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及洞察
%20(1).jpg)
好久不写文章了,重新到电脑前找感觉,果然还是验证之前小时候的那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十天不练观众也知道。虽然平时事情太多,但是为了给新来的同事们树立榜样,再忙我也可以做到一周一篇,其他人就不能找借口。所以我必须以身作则。
言归正传,最近墨尔本很不太平,不仅仅是各种偷盗,当街伤人事件层出不穷。更严重的是每个月几乎都有大规模的反移民游行抗议。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虽然澳洲主流阶层和过去30年买房的既得利益者都因为大量移民的获利丰厚,但是更多的底层民众,没有买房的,或者还在租房的人群,却的的确确因为不断上涨的住房成本和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而举步艰难。
墨尔本,这个曾经连续多年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在过去的5年却经历了惊人的倒退。由于州政府巨大的债务欠款,导致过去几年整个州的财政都围绕着尽快还清欠款的主题在制定政策:从翻倍的地税,到增加的企业工资税,到为了还债而减少的公共投入,以及过于宽松的青少年保释政策,使得墨尔本的整体经商,就业和居住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恶化。以房价举例,作为澳洲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其平均房价现在居然还低于了更小的城市布里斯班和阿德雷德,这种短期的价格倒挂无疑就是在讽刺维州当局。连澳洲的投资者都逃离墨尔本,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当然咱们今天的内容不是喷社会问题,抱怨了一大堆,内心增加负能量,还得我自己消化。不划算。
言归正传,澳洲最大的财经媒体AFR,在上周四发表了一篇文章,基本意思就是,澳洲最新出台的就业数据太差,基本注定了澳洲央行距离降息不远了。

根据澳洲统计数数据,澳洲9月的失业率从之前的4.2%骤然上升到了4.5%,短期的严重恶化,可能会使得澳洲央行原本准备稳定慢慢降息的计划被再次打乱。
大家可以参考我过去几个月甚至去年的文章,其实我本人一直认为,并且坚持我的观点,就是澳洲的物价并没有怎么好转。不论是买菜,吃饭,手机电器,还是娱乐消费,旅游,开车汽油保险,以及租房建房。所有澳洲统计局在计算物价时会参考的项目,我看了一遍,价格上涨幅度就几乎没有低于10%的。更别说这每天喝的咖啡了,墨尔本CBD一杯咖啡你要是选豆奶的,很多咖啡店都快7澳元了,这样的情况下,你告诉我物价控制住了?当然,政府为了给央行台阶下,也非常配合的出台了每家每年300澳元的电费减免计划,直接从统计数据里花钱作弊。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真的让我非常无语。
然后呢?4次补贴用完以后,电费还不是越来越高?煤气费更是翻天了。这种情况下,你告诉我物价控制住了,没事了?咱们是活在电视剧里吗?
当然,咱们知道这个世界不可能完美。澳洲央行和澳洲各界政府在做每个决定时我们也相信他们是抱着很好的愿景和希望的。只是结果没有达到预期。那么现在澳洲央行对比一年前那是还较为强劲的经济表现,现在应该说他们的决定更为艰难:
4.5%的失业率其实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企业招人少了,因为企业觉得未来不确定,甚至觉得未来可能会更不好,因此要节约开支,少招人。而不断增加的失业率,也将给目前依然在工作的人一个信号:外面的环境不好,不要轻易辞职,花钱要更谨慎。如此长期一来肯定会减少消费,帮助缓解通胀。
但是,在另一方面,即使在当前的利息下,悉尼和墨尔本的拍卖率又重新回到了80%甚至更高,这也意味着已经非常高的房价可能会再次上涨。这对于原本就因为生活成本高企而抱怨新移民的那批民众更加痛恨移民:他们会觉得是新移民抢走了工作,抢走了住房,抢走了一切。
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祖上曾经也是澳洲移民大军中的一员。在澳洲,除了本地的原住民,大家都是移民。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移民了,就不让别人上车。澳洲的繁荣和发展,正是靠着不断增加的移民所带动的。在过去20年的历次金融危机中,只有澳洲是发达国家里唯一没有明显衰退的幸运儿。而其原因,就是靠着每次巨大的移民放水,通过直接提高社会住房,消费和物质需求来抵消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和消费紧缩。
扯远了,我要说的是,现在澳洲央行面临更加困难的情况:
1. 经济似乎在变差,失业率增加,国际局势以及铁矿石需求都对澳洲不利,这时理论上就需要通过降息来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恢复市场信心。从这方面看,澳洲需要降息。
2. 但是物价还太高,根本没怎么下降。房价却还在上涨,如果再次降息,房价会上涨的更快,这样一来社会矛盾会更加尖锐,物价也更难回归正常。现任央行女行长是财政部长一手提拔的,或者说是超规格提拔的,因此她也在尽可能的配合联邦政府的经济政策。因此在目前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选民愤怒的情况下,似乎选择不降息也是正确选择。
那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央行会怎么做?
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他们的蛔虫。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瞎扯和猜。还是那句话,不论哪个专家哪个首席,归根结底都是猜。无非就是名头响亮的猜。
如果我是央行行长,在当前情况下,我不会选择马上降息。因为第一,即使我降息了,也无法改变国际环境:啥国际环境?中美贸易扯皮,中国对铁矿石需求降低,美国要澳洲站队,这个大环境短期不会变。就算澳洲把利息降到0,如果铁矿石卖不出去,那经济还是会受挫。所以如果降息不能直接,马上,立即刺激经济的话,我就会考虑另一个选择:不降息,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1. 控制依然很高的物价,至少不会继续上涨。给普通大众生活成本带来一线改善,不要再激化社会矛盾。
2. 控制反弹过快的房价,这个不仅有利于缓解民间矛盾,更重要的是可以赢得选票。
那如果不降息,经济怎么办?
这时就要靠财政部长去说服总理,在移民闸口上送一下,靠100%新刚需来给帮澳洲撑一下。
所以总结来说,也许我判断有误,但是如果我是行长,在综合考虑各种利弊的情况下,我不会马上降息,而是会继续等待更多的数据和中美谈判结果,再做考虑。
而下一个话题,如果澳洲不马上降息,是不是意味着澳元不会继续下跌了?
答案是,你想多了,我依然坚持我从年初以来的看法:澳元和美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保持弱势。为啥?因为澳元看三个因素:铁矿石 价格,中国经济,和美元政策。什么时候中国的房价重新大规模反弹了,那澳元的长期走势就会重新开始上涨。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周五美股延续大跌行情,核心PCE超预期反弹至2.8%增幅,在市场担忧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通胀风险时火上加油,纳指暴跌2.7%,标普大跌1.97%,道指也有1.67%的跌幅。各大板块纷纷下挫,本周末前半周或将延续跌势。4月2日临近,特朗普对等贸易落实细节备受市场关注,是坚定落地面对全世界的反制还是打嘴炮到最后又延期或者更改关税比例无从知晓,市场最讨厌的不确定性继续蔓延,而不确定性也是特朗普自带属性。本周非农数据来袭,预测值有较大回落,失业率也有增加,就业数据的预期结合核心PCE数据,进一步提升美联储上半年降息概率。AI板块集体下挫,刚上市的英伟达投资新贵CRWV破发开盘,收盘勉强保持发行价。七巨头集体大跌,谷歌,Meta和亚马逊均跌超4%。核电板块自然受影响继续大跌,成长股核技术跌幅巨大,电力供应分化为竞争性电供继续下跌,公共事业型电供成为优质防御性选择。量子计算,无人机等新兴题材继续大幅回调。目前的美股走得十分艰难,在美国经济似乎强势的大环境下有意被带入“温和衰退“。

美元兑现预期继续下行,目前机构已经中期看空美元,黄金成为避险资金争抢的筹码,金价再度上冲有望进一步创新高。恐慌大幅反弹,不确定行情下恐慌指数是个较强的对冲产品。油价小幅反弹,美油如期逼近70美元大关。周末比特币继续下行回到8万平台,短期较难上行。外汇方面美元下行下澳元却走得更为弱势,澳美再次回到0.63以下,今天澳股预计将暴跌。日元则表现较稳定,人民币被动跟随美元的风格依然未变。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高级分析师


昨晚美股走得越来越妖,盘前极度恐慌,期指暴跌营造晚盘暴跌迹象,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临近就“背锅“,开盘后股指一路上冲,道指从低开跌超1%至收盘涨1%,纳指开盘跌超2%至收盘基本不跌,标普也收涨了0.55%。成长股遭殃未能反转,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继续收跌0.56%,AI板块继续低迷,但在防御型板块稳定股指的前提下,AI整体收复了部分开盘时的跌幅,但现在说止跌为时尚早,且等关税细节落地。公共事业板块保持稳定,非竞争性电力供应股普涨,杜克能源收下历史新高,EXC涨超3%,而竞争性电力供应继续低迷,涉核涉AI算力的VST和CEG继续下行,但跌幅有所缩窄。核技术股继续普跌,其实目前价格已经跌得差不多了。美铀未能走强,澳铀昨天的强势并未带动美铀。量子计算跌多涨少,主要还是受到AI板块走弱的压制。

金价再创新高站上3120平台,美元也有小幅上涨,足见避险资金慌不择路,VIX高开低走补缺口,恐慌最终仅小幅上扬。美油如期扩大涨幅,随着中东局势风险加剧,美国可能轰炸伊朗的威胁升级,油价水涨船高,美油冲上71美元平台。比特币经历一夜震荡继续保持在八万二千平台。外汇方面振幅不大,美元的小幅上行令澳美有轻微下跌,美日和澳日都继续保持回落,美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在7.26平台。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高级分析师


We would suggest that right now Markets are under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April 2 US Reciprocal Tariffs – aka Liberation Day monikered by the President.There is consistent and constant chatter around what is being referred to as The Dirty 15. This is the 15 countries the president suggests has bee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or too long. The original thinking was The Dirty 15 for those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tariffs or some form of taxation system against US goods. However, there is also growing evidence that actually The Dirty 15 are the 15 nations that have the largest trade relations with the US.That is an entirely different thought process because those 15 countries include players like Japan, South Korea, Germany, France, the UK, Canada, Mexico and of course, Australia. Therefore, th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impact from reciprocal tariffs could be far-reaching and much more destabilising than currently pricing.From a trading perspective, the most interesting moves in the interim appear to be commodities. Because the scale and execution of US’s reciprocal tariffs will be a critical driver of commodity prices over the coming quarter and into 2025.Based on repeated signals from President Trump and his administration, reinforced by recent remarks from US Commerce Secretary Howard Lutnick. Lutnick has indicated that headline tariffs of 15-30% could be announced on April 2, with “baseline” reciprocal tariffs likely to fall in the 15-20% range—effectively broad-based tariffs.The risk here is huge: economic downturn, possibilities of hyperinflation, the escalation of further trade tensions, goods and services bottlenecks and the loss of globalisation.This immediately brings gold to the fore because, clearly risk environment of this scale would likely mean that instead of flowing to the US dollar which would normally be the case the trade of last resort is to the inert metal.The other factor that we need to look at here is the actual end goal of the president? The answer is clearly lower oil prices—potentially through domestic oil subsidies or tax cuts—to offset inflationary pressures from tariffs and to force lower interest rates.‘Balancing the Budget’Secretary Lutnick has specified that the tariffs are expected to generate $700 billion in revenue, which therefore implies an incremental 15-20% increase in weighted-average tariffs. We can’t write off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initial announcement may set tariffs at even higher levels to allow room for negotiation, take the recently announced 25% tariffs on the auto industry. From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White House aide Peter Navarro has confirmed that each trading partner will be assigned a single tariff rate. Navarro is a noted China hawk and links Australia’s trade with China as a major reason Australia should be heavily penalised.Trump has consistently advocated for tariffs since the 1980s, and his administration has signalled that reciprocal tariffs are the baseline, citing foreign VAT and GST regimes as justific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at least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se tariffs may be non-negotiable. Again, this highlights why markets may have underestimated just how big an impact ‘liberation day’ could have.Now, the administration acknowledges that tariffs may cause “a little disturbance” (irony much?) and that a “period of transition” may be needed. The broader strategy appears to involve deficit reduction, followed by redistributing tariff revenue through tax cuts for households earning under $150K, as reported by the likes of Reuters on March 13.The White House has also emphasised a focus on Main Street over Wall Street, which we have highlighted previously – Trump has made next to no mention of markets in his second term. Compared to his first, where it was basically a benchmark for him.All this suggests that some downside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 may be tolerated to advance broader economic objectives.Caveat! - a policy reversal remains possible in 2H’25, particularly if tariffs are implemented at scale and prove highly disruptive and the US consumer seizes up. Which is likely considering the players most impacted by tariffs are end users.The possible trades:With all things remaining equal, there is a bullish outlook for gold over the next three months, alongside a bearish outlook on oil over the next three to six months.Gold continues to punch to new highs, and its upward trajectory has yet to be truly tested. Having now surpassed $3,000/oz, as a reaction to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ariffs. Further upside is expected to drive prices to $3,200/oz over the next three months on the fallout from the April 2 tariffs to come.What is also critical here is that gold investment demand remains well above the critical 70% of mine supply threshold for the ninth consecutive quarter. Historically, when investment demand exceeds this level, prices tend to rise as jewellery consumption declines and scrap supply increases.On the flip side, Brent crude prices are forecasted to decline to $60-65 per barrel 2H’25 (-15-20%). The broader price range for 2025 is expected to shift down to $60-75 per barrel, compared to the $70-90 per barrel range seen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Now there is a caveat here: the weak oil fundamentals for 2025 are now widely known, and the physical surplus has yet to materialise – this is the risk to the bearish outlook and never write off OPEC looking to cut supply to counter the price falls.


近期,国际油价在多重因素交织下呈现剧烈波动,这起因于3月24日白宫宣布自 2025 年 4月 2 日起,美国可对从任何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无论是直接从委内瑞拉进口还是通过第三方间接进口。而刚刚宣布的汽车关税更有望进一步推高油价。3月27日,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一度突破70美元/桶关口,随后回落至69.7美元附近震荡,布伦特原油则小幅攀升至73.86美元/桶。这一波动背后,既有地缘政治风险的升温,也有政策调整与市场供需格局变化的深层影响。近期伊朗和委内瑞拉石油买家将面临25%关税威胁,这直接加剧市场对供应收紧的担忧。例如,印度信实工业等主要炼油商已暂停从委内瑞拉进口原油,进一步压缩了全球流通量214。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三公布的上周原油库存减少334万桶,远低于预期,汽油和馏分油库存也同步下降,印证了供应趋紧的现状。

尽管“欧佩克+”计划自4月起逐步增产,日均增加13.8万桶,但市场对其可持续性存疑。一方面,中东局势因巴以冲突升级再度紧张;另一方面,美国施压产油国配合其能源政策,试图通过增加供应压低油价以缓解通胀。这种政策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导致油价在短期反弹后仍面临下行压力。昨天,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这一政策可能推高新车价格,延缓消费者转向节能车型的进程。IG分析师托尼·西卡莫尔指出,传统燃油车使用周期的延长或短期内提振原油需求。然而,高关税也可能推高钢铁等原材料成本,抑制石油行业投资,达拉斯联储调查显示,能源高管对行业前景的悲观情绪正因此升温。对于国内来说,俄罗斯(948亿美元,18.8%)、马来西亚(516亿美元,10.3%)及沙特阿拉伯(492亿美元,9.8%)是前三大原油供应商,但大家不妨考证下委内瑞拉与马来西亚原油的“隐性关系”,如得到证实,对于国内石油公司更是一大利空。从技术分析看,WTI原油日线图显示,价格在69-70美元区间反复震荡,55日均线形成支撑,但上方70.5-71美元阻力强劲,若突破70.6美元关口,可能测试71.2美元高位;若失守68.5美元支撑,则可能下探68美元。

大家可以关注下美油公司,最近的涨势都还不错。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通过裁员、业务重组降低成本,同时加大股东回报(如股票回购与高股息)以吸引投资者。例如,雪佛龙计划削减30亿美元成本,并将股息提高至历史高位。然而,新能源技术的崛起和监管压力(如碳排放限制)迫使企业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转型需求。下面列出几家不错的美油公司供大家参考查阅:一、综合性石油巨头1.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地位:全球最大上市能源公司,美国石油行业龙头业务:覆盖油气勘探、开采、炼化全产业链,2024年以196万桶油当量/日的产量居全美第一技术优势:深海和页岩油开采技术领先,二叠纪盆地核心产区贡献显著2. 雪佛龙(Chevron)地位: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全球能源市场重要参与者业务:页岩油、液化天然气(LNG)开发为主,2023年净利润超176亿美元3. 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地位: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专注国际油气勘探业务:在49个国家开展业务,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突出,低开采成本(<30美元/桶)赋予其抗跌性,阿拉斯加新项目获批后产能潜力显著二、页岩油及非常规能源公司4. 先锋自然资源(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特点:美国顶级页岩油生产商,西德克萨斯盆地最大运营商之一,2024年被埃克森美孚收购后产能进一步提升5. 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特点:美国第四大石油公司,2024年以122万桶油当量/日产量排名第三技术亮点:碳捕获技术(CCUS)应用领先,推动低碳开采6. 戴文能源(Devon Energy)特点:北美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商,页岩油和液化天然气产能突出,2024年日产量近98万桶7. 大陆资源(Continental Resources)特点:巴肯页岩区核心开发商,推动美国页岩油革命的主力企业三、区域性及独立勘探公司8. 阿帕奇(Apache Corporation)业务:聚焦美国本土(西德克萨斯盆地、墨西哥湾)及埃及等国际项目9. 戴蒙德巴克能源(Diamondback Energy)动态:2023年收购Endeavor Energy后,跃居二叠纪盆地第三大生产商10. 切萨皮克能源(Chesapeake Energy)特点: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近年来转向页岩油开发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Christine Li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正在悄然切换节奏。虽然美联储现在处在暂停降息阶段,但市场对宽松路径的预期依旧存在,同时,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出一定韧性,美元指数目前稳定在了103上方。与此同时,避险情绪推动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大关,连连创下历史新高,而布伦特原油价格也重新站稳在每桶70美元以上。在多重因素交织下,金融市场正步入一个高波动、强联动的新阶段。美元:经济韧性支撑指数回升美元指数在3月上旬一度从107左右下跌至103附近,但随着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的发布,美元及时止住下跌趋势。上周发布的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小幅下降,房地产与制造业指标也表现尚可,截至3月26日,美元指数回升至104附近,显示出投资者对美债资产的需求仍具支撑。市场对于美联储今年的降息预测仍存分歧,就在3月25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预计今年只会有一次利率下调,而不是之前预期的两次,而这次的预期调整则是因为目前美国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关税表现的十分不稳定,尤其是关税上调也阻碍了通胀回落的进程。黄金:利率预期与地缘局势双驱动黄金在近半个月来持续走高,并于上周开始稳定在3000美元/盎司上方,市场普遍将其归因于两大主线:一是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仍未消散,推动实际利率下降;二是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新进展后,并没有打消市场对能源与基础设施的安全的担忧。近期俄乌双方围绕黑海及能源基础设施达成“有限停火”默契,即避免攻击彼此的关键能源运输节点,虽然暂时缓和了供应风险,但市场对整体局势的不确定性仍保持高度警觉。加之近期地缘摩擦频繁比如中东局势,又或者美国的经济政策目前极其不稳定等因素,使得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压舱石”角色被重新重视。从资金流向来看,ETF持仓连续四周回升,显示机构资金正在回补黄金配置,部分对冲基金甚至增配了黄金期权,押注未来三个月内黄金将冲击3100美元以上。

原油:需求预期改善与政策博弈并存布伦特原油价格自3月中旬起呈现持续反弹态势,当前已稳固站在70美元上方。这一轮上涨表面看是库存回落和需求改善的反应,但实际上,还牵涉到供应端的政策信号博弈。美国能源部年初重启战略石油储备(SPR)的回补操作,尽管每批次采购量不大,但被市场解读为“底部信号”,认为美方这一回补动作暗示不希望油价跌破60美元区间。此外,美国炼油厂开工率上升也释放了实体需求复苏的信号。更关键的是,3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新一轮关税,同时计划自4月起上调对中国产品关税。虽然原油并未被直接纳入制裁清单,但市场开始担忧贸易战升温将推高全球物流与运输成本,间接提高原油终端需求价格。这种潜在的“通胀再定价”逻辑,为油价注入了更多风险溢价。资产联动性增强:金融市场进入新节奏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场出现了一种罕见现象:美元走强的同时,黄金和油价也同步上涨,打破了传统上“美元与大宗商品走势背离”的逻辑。这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宏观风险的整体重估,而非单一变量推动。例如,黄金上涨不仅是因利率预期变化,更因全球投资者对政策失误、地缘冲突升级和避险资产的再配置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风险资产方面的分化也开始显现。美股市场受到美联储“利率高位维持”信号的打压,科技股颓势仍未完全恢复,而能源与原材料板块开始获得关注。澳洲市场方面,受益于大宗商品上涨和外资重新流入,ASX200指数本周走势相对坚挺;而港股则在人民币汇率震荡与内房信心反复间保持波动性。总的来看,黄金破3000、原油站稳70、美元有望重新稳定走出上涨趋势,不是偶然的“三点联动”,而是市场重新评估“降息路径+地缘风险+通胀预期”三角关系的体现。当前阶段,比起押注降息时点,我们作为投资者更需要关注政策预期与风险溢价的同步演化。短期内,若美国PCE数据高于预期,或美联储再度释放鹰派言论,不排除美元再度走强,黄金和油价则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但如果美联储暗示年内将开启渐进降息周期,同时地缘政治保持敏感状态,则资产联动性将进一步加强,避险与周期品齐涨的格局或仍将延续。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Yoyo Ma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随着澳洲第一次降息,各位朋友们时刻都在关注下一次降息是什么时候。在几周前的文章里,我给大家用非科班的方法简单分析了下一次降息时女行长可能会考虑的几个因素。但是随着特朗普上台后推出的一系列针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关税政策,以及其他一系列影响,这些决定都将直接的影响到澳洲自己的经济和物价变化。因此,现在是2025年的3月底,我们根据目前不断更新的世界局势,将会从包括澳洲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就业数据,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美联储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比较“科班”的为大家预测一下澳洲央行下一次可能降息的时间点。当然,由于篇幅的原因,很多因素我们只能蜻蜓点水一下,要不然每一个因素单独拉出来都可以写3000字大作文。首先咱们来看最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澳洲央行考虑是否降息的头等因素:通货膨胀率。相比去年年初的高通胀来说,最新的季度数据显示澳洲通胀已明显回落,2024年第4季度CPI年增率降至2.4%,核心通胀数据也降至3.2%,基本算是进入央行设定的目标区间(2%-3%)。但是,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联邦政府对于电费的补贴。所以,央行虽然在2025年年初象征性的降息一次来安抚民众,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你这执政党为了2025年的选票都已经这么操纵通胀数据了,那我百年央行不能陪你把名誉毁于一旦。所以第一次降息之后,基本就绝口不提,马上降息几乎是不可能了。然后,央行自己发布的预测,澳洲核心通胀将在2025年进一步稳定在目标区间内(约2.5%左右),但存在2025年底通胀短暂回升的可能性。为啥会回升?因为那个时候联邦政府的电费补贴会用完,所以很有可能通胀数据会回到“正常”水平。

说人话就是,如果不考虑经济和其他国家开始降息的因素,只看通胀,澳洲不需要这么早降息,因为通胀根本没搞定。然后我们来看看澳洲的经济情况。根据澳联储过去几次的公开声明和文章显示,他们认为,2024年澳洲GDP增速偏低,家庭消费增长乏力,但联邦政府一顿花钱,硬是依靠公共投资来拉动了很大一部分GDP,虽然让澳洲很多州欠下一屁股债,但是总算是没有让经济衰退。预计在2025-2026年澳洲经济依靠着降息和大量新增移民,将逐步回升至趋势增速,大约年均约2.25%,整体不会出现经济衰退,但经济仍在温和增长区间内。说人话就是,澳洲经济勉强保持不拉跨,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降息绝对是可以直接帮助经济的。但是虽然经济看着一般,但是澳洲央行衡量降息的三大指标中最后一个:就业数据来看,澳洲目前就业市场依然很缺人:根据过去12个月的数据,目前澳洲劳动力市场表现稳健,2024年底失业率依然维持在历史低位(约4.0%)。而且及时预计未来两年失业率会缓慢升高,也需要到2026年才可能达到约4.5%,所以说,虽然经济看上去没有增长很多,但是整体就业市场仍然健康。说人话就是:如果不看经济,光从就业来看,澳洲目前不需要降息。

好,咱们再来看国外。先看大表哥美国:美国联储在连续几次降息后,目前暂停加息,因为新总统一顿操作猛如虎,所以预计要等到2025年下半年才会启动降息,美国通胀已趋于可控(接近2%)。那美国暂停降息,也将会有助于澳洲央行有节奏的降息而尽量避免澳元出现短期内的大幅贬值或升值。然后看堂哥欧洲:欧洲央行(ECB)已于2025年初开始降息,预计2025年内将继续缓慢降息,利率降至约2%左右。ECB的降息趋势将支持澳洲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环境。最后看榜一大哥中国的经济表现:中国经济目前正在尝试摆脱过度依靠房地产的局面。但是由于过去20年的发展都高度依靠了地产,因此一旦要摆脱地产,势比也会在短期内引起很多阵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的中产阶级会因为房价的下跌而不敢消费,更不敢继续投资,从而影响到内需的总量。但是拜托地产的过度依赖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中国一方面需要维持至少4-5%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经济增长里来自于房地产的元素,大方向没错,但是过程会相当艰难。而这些艰难,也会间接的影响澳洲。中国经济稳定将有助于澳大利亚出口和收入保持稳定,创造较为积极的外部环境,使RBA更易于实施有计划性,逐步的降息。而不是惊慌失措,立即,马上要连续动手的那种。然后来看看金融市场里的数据。根据目前的澳元银行掉期以及国际期货市场里澳元债券的价格变化。市场预期2025年底前澳洲央行将再降息约50至75个基点,而根据国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定价分析,目前市场认为下一次降息可能出现在2025年中至下半年(约第三季度)。根据澳大利亚期货市场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8-9月)出现下一次降息的概率较高。而这一观点,也被澳洲央行自己的发言从侧面加以巩固:澳洲央行女行长说,他们的利息决策将以数据为基础,对下一次降息持谨慎态度。同时也明确对公众表明,不要期待澳洲央行 会和美国一样有连续,大幅的降息。由于澳洲在降息之前比美元少了1%,因此将会采取更加谨慎,渐进的形式。所以,基于澳洲通胀还需要时间来压一压,就业也不算太差,以及美国停止了连续降息加上澳洲央行自己的发言综合判断,我猜,注意,我是猜(要不然我直接去买彩票)澳洲下一次降息会是今年下半年,大约是8-10月之间。到时候咱们来看看,我猜的对不对。联系方式:墨尔本 03 8658 0603悉尼 02 9188 0418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作者: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