市依然是大部分人的首选。而且今年的40万移民和明年的30万移民,有80%也会留在悉尼和墨尔本地区。从长期来看,对于所有当地中小商家和企业来说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和客户。毕竟咱们大部分人只能开个小店,做个小买卖,我们都不是矿业大亨,除了买点股票,无法直接参与到澳洲的采矿和开发流程里。和美国股票依靠科技创造价值不同,澳洲的核心股票板块比较土,没有特斯拉,英伟达这么高的市盈率,但是澳洲的板块底层资产非常坚实,就是靠矿,和人口红利,从长期来看,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我们应该以生活在澳洲而感到幸运和自豪,正如我说过好多次,就算是欧美各国经济都不行了,澳洲也会是过的比它们好的国家。因为西澳,就是澳洲在地球村的缩影。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June 20, 2023
股票和指数
剖析马斯克在VivaTechnology的发言

热门话题法国欧洲科技创新展览会(VivaTechnology)是一个致力于创新和创业的年度技术会议。今年推出了六个主题:净零排放竞赛,移动性反弹,工作的未来,互联占星术,边缘技术和Web3(互联网第三代)。目前VivaTech已成为欧洲领先的国际科技盛会,由1500家参展商参加。其特殊性体现了社会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大多数拥有展位的企业不需要付费,而是通过被邀请而参加,使得参展企业质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该省会由法国高层力挺,规格远高于普通展会。科技红人马斯克自然在受邀人行列,刚访问完中国并受到高规格接待,又被法国总统马克龙力捧,其吸引力已经扩散至国际政治圈。马斯克在巴黎VivaTech大会上面对4000多名科技粉接受了专访。在这次访谈中,他谈及了人工智能监管,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人体试验,推特网站的改变以及如何维持特斯拉市值增长等话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在谈及人工智能监管时,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是颇具颠覆性的技术,开发超级人工智能可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至于人工智能可能会消灭人类的说法,他认为这种结果不太可能发生,但需要积极去避免。人类需要制定法规来防止人工智能演变成无法控制的东西,马斯克的最新警告与他在3月份与其他1000多名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签署的在线请愿书中发出的警告相呼应,呼吁OpenAI暂停开发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马斯克认为如果OpenAI不停止开发,政府应该强制其暂停,因为这给公众带来了风险。他的总体观点是人工智能大概率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包括在商品和服务方面打造一个更文明的时代,但这应该是在严格监管下进行的。当被问及对推特的看法时,马斯克再次称他收购推特纯粹是出于保护言论自由的愿望,目前马斯克已经任命NBC环球前高管琳达·雅卡里诺担任推特首席执行官,但自己仍将是推特的所有者。马斯克表示,他收购推特公司是因为这个社交网络正在对他希望改善的公民社会产生腐蚀效应,是出于正义感。他还自嘲但凡自己足够聪明,也不会花四百多亿去收购推特。而后马斯克介绍了他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大脑植入手术,目标是让瘫痪者恢复全身功能。马斯克此前多次预测均没有成真,因此一直抱怨进展太慢。在VivaTech活动上,马斯克证实Neuralink计划在网络直播中将大脑植入物植入一名四肢瘫痪的患者脑中。上个月,Neuralink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可以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这对这家初创公司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因为它正一直因处理动物实验而在美国面临各大部门的调查,而要得到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这样的坎坷也是在所难免的。就算Neuralink能够证明其设备在人体内是安全的,这家初创企业仍需要几年甚至可能超过十年才能获得商业使用许可。与此同时,Neuralink的估值在近几个月持续飙升。在两年前的一轮私募融资中,其估值近20亿美元,而现在的估值到了50亿美元,可见其潜力还是巨大的。

最后一个提到的话题自然是大众最为关注的特斯拉相关消息。马斯克表示以后特斯拉的市值取决于其能否解决自动驾驶的问题。他认为公司的价值主要建立在自动驾驶的基础上。特斯拉今年的汽车总产量差不多有200万辆,但这仍然只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2%,可谓微不足道。而自动驾驶的潜力在于其价值高到无法估计,即使给自动驾驶最终实现的可能性打个折扣,它也非常有价值,就目前特斯拉还只是提供高级司机辅助驾驶功能,公司市值早些时候一度突破了万亿。本次专访内容除了推特是带有自嘲的话题,其余无论是AI,SpaceX,脑机对接还是特斯拉,都足以改变全人类的生活方式,马斯克目前俨然举起了人类前进的大旗。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Xavier Zhang
June 19, 2023
股票和指数
甲骨文(Oracle)也终于搭上了AI这趟列车

热门话题多年来,在构建满足现代企业需求的云技术方面,这家数据库软件开发商一直落后于其竞争对手。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华尔街对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这家拥有46年历史的公司的表现相当满意。甲骨文(Oracle)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上涨了73%,在此期间的表现超过了除英伟达等少数以外的绝大部分的大型科技企业股票。该公司股价在2023年上涨了50%以上,这将是自1999年互联网繁荣以来股东收益最好的一年。

本周公司公布了2023财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增长为17%,达到138.4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37.4亿美元。高盛(Goldman Sachs)将其对该股的评级从卖出上调至持有。埃里森借此也登上了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的第四位,甚至超越了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到底是什么让投资者兴奋呢?没有意外,还是因为AI。细分来看,公司的云计算业务增长尤为显著,第四季度收入达到44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云基础设施部门贡献了14亿美元的收入,增长76%,而云软件销售额贡献了30亿美元的收入,增长45%。之前甲骨文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家技术过时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创新者。在炙手可热的云市场,它的CRM软件市场份额被Salesforce大量抢走,只能在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领域扮演一个小角色,该领域主导者又是亚马逊,微软和谷歌。

现在,由于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狂热,甲骨文正在加速增长。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埃里森表示,甲骨文的Oracle云2.0已迅速成为运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首选。做大语言模型开发的公司,如Mosaic ML、Adept AI、Cohere以及另外30家AI公司,近期与甲骨文签订了超过20亿美元的云服务合同。回首2020年,甲骨文的市值曾经跌至年轻的Salesforce之下,第二年,甲骨文重新夺回了领先地位。截至本周三收盘,甲骨文的市值为3300亿美元,而Salesforce的市值为2040亿美元。当前甲骨文的增长速度甚至要更快,其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7%,而Salesforce的增幅为11%。

分析师表示,从近期公司的快速增长业绩推断,甲骨文的相对于超大规模厂商的产品性价比优势正在得到市场的认可,这应该会让该公司的份额持续增长,尽管它进入IaaS的时间较晚。或许正如埃里森说的那样,甲骨文的Oracle云2.0比亚马逊的AWS更快、也更便宜,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消息面看,公司近来建立了与英伟达的深度合作,通过英伟达的芯片、人工智能软件,以云服务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力。甲骨文似乎很享受自己在人工智能淘金热中的地位,但市场预计云基础设施的这种高增长似乎很难一直持续下去。眼下,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历史上首次缩减规模,甲骨文也进行了一些裁员,但与同行相比,裁员人数相对较少。

整个2023财年看,公司收入创了5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增长18%是由云软件和基础设施两大战略性业务主导的。公司预计自6月1日开始的2024第一财季,总收入会增长8%-10%,云计算业务的增长速度,至少与2023财年相当。甲骨文之前的云服务客户主要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现在大至如埃克森美孚和辉瑞也在第四财季成为了其云计算客户。目前甲骨文仍是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杰富瑞投资银行近期将其股票目标价由125.00美元上调至135.00美元,笔者认为投资者如果再有靠近106或者110美元附近的低吸买入机会其将是不错的选择。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Jack Lin | GO Markets 新锐分析师

Jack Lin
June 16, 2023
中央银行
利率决议周 投资机会盘点

热门话题6月13日周二,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上升4%,连续第11次下降,为2021年3月以来最小涨幅,预期值4.1%,前值4月CPI为4.9%。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也有所放缓,同比上升5.3%,低于前值5.5%,并创2021年11月以来最低,但略高于预期5.2%。

整体来说,美国5月CPI通胀放缓迹象明确,这也为本轮美国加息周期开启以来,可能出现的首次暂停加息提供了理由。美国:暂停加息预期上升降息道阻且长五月CPI数据发布后,美联储将在6月15日FOMC会议上公布利率决议:加息还是暂停加息并进一步评估经济状况。

CPI数据放缓后,市场对美联储利率决议不加息的预期显著上升,根据芝商所美联储利率观察工具,目前预期美联储6月不加息概率高达94.23%,而前一日CPI未公布时仅为79.14%。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通胀状况显著改善,美联储周三将维持利率不变。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尽管5月份的通胀率已降至去年峰值的近一半,但仍远高于美联储目标水平2%。美联储仍可能随时回归到加息之路,年内降息可能道阻且长。美元指数美联储加息预期最为直接影响的投资品种就是美元指数, CPI最初令美元承压,原因是交易员完全认为本周联准会(FED)将“暂停”加息。美元指数一分钟内下探103.132,一分钟内跌幅达0.15%。不过,随着美联储可能在7月可能加息,且利率将大概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美元指数随后收复部分跌幅。最终消息当日美元指数DXY跌幅0.31%,收于103.306。

日线图来看,美元指数自去年9月以来下行趋势不改,美元指数自本月初以来一直走低。如果未来几天和几周内下跌加速,短期支撑位关注102.68附近。如果进一步疲软,可能下探100.8。上行趋势阻力位看向104.00,如果美元指数能够决定性地突破该水平,多头行情将开启。若美联储在本周意外加息25基点,美元将因此上涨。届时需重新审视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指向。澳元美元伴随美国暂停加息预期,而澳联储决心抵御通胀未来或仍有2次加息。澳洲与美国之间的利差下降利于澳美货币对开启上涨趋势,自6月以来的9个交易日中已达成8次日内上涨。目前日线图来看,澳元已经站稳100日及200日均线之上,短期阻力位0.68仍有效,澳币突破或蓄势待发。澳洲方面,后续关注消费者信心和就业数据。6月13日,澳洲westpac消费者信心指数79.2,前值79,但低于100显示消费者信心仍不足。倘若6月15日的就业数据再次表现强劲,澳联储加息预期确定或将继续为澳币强势提供动力。

美油美国CPI数据公布后得益于风险情绪回升, WTI原油一分钟内上涨0.33%,随后最高涨至69.79美元,6月13日消息当日最终涨幅2.89%,终结连续三日下跌,但是70美元关口阻力明显。此外,油价的反弹也与欧佩克月报对“供应缺口”发出警告息息相关。欧佩克月报显示,预计2023年下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235万桶/日,增幅为2.4%。这与上个月预测的233万桶/日基本持平。但同时,欧佩克警告称,由于5月的石油产量出现明显下降,全球石油市场接下来将出现供应缺口。后续美联储利率决议若如期暂停加息,美油仍有多头上攻击的机会。短期而言,WTI原油维持于67.0-75.0区间内整理,阻力位可看向80.0美元。

黄金美国CPI数据放缓的消息迅速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黄金一开始下跌,但迅速从日内低点1949.20飙升至日内高点1971.02,也就是说金价在1分钟内波动了将近22美元,但又快速地回吐部分涨幅,1分钟内最终收于1967.61美元。

今年以来,黄金自冲高2081.82美元后,自5月18日始终在1933.73美元至1985.73美元间整理。如果黄金能够突破2000美元关键位置,可能开启多头行情。反之,如果向下突破1933.73美元,空头可能进一步争夺下方位置。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也随之减弱,因此近期黄金大概率仍维持区间震荡。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ecilia Chen | GO Markets 分析师

Cecilia Chen
June 15, 2023
中央银行
美股集体高开,美联储暂停加息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热门话题周一,即6月12日,预计美联储将暂停加息的市场预期提振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导致美股全线高开。当天收盘时,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连续三天上涨,创下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道琼斯指数连续五天上涨,达到一个多月来的新高点,即4月28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明星科技股普涨,其中苹果股价上涨1.6%,报收183.79美元,创下历史收盘新高;特斯拉股价上涨2.22%,连续第12个交易日上涨。市场分析师指出,美股当天走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市场预计美联储本周会议不会加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该央行在周三的会议上将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78.6%,而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仅为21.4%。据财联社6月13日报道,Certuity联席首席投资官Dylan Kremer认为,美联储不太可能在本月加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加息进程到此为止,“我们认为他们再次加息和不加息的可能性五五开,明日的CPI报告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利好消息。”

特斯拉股价连续上涨,苹果创历史新高大型科技股继续保持上涨势头,苹果股价上涨1.56%,收报每股183.79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收盘价。苹果公司的市值目前约为2.89万亿美元,距离3万亿美元的大关仅有约1%的涨幅。特斯拉股价上涨2.2%,连续第12个交易日上涨,创下自该公司2010年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据财联社6月11日援引S3 Partners的数据,特斯拉股价连续上涨11个交易日期间,做空该公司股票的交易员已经累计损失约60.8亿美元。马斯克在上周五重申,特斯拉的市值有望有一天超过苹果和沙特阿美公司的总和。马斯克表示:“在这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是有可能的。”

其他大型科技股中,亚马逊股价上涨2.54%,Meta股价上涨2.30%,微软股价上涨1.55%,谷歌C股价上涨1.20%,Netflix股价上涨0.94%。芯片股集体上涨,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3.31%。其中,莱迪思半导体上涨8.26%,博通上涨6.31%,英特尔上涨5.52%,AMD上涨3.42%,英伟达上涨1.84%。中概股方面,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09%,收报6681.95点。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小鹏汽车上涨11.16%,蔚来上涨8.67%,阿里巴巴上涨0.42%,京东上涨0.33%,拼多多下跌0.01%,百度下跌0.62%,理想汽车下跌1.98%,好未来下跌2.42%,新东方下跌4.29%,爱奇艺下跌5.08%。美联储6月或跳过加息最近,澳大利亚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相继意外加息,给即将到来的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增添了悬念。这两大央行之所以重启加息,主要是受到通胀意外反弹的影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超出市场预期,迫使央行采取行动。市场对于全球加息浪潮是否会卷土重来以及美联储的加息前景感到担忧。市场对于美联储的加息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尽管美联储一直强调货币政策将基于数据决策,但最近的经济数据并未明确指示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此外,信贷紧缩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限制。目前,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仍是对抗通胀。尽管美国的通胀数据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就业市场方面,虽然5月的非农就业数据表现出韧性,但失业率的上升与新增就业数据背离,对就业市场的走势存在疑虑。对于6月美联储是否会加息,市场存在不同观点。一些人认为美联储可能会继续加息,而另一些人认为美联储可能会选择在6月跳过加息,倾向于在7月份加息。考虑到信贷紧缩的不确定性,一些机构建议在风险管理的考虑下暂缓加息。市场对于近期央行加息的行动和美联储的决策存在分歧。在经济数据和风险管理的影响下,美联储是否会在6月加息尚不确定,需要进一步观察。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Yiduo Wang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Yiduo Wang
June 14, 2023
中央银行
要控制物价,就必须有更多的失业和裁员——澳洲央行的选择

热门话题在上周的加息之后,澳洲央行在过去的13个月里已经出现了12次加息,把澳元利息从0.1%的历史地位,推至4.1%的高度。虽然依然低于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但是短短一年内的连续加息,使得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企业公司都感受到了巨大的改变。当上周2下午澳洲央行再次宣布加息之后,澳洲当地媒体就不断发布各种评论和文章,纷纷指责澳洲央行的行为将会对消费和房贷民众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甚至有的媒体直接说,澳洲央行将会带澳洲步入衰退等更加吸引眼球的标题。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去看一下澳洲央行的官网,就不难看到,澳洲央行成立之初最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三点:维持澳洲货币的稳定,保持澳洲高就业率,以及维护澳洲经济繁荣和民众生活水平。

但是既然这三点是澳洲央行最大的三个目标。为什么澳洲央行还要不断加息来伤害经济呢?即使现在市场已经非常担心澳洲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澳洲央行依然不停止,并且还要更加坚定的加息呢?这难道不是和它们本身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了么?今天我和大家就来用最简单的话来尝试解释一下澳洲央行背后的逻辑。在澳洲央行成立的60多年时间里,和西方其他主要的央行或联储一样,它的作用一直以来就是通过使用货币政策,例如增发和减少货币发行量,以及增加和减少货币的标准利息来调控经济。而澳洲央行之所以可以仅靠货币量和利息高低就可以影响经济的主要依据,其理论基础就是来自于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姆·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在1958年提出的一个名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失业率低,就说明就业市场里职位多,可以选择的人少,这样雇主就不得不提高薪资而期待找到合适的人,因此工资压力就会增加。而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大家可用资金的上涨,如果假设商品数量保持一致的话,可用资金的上涨,就会增加消费,进而导致价格上涨,最终加剧通货膨胀。就业、工资和通胀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一直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管理社会方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也是澳大利亚央行60多年来主要的政策依据。换句话说,包括澳洲央行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央行和联储都认为,为了保持物价上涨在可控制范围内,那失业率就不可能太低。因为过低的失业率,会导致找工作过于简单,就会逼得雇主不断提高薪资待遇来找到合适的人,这样的情况就发生在2020-2022年。大家会有一个疑虑,难道全民就业,或者说低失业率不好吗?为什么控制物价,会比让人有工作更加重要呢?因为过高的物价,会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一旦一个国家的运行成本过高,那就意味着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运行成本过高的国家的竞争力将会越来越低。制造业在澳洲几乎消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也是为什么澳洲央行行长对于这次联邦政府大幅提高最低工资的强烈反对。因为过去12个月澳洲央行做的所有的加息,最终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减少民众手中的可用资金,来减少消费和贷款活跃度,进而让企业和商家减少对于未来发展的期待,从而减少职位的需求。结果本来罗行长以为加了8,9次之后,随着企业减少职位,失业率会缓慢增加,进而让同样职位的平均工资可以降低,结果政府直接大幅提高了最低工资,让罗行长感觉自己前功尽弃,差点吐血。我说的直接一点,也不要给大家普及经济学原理了。就是包括英美和澳洲的央行都认为,失业率不能太低,应该维持在4.5-5%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促进人才竞争和企业择优选择,同时可以避免企业因为为了找人而相互加价。而相比较高物价下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断被削弱,4.5-5%的失业率下,政府支付的失业金的代价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矛盾就来了:央行虽然不能直说,要让更多人失业才能控制物价,但是加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失业率增加,让经济冷却。说白了,央行希望用自己制造的短痛,来避免因为澳洲陷入长期高物价的长痛时代。

但是现在的联邦政府却完全不是这么想,因为从上一届政府传下来的失业率已经几乎完美了,如果失业率在这届政府手上提高了,那以后还怎么连任?所以,为了保持现在的低就业率,联邦政府不但反对连续加息,而且还提高了最低工资。普通民众不知道原理,但是经济学家和专家其实心里都明白得很:失业率不下降,工资水平不下降,物价不可能下来。只是这是敏感话题,谁也不敢说。因为媒体一定会抓住一点:你是不是意思说要更多人失业,更多裁员,才能控制物价?谁敢说这话,谁就是不关心老百姓死活,肯定要被扣上帽子。澳洲央行罗行长,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他说的话都是没有考虑澳洲党派和立场的。其实都是大实话,但是往往大实话非常得罪人。就连他自己10年前使用的央行优惠贷款政策也被媒体扒出来当作黑料。其实只要是那时央行的全职员工都可以享受房贷折扣。而且现在澳洲各大银行自己的几万名员工也都有一定的贷款折扣。总结今天的文章,观点就是:失业率上不去,物价很难下跌。但是现在澳洲央行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失业率,但是政府做的一切都是要维持现在的低失业率。两边用的劲都使得不在一个地方,双方的目标都不一致,就难怪澳洲的物价迟迟下不去了。那未来怎么办?9月任期结束以后换一个行长?换个行长也没用,因为只要目前联邦政府不能在失业率问题上有所改变,那新行长也没啥办法。、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Mike Huang
June 1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