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及洞察
.jpg)
摘要
IEA 最新月报显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仍具韧性。尽管库存持续回升,但 OECD 库存整体仍低于五年均值,市场对供应中断高度敏感。OPEC、IEA、EIA 均上调非 OPEC 供应,未来可能出现“松中带紧”的供需结构。原油价格在供应宽松预期与地缘扰动之间反复震荡,波动率下降但敏感度上升。油市表现也可能通过风险偏好外溢至能源板块、商品货币及相关市场。
一、全球原油供需前景:IEA 月报核心要点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原油月报显示,全球石油需求虽较去年降温,但整体依旧保持韧性 [1]。先进经济体消费表现好于预期,有效抵消部分新兴市场的疲弱需求。IEA 预计 2025–2026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保持温和增长。然而在供应方面,如果 OPEC+ 维持当前产量政策且需求不出现明显下滑,全球石油市场未来数个季度可能重新进入“边际紧平衡”状态。IEA 同时指出,高油价、全球经济放缓、电动车渗透等因素正在逐步压制需求增速,使油市呈现出“短期紧平衡、长期温和宽松”的结构。
二、多机构观点对比:OPEC、EIA 与 OECD 数据
三大机构对于未来市场平衡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对非 OPEC+ 供应增长和需求韧性的不同假设。总体来看,市场普遍认同未来供应将更加充裕,但对于过剩的规模和时间点存在分歧。

图 3:三大机构对 2025-2026 年需求与供应增长的预测对比,显示供应增长普遍超过需求增长,预示市场将进入供应过剩周期。
OPEC 的观点相对乐观。OPEC 预计 2025 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约 130 万桶/日,2026 年略高至 140 万桶/日 [2]。与此同时,OPEC 在最新报告中连续上调非 OPEC 供给预期,并首次将 2026 年市场从“短缺”调整为“小幅过剩”,反映其判断未来供应增长可能快于需求。
EIA 的判断更偏向供应充裕。EIA 上调了美国页岩油产量预测,指出 2025 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同时,全球供应预期被上调至日均 1.06 亿桶,高于全球消费的 1.041 亿桶,意味着未来库存可能持续累积 [3]。EIA 预期 2025–2026 年库存增加将对油价形成中期压力。
OECD 库存虽然持续回升,但仍低于五年均值。IEA 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观测库存前八个月净增约 2 亿桶,但 OECD 商业库存仍比五年均值低约 6700 万桶。整体来看,库存虽然恢复,但仍处历史偏低区间,使油市对供应中断的敏感度依旧很高。

图 1:OECD 商业原油库存近 5 年对比最新水平,显示库存虽有回升但仍低于五年均值。
三、原油价格走势:WTI 与 Brent 如何消化预期
2023 年下半年,布伦特因供应紧张和地缘冲突预期一度突破每桶 90 美元。然而进入 2024–2025 年,随着供应回升和库存恢复,油价整体震荡下移。近期价格承压主要来自供应过剩预期强化以及美国库存意外上升。

图 2:WTI 与 Brent 价格从 2025 年初的高位回落,近期在 60–70 美元区间震荡。
尽管地缘事件偶尔推升价格,但反弹难以持续,因为供应宽松的结构性预期迅速重新主导市场。WTI 与 Brent 的期限结构一度出现小幅 Contango,显示短期供应充裕压制近端价格,而远月因长期需求预期而保持相对坚挺。整体来看,油市呈现低波动、弱趋势但对消息高度敏感的特征。
四、驱动油市的关键变量:地缘政治与供应端不确定性
运输通道风险仍是油市最大的潜在冲击点之一。全球三分之一海运原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受阻便可能引发油价剧烈波动。衍生品定价显示断供概率虽低,但属于典型的“低概率、高冲击”事件。
OPEC+ 的政策滞后性也带来结构性波动。减产会压低库存、推高价格,但高油价又刺激非 OPEC 增产,使市场重新宽松。美国页岩油增速放缓进一步加剧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削弱其作为“摇摆产能”的角色。此外,俄罗斯、伊朗等国因制裁和冲突导致出口波动,更加剧油市敏感性。
五、油市变化的外溢影响
能源板块通常与油价同方向变动,但反应速度较油价更平缓。油价对风险偏好的溢出效应也容易影响澳元等商品货币。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往往提升商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与风险情绪,而价格下跌则可能压制相关货币表现。
六、原油市场风险提示
- 数据发布风险: EIA 每周库存、IEA 与 OPEC 月报可能导致短线波动。
- 地缘政治风险: 产油区冲突、海运通道中断、制裁变化均可能影响供需平衡。
- 宏观风险: 利率政策、美元走势及全球经济增速变化都可能改变需求前景。
结语
IEA 最新展望显示,全球油市进入“边际紧平衡”阶段:库存修复但仍偏低,供应端不确定性大于需求端。在这种结构性环境下,油市会对政策、地缘事件与供给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理解供需框架、关注库存趋势与识别关键风险,将是未来判断油市走向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25, October). Oil Market Report - October 2025. https://www.iea.org/reports/oil-market-report-october-2025
[2] OPEC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2025, November).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https://publications.opec.org/momr
[3] EIA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5, November). 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https://www.eia.gov/outlooks/steo/


热门话题近期英伟达通过AI制作了一个软件NVIDIA Maxine Eye Contact,就是在视频时,当参与者看着屏幕而不是摄像头时,会出现眼神不对视的情况,从而降低沟通质量和交互体验。该技术使用摄像头和深度学习模型,跟踪人眼的位置,以模拟眼神对视的效果。既避免了社交障碍,也提高了视频通话质量。那么英伟达这家公司怎么样呢?是否有投资前景呢?

Nvidia Corporation (NVDA) 是一家领先的技术公司,专门生产图形处理单元(GPU)、人工智能 (AI) 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Nvidia一直处于技术行业创新的前沿,并始终如一地向市场提供尖端产品。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业绩、业务部门和股票表现,以确定其作为有价值投资机会的潜力。

整体分析财务业绩:英伟达近年来一直表现强劲,尤其是在游戏和数据中心领域。该公司的游戏部门一直受益于电子竞技的日益普及以及对高性能游戏GPU 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需求不断增加,数据中心部分出现了快速增长。Nvidia拥有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并且一直盈利,收入增长记录良好。在最近一个季度,该公司报告收入为 5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本季度净收入为 19 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 12.5 亿美元。股票表现:英伟达的股票一直备受追捧,近年来股价大幅上涨。该公司拥有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稳健的收入增长记录,这一直推动股价走高。在过去5 年中,Nvidia 的股价涨幅超过 500%,大幅跑赢标准普尔 500 指数。

行业分析半导体行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部门,因为它在电子设备和组件的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对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 等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该行业近年来出现了显著增长。对于英伟达而言,在人工智能方面,其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始终如一地向市场提供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产品。该公司的GPU 和 AI 软件广泛用于数据中心的各种应用,包括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Nvidia也一直在大力投资 AI 芯片和软件的开发,以满足对这些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在 GPU 市场,Nvidia 面临来自 AMD 和英特尔等其他科技公司的激烈竞争。然而,Nvidia的品牌声誉、对创新的专注以及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帮助它确立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该公司拥有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良好的收入增长记录,这有助于其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财报分析-损益表:

(Source: FactSet)从财报中也可以看出英伟达产品的发展历史。首先是16-19年的高速发展,10系列和20系列的显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超高的性价比,独具一格的光线追踪技术,每一项都是创新与突破。于是在这几年净利润快速上涨,在16-17年更是上涨了171.34%,直接从614 million上涨到了1666million,更是在2019年到达了4141million。到了2022年财年,更是达到了9752million的净利润,增长率达到了125.12%。然后在2022年的增长是难以复制的,因为主要是虚拟货币的挖矿需求,导致30系列显卡的溢价,超额销售,因此,新的一年净利润可能不会很好看。-资产负债表:

(Source: FactSet)资产方面,NVIDIA在15-19年增长幅度并不是很大,总资产在2018年之前都是在10000million左右,直到2019年开始激增,到2021年结束,其总资产已经到了44187million。在19-22年翻了3倍之多。其次,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率也有所增长,用公司的总负债除以净资产来计算,此数据用于衡量公司的杠杆。NVIDIA的债务权益比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低,而且稳定的情况,最高的时候2017年只有48.94%。由此看来,NVIDIA一直是一个低杠杆的公司。其公司和股票对股东具有较低的风险。市值的得益于芯片行业的快速进步,NVIDIA市值从2019年的87billion上涨到如今的542.96 billion,顶峰时候到达过816.9billion,也是行业里面的龙头。-回报率分析:

(Source: Investing.com)整体来看,NVIDIA的5年回报率基本上高于市场,而近一年回报率比较低迷一些。技术分析

(Source: Tradingview)周线级别上目前大趋势是向上趋势,下方支撑未破,上方突破阻力。行情在周线上走出了头肩的走势,目前冲出颈线位向上而行。

(Source: Tradingview)在日线级别上,之前提到过的100-120支撑带良好地支撑住了NVIDIA的股价,而目前突破了192-206的阻力带,阻力带转换为支撑带,目前有一定向上动能。近期股价有一定的回调,并且接近192-206支撑带,若是可以撑住,那么股价仍有向上机会。估值估值方面,市场上多家公司给予了NVIDIA目前买入建议。整体多家公司的估值汇总,NVIDIA目标价格在175-275之间。当然,如果说未来发生不确定事件时,目标股价也可能发生变化。

总结总之,NVIDIA 是一家成熟的技术公司,在创新和财务业绩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虽然技术行业竞争激烈且不断发展,但 NVIDIA 对游戏、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关注以及强劲的财务业绩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40系列的显卡低性价比可能造成2023年收入的一个隐患,加上经济条件的不好,可能对于高科技行业也是一个挑战。股价方面,技术面已经来到了关键区域,值得关注,若是技术面支撑192-206不被跌破,持有和买入将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您也对英伟达有着分析或者见解,欢迎联系我们,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eo Yuan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热门话题2月7号澳联储宣布加息,现金利率在未来将继续保持高位,那么加息势必会影响银行业的未来股价走势,银行板块股票是否值得持有呢?在银行板块,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以下称“CBA”)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大、全球第九大银行,在银行业中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CBA素以经营稳健著称,享有全球的声誉,是全球长期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八家银行之一,2010、2011年连续被《亚洲银行家》杂志评为亚洲最佳零售银行。CBA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零售、公司以及机构银行业务、基金管理、养老金、人寿保险、股票投资及经纪服务。

公司战略分析:首先,CBA制定了低成本的发展战略。CBA的全部业务主要包括零售银行服务部门,商业银行部门,机构银行与市场部门,新西兰部门以及企业中心与其它业务部门。其中核心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较低,公司净利息收入仅增长1%,而贡献较大的是其他运营收入以及贷款减值效益两项。比如风控的衍生品收入从2021财年的2,300万提高至4.2亿澳元,以及2022年3月,CBA将杭州银行10%的股权卖给杭州政府,因此股权收入从21财年的5.99亿升至10. 12亿。由此可以看出,CBA依靠低成本的策略来提高运营效率以创造核心业务外的收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利润增长此后的可持续性不高。财报分析-损益表

(Source: CBA)从上周三CBA公布的2023财年半年报可以看出,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6个月中,CBA的营业收入达到135.93亿澳元,增长了12%。这是由核心业务包家庭、商业、机构贷款销量增长,以及净息差回升所推动的。CBA的半年净息差目前达到2.1%,同比增长18个基点。-资产负债表

(Source: Morningstar)首先,CBA的总资产自2018到2022年一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到2022年结束,总资产已经达到1,215billion。其次,CBA的债务权益比率(总负债/净资产)自2018到2022年一直在13上下波动,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位置,表明CBA是一个杠杆较低且波动不大的公司,故其股票对股东具有较低的风险。-盈利能力分析

(Source: CBA)从上周三CBA公布的2023财年半年报可以看出,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6个月中,CBA的ROE为14.1%,同比增长80个基点。由此也可以看出CBA仍维持稳健态势,权益投资长期风险较低。关于澳联储的加息政策,是怎么影响CBA的股价呢?首先一方面,在未来澳联储持续加息的宏观环境下,CBA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上升,但其融资成本并不会随加息政策的颁布而加快上升速度,所以CBA未来仍可以通过利息差来赢得更多业务收入以及赚取更多利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市场份额。然而另一方面,行业加息意味着CBA的存贷款利率也会随之提高。存款利率提高给CBA带来更高的收益率的同时也支付了更多的利率给客户,可能会导致CBA在存款业务方面的利润率下降。这些对CBA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完整证券研究报告请联系GO Markets小助手获取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Nicole Hu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热门话题生活在澳洲的朋友们应该都会对于过去大半年中连续的加息记忆深刻。每个人的生活成本都因为物价和房贷压力而不断增加之时,如果你要是知道了澳洲的主要商业银行却因为不断加息而赚的盆满钵满,不知道你会不会气得半死呢?我想,即使少数人不会,但是澳洲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都已经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而这个不满也逼得澳洲国会在上周召开了特别听证会,当着全国媒体的面,直播了当面质问澳洲央行行长的全过程。

当普通人的生活因为连续加息而不得不减少开支,甚至有很多家庭因为2021年时央行主席说到2024年之前不会加息因此买了投资房如今痛苦不堪时。澳洲多个银行的财报却意外超过了投资者的预期。经过多次加息之后,澳洲最大的联邦银行CBA上周三报告称,其截至12月上半财年的现金收益为51.5亿澳元,增长了9%,因为它大幅提高了股息,并表示计划增加10亿澳元的股票回购。CBA股东将获得2.10澳元的中期股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澳分或20%。虽然它的CEO 预计澳洲经济2023年将会放缓,但是联邦银行判断澳洲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固,这个判断来自于澳洲相对的低失业率、强劲的出口和不断增加的移民数量。这些都是澳洲经济对比欧美经济体的优势。那为什么咱们普通人加息之后日子不好过,但是银行却赚得越来越多呢?今天我和大家简单说一下原因。其实归纳到一句话就是:利润增加的速度超过成本增加的速度。我们知道,澳洲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通常有几种渠道,其中主要来自于1.客户的存款,2.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券来融资。其中后者一直是澳洲银行最大的融资渠道。因为过去10年中美元一直保持相对很低的利息,而澳洲银行的国际信用评分又几乎是最高的。因此澳洲的银行就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获得大量的廉价资金。之后用以澳洲当地远高于成本的贷款利率把这些钱借出去,以此来获得收益。

那虽然美国在过去半年也多次加息,但是美元债券的融资成本,以及日元,欧元的融资成本的增加速度,依然远远低于了澳洲央行自己的加息速度。举个例子,如果原来我需要支付2%的成本从美国欧洲借钱,然后用3%的利息放出去。现在成本增加到了4.5%,但是银行借给我们买房时候的贷款利息则提高得更多,达到了6%,甚至7%。这中间的利息差,就是银行的收入。除了从海外债券的融资成本增速没有澳元加息快之外,澳洲银行另一个不太光彩的赚钱方法就是通过放慢定期储蓄账户的利息上涨,来走时间差。举例来说,如果你去银行存钱对比你去银行贷款买房,你会发现,每次澳洲央行加息之后,房贷账户会在短时间内就更新,提高月供。但是定期存款的账户,则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几个月才会提高存款利息。这中间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利息差,也成为了银行大幅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别看这不同步的时间可能只有10天半个月,但是一旦把资金总量加上去,几百几千亿的规模下,即便0.25%的年化利息,10天半个月下来也会造成天文数字的差别。所以综合来说,未来澳洲还会继续加息2-3次,而银行的融资成本,不论是存款融资,还是海外债券融资,都不会同步跟随加息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预计到,未来通过时间差澳洲商业银行还将会赚取更多的利润。

那第二个问题来了:既然这银行业在加息下这么赚钱,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几个月澳洲股市也会一样走强呢?虽然我不能回答澳洲股市一定还会大涨,但是我的猜测是,澳洲股市未来如果和欧美相比,一定只会好,不会差。为啥呢?因为从行业比重来看,澳洲股市里最大的两个板块是金融和矿业。金融板块因为刚才说到的利息差未来加息没有停止之前肯定不会差,而矿业今年对于澳洲来说就成为额外的一个机会板块了。其最大的理论支撑也是来自于中国结束清零政策后对于经济复苏的期待。虽然我们知道情况要残酷的多,但是从目前国内街道的车流和餐馆的情况来看,肯定会比2022年好。也许海外出游增加的并没有这么快,但是预计从今年7,8月开始,也就是暑假开始后,会有越来越多依然有条件的民众会选择出国。我知道过去几个月,网上很多文章,很多专家都在说,2023年很难,美国自己也不知道会不会衰退。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2022年,有很多对澳洲有利的政策和变化:例如不断增加对于电动车电池的需求,例如中澳关系缓和引发澳洲农产品以及煤炭和铁矿石潜在需求量的提升,加上澳洲还有可以通过移民,随意控制人口增长数量从而控制消费总量的移民政策。这些变化都从不同方面帮助澳洲在全球经济压力山大的时候,依然有着相对于比较从容的应对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比喻的话就是,大家在沙漠里跑长跑都累得半死的时候,澳洲选手还有半瓶水可以喝。也许各国都很累,也许今年的确难,但是即便如此,在原材料出口,旅游业逐步回复,留学人数逐步回升,以及移民人数放开的种种政策应对下,澳洲的情况不会差到哪里去。大家可以放心。

以上的观点,其实在澳洲股市的表现中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尤其是随着1月中国的病情人数得到明显改善以来,澳洲股市基本上就一路在上涨。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透支”未来利好政策达到的,但是也说明了投资者对于澳洲未来经济信心在恢复。要是对经济没信心,谁会投股市?如果大家都不投股市,怎么会反弹,怎么会上涨?联邦银行和必和必拓怎么会双双达到历史新高?所以有些话,大家听,可以,但是在信之前,一定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自己不确定的,可以给我们打个电话,虽然我们不是所谓的专家,但是我们每天面对经济新闻,面对金融数字,就算自己的观点不够深入,但是也会看到,听到足够多的市场分析和观点。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热门话题周五美股锂矿股暴跌,南美三巨头雅宝,智利矿工和Livent集体跌近10%,美国本土的锂矿潜力股PLL刚站上发行价就暴跌超12%。尽管我们知道中国碳酸锂的价格一直在回落,从11月高点近60万元每吨跌到了目前的47.25万元每吨,但原本整体预估还是会在高位缓慢回落,在全世界锂矿还没有全面开采到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不至于锂价崩盘。只不过这种市场预计正在被打破,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或许就是整个锂价周期入冬的分水岭。

据国内媒体17日透露,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近期正向车企主动推行一个“锂矿返利”计划,以实现电池降价。该计划面对理想、蔚来、华为、极氪等多家战略客户,要求在未来三年把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按照20万元/吨结算,而签署这项合作的车企,需要将约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合同将在今年三季度开始执行。从宁德时代的电池负极材料主供应商之一贝特瑞得到的消息是,宁德时代在电池降价的同时,也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提出了降价要求。而贝特瑞已经根据其要求,针对性地下调了材料价格。关于锂矿返利计划目前还未得到宁德时代当事人的确认,所以消息暂时还不是官方的。如果消息属实,宁德时代此次主动降价明显是为了巩固国内市场份额。从去年全年以及今年1月的国内动力电池装车数据来看,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绝对优势正不断缩小,且面临着以比亚迪为首的竞争者的挑战。2022年,比亚迪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86.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2.46%,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为400万辆,照此趋势,未来其电池装车赶超宁德时代是很有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宁德时代此次推出降价计划,目的再明确不过,即稳固龙头地位。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此次主动降价,也是因为电芯成本已明显下行,为降价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自去年11月以来,以碳酸锂为代表的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高位跳水,直到目前仍处于下跌模式。截至今日,与电池级碳酸锂的历史高位相比,已下跌超过20%,传导到电芯主材上,正极材料方面,镍钴锰523三元锂材料与磷酸铁锂型的均价较去年11月下滑幅度也非常明显。负极材料方面,除终端市场需求走弱之外,焦类原料价格下跌及石墨化产能持续释放,石墨化价格持续走低,人造石墨负极成本下滑,人造石墨的下滑幅度达20%。电解液方面,成本占比最高的六氟磷酸锂受碳酸锂价格带动,价格也持续走低,叠加终端需求趋弱下电池企业采购量减少,价格亦有较大跌幅,三元及铁锂用的电解液跌幅均超过20%。这使得电芯成本与2022年11月相比大幅下滑,方形磷酸铁锂电芯成本下滑幅度达到了12%。由此可见,宁德时代此次的降价计划也是对未来的碳酸锂价格走势做出了自己的预判,而协议中提出的20万元/吨或许会是一个关键的未来平衡价格。在1月8日,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是价格竞争,背后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碳酸锂价格必将回归到20万元/吨左右的价格,甚至更低,供给会逐步多元化改善。”这样的对应应该不是个巧合。

锂电池大幅降价最终受惠的还是新能源产品用户,但首先冲击的是锂矿企业,过去几年暴利的时代宣告结束。缺少长协机制又无核心技术支撑的材料生产商也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回看澳洲上市的锂矿股,鼎盛期已过,原本分成的三类锂矿股当下似乎无一可取了。以MIN,PLS,AKE为主的已有产出类,以AGY,SYA和CXO为主的就要实现产出类,以及以GL1,WR1等一大部分未来会有产出的锂矿股,当然包括手握特斯拉锂矿供给企业,暴利时代的终结将令整个行业走向冬天。原本翻了几倍几十倍的锂矿股,接下去都是面对挤掉泡沫体现价值的时候。我们在持仓布局当中需要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尽管新能源电车的趋势未改,锂电池其余相关产业的股价还会有长足的进步空间,比如电极材料,电解液,电池组装和测试等,但是该对当下没有业绩支撑却已经翻几倍几十倍的相关股特别是锂矿股道别了。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Australia’s biggest lender has suffered a dropped in price the last few days. Shares in the bank fell as much as 5.7% in early trading in Sydney while the broader market (.AXJO) fell 1.0%, amid concerns of a weaker mortgage business in the high interest rate environment and the bank's lending margins peaking. Key points Brokers think that CBA’s margins can benefit from higher interest rates, however bad debts could rise CBA shares are down approximately 5%, which is a similar fall to the ASX 200 Morgans thinks that there’s more declines to come for CBA shares, though the dividend is expected to rise However, is not all doom and gloom when you peel back the layers as long-term shareholders would testify that while CBA shares have dropped 15% over the past week, it only registers an 8.5% drop in the last 6 months.
They are also sitting at the same price it was before the COVID-19 crash of 2020. Morgans is expecting a growing dividend from the big bank in the future. The estimated grossed-up dividend yield is 5.7% in FY22 and 6.25% in FY23.
After 8 rate hikes in 2022 and a further quarter-basis point raise last week, the central bank has indicated more tightening ahead to stamp out inflation. Soaring rates have cooled off the housing market and added to rising cost of living. "We expect business credit growth to moderate and global economic growth to slow during 2023," sai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Matt Comyn. "However, we remain optimistic that a soft landing for the Australian economy can be achieved." "We are conscious that many of our customers are feeling significant strain from rising interest rates, alongside the rising costs of electricity, groceries and other household items,” Comyn said in an analyst and investor briefing. Comyn said some customers have drawn down savings and reduced spending, but they have not fallen behind on repayments yet.
To conclude the RBA interest rate hike was always going to affect the markets and cost of living, this much was advised at the Jackson Hole meeting last year. Many analysts and bankers hope that Australia has enough about them to have a soft landing and avoid a recession coming into 2023. GO Markets provides access to a range of Securities in the ASX, NASDAQ, NYSE and LSE and other additional major markets, by providing our clients with access to a platform, where you can either build a diverse portfolio of ASX Shares, or alternatively you can trade these markets as a CFD, visit us here for more information www.gomarkets.com/au or call us on 03 8566 7680 to speak to one of our Account Managers.
Sources: https://www.fool.com.au/, https://www.reuters.com/


US telecommunications giant Cisco Systems Inc. (NASDAQ:CSCO) announced the latest earnings results for the fiscal Q2 ending January 28, 2023, after market close in the US on Wednesday. Cisco beat revenue and earnings per share estimates for the quarter, sending the stock higher. The company reported revenue of $13.592 billion (up by 7% year-over-year) vs. the $13.419 billion estimate.
EPS reported at $0.88 per share (up by 5% year-over-year) vs. $0.855 EPS expected. Cisco also announced a quarterly dividend of $0.39 a share. CEO commentary ''With Cisco's strong Q2 performance, our fiscal 2023 is shaping up to be a great year," Chuck Robbins, CEO of the company said in a press release. "The modern, highly secure networks we are building serve as the backbone of our customers' technology strategy.
This,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 of our ongoing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operational discipline gives me confidence in our future," Robbins added. Stock reaction The latest result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hare price. The stock was up by 5.24% at market close on Thursday in the US, trading at $50.96 a share.
Stock performance 1 month: +10.99% 3 months: +10.68% Year-to-date: +8.24% 1 year: -7.54% Cisco stock price targets Loop Capital: $66 Piper Sandler: $53 UBS: $51 Cowen & Co.: $64 JP Morgan: $55 Credit Suisse: $69 Rosenblatt: $53 Wells Fargo: $57 Raymond James: $63 Morgan Stanley: $55 Cisco is the 46 th largest company in the world with a market cap of $211.81 billion. You can trade Cisco Systems Inc. (NASDAQ:CSCO) and many other stocks from the NYSE, NASDAQ, HKEX, ASX, LSE and DE with GO Markets as a Share CFD. Sources: Cisco Systems Inc., TradingView, MarketWatch, MetaTrader 5, Benzinga, CompaniesMarket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